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華麗
(江蘇省沭陽縣劉集中心小學 江蘇 沭陽 223600)
發(fā)散性思維,即針對一種事物、一個問題,思維不是呈現單向的、封閉的狀態(tài),而是呈現開放的、多向的、立體的狀態(tài)。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發(fā)散性思維的運用,對于開拓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習慣從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思考常受習慣性思維的束縛,而無意從不同方面去分析問題。這不利于學生的探索、開拓、創(chuàng)新,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水平。在教學中,我們要盡力幫助學生沖破思維定勢,訓練學生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徑地思考問題,尋找一個問題多種正確認識,解決一個問題多種正確方法,鼓勵學生不能滿足于已找到的正確答案,而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尋找,直到想盡為止,從而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多向性。
如在教學《風箏》時,我請學生談談文章的創(chuàng)作意圖時,并引導學生多個角度體會,并且說明理由,于是學生經過認真的閱讀和討論,紛紛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認識,有人認為是反映自省精神的,有人認為是反映游戲兒童意義的,有人認為反映手足情的。還有認為是反映人與人之間應像小兄弟一樣多一些寬恕的……上述認識,盡管有的還需推敲,但可以看到學生思路打開了,思維空間拓展了,閱讀質量提高了。又如在教學《撈鐵?!窌r,課堂中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撈鐵?!ぷ鹘M組長,你準備怎么樣來打撈鐵牛?”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經過思考后,有的人認為,用撈沙船直接把它挖出來,然后用傳送帶弄到船上,運回到岸邊就可以;有的認為把吊車開到船上,用吊車來撈比較好。答案五花八門,這樣通過鼓勵求異,有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發(fā)散性思維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創(chuàng)造想象。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注重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
如我在教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時就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送別的情形。這首詩以先清新明麗的寫景,點明送別的地點和時間,渲染離別的氣氛;再以敘述的口吻,傳情的動作表達惜別之情。我要求學生先在腦海中繪制出作者所描繪的景象:清晨,小雨乍停,道路顯得潔凈。而兩旁的柳樹葉被小雨浸潤出清脆本色,使客舍也有青青之色,景物晴朗明快,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huán)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通過這想象使學生如臨其境。三四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讓學生通過想象體會當時作者的感情:“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通過想象讓學生體會到詩中景美情濃的意境,和作者達到共鳴。
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就是為了使問題變得多解,從問題的答案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與探討,在舊事物中延伸,在新事物中探尋,是中國集大成者必須具有的能力,因此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夠為新時代培育出新型人才打下基礎。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需要小學語文老師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新事物。
例如,在教《烏鴉喝水》時,老師這樣問:“烏鴉真聰明,想出好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們小朋友更聰明,我們一起來動動腦子,想一想,還有什么別的辦法能讓烏鴉喝到水啊?”小朋友們踴躍發(fā)言,各抒已見。有的說:“我有一個更好的辦法。烏鴉可以找來一根塑料管,插進瓶子里就可以像我們喝飲料一樣喝到了水?!庇械男∨笥颜f:“烏鴉可以在瓶底啄開一個小洞,把嘴伸進小洞里水就可以喝到了?!痹偃缯f,課文中《晚上的太陽》,講述的是愛迪生如何堅持不懈地用心去鉆研事物,如何發(fā)散性地去思考問題,最終創(chuàng)造出電燈,如果沒有人去想要創(chuàng)造這樣的東西,那么這個世界也許還沒有電燈這個發(fā)明物,也許現在的白天還是白天,夜晚還是黑漆漆,生活就沒有這樣美好。因此,有了愛迪生這位愛思考、善于從各種方面去嘗試的人,世界變得明亮,令他最終被世界人所記住。這篇課文就是在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從不同角度的去思考問題,像愛迪生一樣培養(yǎng)自身發(fā)散性思維,相信自己就是下一個未來之星。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及批改的方法雖然也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其實作文教學及批改的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經驗、觀點、心理個性不同,其思維的方向、角度、質量也就會不同。同一個作文題目,會有不同的寫作思路。例如:以《快樂》為題寫一篇作文,可寫的角度很多:成績進步了是快樂:幫助別人度過難關是快樂;看到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統(tǒng)一是快樂……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針對同一作文題目寫出兩篇、三篇,甚至更多篇不同內容的作文,內容不同則思路不同,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也就得到了訓練。
話題作文的特點是不設置審題障礙,開放性強,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比較大。學生既可以用給出的話題,如:“理解”、“奮斗”、“起點”……做題目,也可以在話題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適當詞語,自擬作文題目。同時學生還可以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體裁來表達內容。這樣的作文訓練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也應加強話題作文的訓練。
總之,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可以在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方面走在其它學科的前面。再造想象的空間,主觀的意境創(chuàng)設,直觀的思維形式都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我們從“應試教育”的怪圈中跳出來,堅持素質教育的根本原則,立足學生“先天是人才”的心理,我們一定能培養(yǎng)出許多思維活躍、方式奇特、卓有成效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