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實驗小學 魏秀麗
七巧板是我國宋朝黃伯思發(fā)明的,當時七巧板來源是作為餐桌使用,因為七巧板的變化可以靈活擺設各種形狀的餐桌,可以根據(jù)不同情況的變化而變化,非常地靈巧。就因為它的神奇變形,促進七巧板從生活使用演變到動手拼圖游戲,所以至今流傳著使用。如今,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七巧板,我想它更貼近孩子的需要,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在動手中去學習,關(guān)注孩子在快樂中學習,發(fā)展孩子動手又動腦的能力。
1.摸一摸。要想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要讓孩子發(fā)呆?!昂⒆觽兛春昧?,我讓你們猜猜這些板是什么形?誰認出幾個形狀來?”教師要有神秘的手法,調(diào)動的語言,要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哦,有三角形、有圓形、有半圓形……”“我們再來摸摸每塊板的轉(zhuǎn)彎手感有什么不一樣?”老師一問孩子一答,他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來了,這為老師接下的教學做很好地引入。七巧板為什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呢?因為七巧板是幾何形,類似玩具,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好奇。
2.拼一拼。觀察力是一種動作,是思維的起點。我們要抓住七巧板的“巧”字,來吸引孩子的目光,而七巧板“巧”在哪呢?老師操作拼圖示范時,一定讓孩子做好充分的觀察,明白七巧板的拼圖技巧,例如“小女孩”人物拼圖,兩個半圓拼出小女孩的頭發(fā)。老師就在兩個半圓上做了個動作,來個180度的翻身,就會變出個豬八戒的圖形,兩個大耳朵就出來了。這個動作的變化要讓孩子注意觀察,觀察力不集中是找不到合適的板塊來表現(xiàn)圖形的。
3.記一記。人的記憶力是要在長期的思維活動中形成的,而圖形是最好刺激開發(fā)右腦的信息。所以孩子在不斷地練習七巧板拼圖中提高了記憶力,因為七巧板是圖形,孩子學習拼圖比起學習文字來顯得更有趣。而在七巧板練習過程中,孩子要反復地練習。如練習“車”的拼圖,讓孩子先拼一遍,然后打亂板塊,讓孩子憑著剛才的圖形再拼出來,這樣的練習讓孩子學會七巧板的各種拼圖物體,提高了孩子的記憶力。
4.畫一畫。古人言:“物和人的關(guān)系越自由越好”,說明了放開才是想象力的根源,才讓思維得到舒展。我在長期教學中總結(jié)到了一點,放不等于不教,往往放了孩子的思維得到了開發(fā)。因為七巧板的形是抽象的,孩子要對形狀進行展開想象。
例如主題《儋州調(diào)聲》拼圖,我用視頻播放,讓孩子進行人物活動觀察,運用七巧板拼人物圖形,是幾何形抽象物與繪畫的整合,把實物拼圖鉤形入紙上,進行圖案設計美化,讓孩子充分展開想象。孩子們完成的作業(yè),千姿百態(tài)、神采繽紛、激情豪放,有的是美少女,有的是男女搭配,有的是帥小子,通過繪畫的描畫把人物特征形象化地表現(xiàn)出來,也讓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1.學習要有情感。李克強總理在教育論壇上提到,“教育走得太快,請等等落下的靈魂?!蔽覀円尳逃龓响`魂,不要空身游蕩。情感教育是藝術(shù)教育的價值,因為藝術(shù)教育傳遞的是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所以讓孩子得到了藝術(shù)的審美享受。如果七巧板只是停留在拼圖上,那么孩子很快就玩膩了,這樣我們還能傳承發(fā)揚七巧板的作用嗎?
例如《儋州調(diào)聲》主題:本課的題材是人物活動情景,注重的是人物歌舞動作、人物形象、衣服特征、表情神態(tài)來體現(xiàn)主題活動。如果七巧板只停留在拼圖上,看到的是抽象板塊圖形,就無法體現(xiàn)人物的意向,只能產(chǎn)生圖形的聯(lián)想,七巧板如果融入繪畫方法來體現(xiàn)畫面效果,就可以生動地繪出人物的表情、衣著裝飾及襯托背景,讓畫面從抽象到具象地呈現(xiàn),更好地從視覺中看到畫面內(nèi)容,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能力。
又如《秋收》主題:本課程注重人物勞動情景,人物不論男女老少,呈現(xiàn)的是勞動場所。融入繪畫可以描繪出人物的特征性,如勞動時人物流汗、拿工具勞動、添加襯托勞動背景,這樣更形象化的表現(xiàn)主題內(nèi)容意思,讓人一看就明了。
2.學習要有故事。所以像這些主題性豐富的內(nèi)容,光是用七巧板來拼圖,或許沒幾個人能看出主題內(nèi)容的意思,不如運用線條和色彩的方式再把孩子的創(chuàng)意思維表現(xiàn)出來,把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釋放的感情。因為繪畫更能夠形象地表達情感,這樣的方法是否是更好的學習,我們從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看得出,每當孩子完成一幅作業(yè),心情很愉悅。教育不就是讓孩子找到情感靈魂嗎?我們要讓孩子得到的是一種靈魂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