張海青
(山東省鄆城縣侯咽集鎮(zhèn)初級中學 山東 菏澤 274700)
古典詩歌在語文教學內容中占據著一定的比例,學習古典詩歌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能夠讓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但是,由于古典詩歌距離學生時代久遠,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差很大,學生對此比較陌生,加上一些老師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大大破壞了詩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滿靈性的古典詩歌變得索然寡味,毫無生機,因而一些學生對古典詩歌不免敬而遠之。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積極性,在“熟讀精思”的基礎上,教師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師教得很活,學生學得有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诮虒W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典故、趣聞、軼事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陰》這首詞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李清照的為人,并對這首詞發(fā)生興趣,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趙明誠打賭的故事:李清照寫了這首,《醉花陰》,寄給他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覺得詞寫得太好了,自己寫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趙明誠廢寢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寫了十五首詞,把李清照的《醉花陰》混雜在這十五首詞中,然后拿給朋友看,要朋友評選哪首寫得最好,朋友欣賞了半天,說道:“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1]學生聽了這個故事都發(fā)出會心的微笑,不禁對這首詞產生興趣和期待,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該詩的主動性,課堂效果顯著增強。但是提高學生興趣不過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關鍵是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方法。
意境是中國古代美學和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古典詩歌的一個很重要標準,尤其是一些寫景抒情的詩歌特別注重營造意境,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謂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觀情思和所描寫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觀景物渾融契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和氛圍。[2]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詩歌的意境,通過意象的把玩,進入詩歌本身所營造的意境之中,從而把握詩歌所展示的意象與內在的意蘊,調動學生的自身的生活積累與審美經驗,通過藝術的聯想與想象,完成詩歌意境的再現與再造。從而引導學生加強審美體驗,提高審美情趣。
抒情性的古典詩歌都有它們內在的情感經緯與情感脈絡,解讀、賞析古典詩歌就必須探求本源、尋找內理、把握心聲。對于抒情性詩作,教學時,要引導深入到詩人的內心深處,體驗詩人的情感,從而觸摸詩人的靈魂。教學時引導學生知人論世、將心比心。像李白的詩歌感情都比較強烈。[3]在教李白的《行路難》時,我以情感體驗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到李白的內心深處,把握李白的情感波瀾,學這首詩,把李白此時的“情”參透了,其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結合時代背景以及李白的經歷,我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李白,感受作者寫作此詩的情感態(tài)度,理出本詩情感軌跡。本詩開始是寫宴會的場面,有好酒好菜,李白的心情應該是很高興的,接著筆鋒一轉,寫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此時李白的情緒一下子跌落下來,由高興轉為失落,為什么心情一下子不好呢?那是因為李白想到仕途坎坷,報國無門,心里感到憋屈,此時此刻作者的心情跌到最低點,是不是就這么一直低沉下去呢?李白畢竟是李白,在逆境中他還是充滿著希望,有朝一日會得到朝庭重用的,心情一下子又樂觀起來,但是又想到路途艱難,出路又不知在哪里,心里不免沉重起來,但李白并沒有消沉下去,最后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睂η巴境錆M信心,頗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邁情懷。一下子振起全篇。通過深入內心法,我們感受到李白那顆跳動的心靈,理出李白那喜怒哀樂、抑揚沉潛的情感軌跡。經過這樣的體驗,學生對這首詩以及李白本人才會有深刻的理解。
每一篇古典詩歌,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總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詩,要盡量進行類比遷移、縱橫捭闔、加強比較,通過比較,尋找相似點、共通性;通過比較,體會差異性、多樣化。以此來全面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文學修養(yǎng)[4]。
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我們可以把同一題材、同一風格的詩作擺在一起,通過比較,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從而歸納出一定的規(guī)律。
相同風格的詩歌可以擺在一起進行對比教學,其實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詩作也可以擺在上起進行對比教學,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古典詩歌的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
結語:總之,我們在中國古典詩歌教學上既要繼承前人好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同時又要將一些靈活、實用的方法吸收過來,爭取在每一堂課上都有不同的表現,讓課堂充滿生機,讓古典詩歌煥發(fā)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