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實驗中學 山東臨沂 276100)
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教學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一種雙邊活動,除了課堂上教師認真的教和學生努力的學外,課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做作業(yè)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如果給學生布置同樣的作業(yè)時,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好,自然就產生“吃不飽”現象;而對另一部分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就會產生“吃不了”現象;而對于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就會產生“肯不出”的現象,因此,老師應給不同的學生布置分層次的作業(yè),并提出要求。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九年級的十位數學老師通過對小課題 數學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的研究,初步探索出作業(yè)布置中分層作業(yè),分層要求方法。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要對學生實行分層作業(yè),首先必須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達到預期效果。我們首先以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及上課的表現為依據,把學生分為三小層:第一個小層的學生為競賽組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一般排在班級前十名,他們不僅成績好,而且上課有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第二個小層為興趣組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一般學習成績排在班級11名到35名以內的學生,他們學習成績良好,上課有積極向上的良好習慣;第三小層為提高層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是學業(yè)成績在36名以后的學生,他們在學習成績上是暫時落后的學生或者是在學習欲望上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是現實教育中的‘‘潛能生’’。通過初次分組后,我們宣布分組的一項重要的細則:每次考試后,我們都要重新分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選擇合適自己發(fā)展的層次。
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后,針對學生的認識程度和情感態(tài)度的不同需求布置不同的作業(yè),作業(yè)分為常規(guī)題, 拔高題和競賽難題三種類型。常規(guī)題及基礎題,這些題重要是緊扣教材中的例題設計的題,或者是例題的變式練習和引申,主要是用于學生鞏固當天所學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拔高題是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設計的題,這些題目只要是緊扣教材中的難點知識和難點技能而設計的,用于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競賽難題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設的,這些題目主要是讓學生把所學的基礎知識點和難點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從換位角度來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復雜的,抽象的問題轉化到對基礎知識和難點知識的解答中來,從而達到開辟思維和解題能力訓練的新途徑。
對競賽中的學生,他們每天可以免做常規(guī)作業(yè)的一半,我們重在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把時間花在數學課外書籍上,要求他們每學期自學一本競賽書,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發(fā)展,進一步開發(fā)各自潛能,目前這些同學在各種考試與數學競賽中,表現相當出色,他們中大多都在超前學習——提前介入高中課程學習;對興趣層這一層學生,我們重在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要求他們每天均十分工整認真地完成常規(guī)作業(yè)的基礎上,還要求學生自己選做一個比常規(guī)作業(yè)難度大一點的題目,這一層學生重在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持之以恒的決心,從而使他們成為熱愛學習的小主人,目前這部分學生在九年級各次數學測驗中,學習成績均優(yōu)良,更重要的是他們養(yǎng)成了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對提高層學生,我重在要求他們做常規(guī)題和基礎題,培養(yǎng)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要求書寫工整,他們的作業(yè)可以免做拔高題和競賽難題,這樣就可以減少他們做作業(yè)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沒有了難題的折磨,學生的心理負擔可以減輕,讓他們的學習變得自信起來,盡全力做到樂學而不是厭學,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布置第三個層次題目,設計三種不同層次的要求的同時,我也經常鼓勵第三層學生挑戰(zhàn)第二層的學生,第二層的學生挑戰(zhàn)第一層的學生,第一層學生挑戰(zhàn)課外資料,擴大自己的視野,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從學生每天交上來的作業(yè)來看,只能達到‘一般要求’的學生在我的鼓勵和‘不服輸’的精神鼓舞下,基本都能以‘較高要求’作為自己的目標,這種作業(yè)布置的方法,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信心,因此我認為:老師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完全可以不拘于常規(guī),因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內容的特點,靈活采用多種分層方式,從而完成不同時期對學生思維訓練的要求,這樣就能讓學生根據自己自身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平穩(wěn)地過渡到運用自如的理想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