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高其琛
最近參加某教研活動,聆聽了“2.1認識無理數”一課,課中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交流展示,由此發(fā)現并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落實核心素養(yǎng),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該節(jié)內容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實數》起始課“認識無理數”(第1課時)。這是七年級學生在學習了有理數之后數的又一次擴展。教師首先讓學生用兩個小正方形剪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然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是有理數的數,“有理數不夠用”了,緊接著通過“做一做”和隨堂練習再次進入無理數的實際背景,體會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著無理數,感受學習無理數的必要性,激發(fā)起求知欲望和興趣。
教師首先將事先準備的小正方形分發(fā)給學生,每人2個。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設法得到一個大正方形。
學生的積極性立刻調動了起來,剪拼方法多種多樣,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拼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如圖是部分學生的作品)。
師:同學們,如果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那么面對自己拼出來這個大正方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大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生2:大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生3:大正方形的對角線有多長……
師:(追問)你能解決幾個?
生1:面積等于2,對角線長也是2,邊長……(學生初步感受數不夠用了)
師:能否用字母來表示大正方形的邊長?(教師相機引導,自然引入對邊長的研究上)
生4:可以設大正方形的邊長為a。
師:(趁勢出示P21問題1)“如果設大正方形的邊長為a,那么a滿足什么條件?”
思考片刻,就有學生舉手發(fā)言。
生4:滿足a2=2。
師:為什么?
生5:大正方形邊長為a,面積就為a2,而大正方形是由兩個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因此面積為2,所以a2=2。
師:好,通過等積變換得到,有沒有不同想法的?
這時,教室里熱鬧起來,舉手的學生也很多。
生6:大正方形邊長a其實就是小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根據勾股定理可得a2=2。
生7:因為大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為2,根據勾股定理可得a2+a2=22,也就是2a2=4,所以a2=2。
師:非常好。用勾股定理,結合方程思想。
師:那么,a是多少呢?,是什么數?我們來分類探討,首先a有可能是整數嗎?
生9:我認為不可能是整數,因為12=1,22=4,32=9……越來越大,所以a不可能是整數的。
生10:因為a就是小正方形的對角線長,所以也是邊長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的長,斜邊大于直角邊,因此a>1;而根據三角形三邊關系,a<2,所以1<a<2,a不可能是整數。
師:回答得非常好,很直觀就得到了a不可能是整數。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并互相討論討論:“a可能是分數嗎?”
學生討論,交流。通過激烈討論,共同探討,最后經歸納、猜測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最簡分數的平方仍是最簡分數。而a2=2,所以a不可能是分數。
師生歸納總結: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所以a不是有理數。體驗生活中確實存在不同于有理數的數。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抓住了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和認知結構、認知特征,靈活處理教材,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對自己拼出來大正方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由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較感興趣,馬上就有同學提出了許多問題,自然而然地將學生思維引向“設大正方形的邊長為a,a滿足什么條件?”聽后思考,形成以下認識:
教學中改變了由教師直接提出問題,學生被動思考的傳統(tǒng)做法,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利用教材,引導學生經歷“動手操作,提出并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帶領學生通過“仿真”的發(fā)現,模擬數學家的思維活動,這樣 “重構式” 探究方式,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培養(yǎng)了探究能力,并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新課程標準既關注問題的解決,又關注問題的提出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源于問題,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源泉。學生如果不會提出問題,只會“來料加工”,那就無從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從現實活動中提出問題并發(fā)現新問題,不僅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更培養(yǎng)了他們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從一開始的“又要產生新的數?”到對大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產生了懷疑時的“數好像又不夠用了”,直到通過探究感受到“有理數確實不夠用了”,最后感受“這種數在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過程,逐步展開,層層深入,強化了學生的體驗,提升了學生的課堂關注點,“這種數到底是什么數?”為無理數的引入做了很好的鋪墊。
縱觀本節(jié)課,無不滲透著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方程等數學思想方法,特別是對于a2=2,生10認為a不可能是整數的理由是:“因為a就是小正方形的對角線長,所以也就是邊長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的長,斜邊大于直角邊,因此a>1;而根據三角形三邊關系,a<2,所以1<a<2,所以a不可能是整數?!斌w現了幾何直觀。整堂課中還滲透著數感、符號感、數學推理等,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