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玉林中學(石羊校區(qū)) 趙仕花
思維導圖(Mind Map),又稱心智圖、腦圖、心智地圖等,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其從平面上的一個主題出發(fā)畫出相關(guān)聯(lián)的對象,像一個心臟及其周邊的血管圖,故稱為“心智圖”。由于這種表現(xiàn)方式比單純的文本更加接近人思考時的空間性想象,所以越來越為大家用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中。
閱讀教學在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已變得舉足輕重,《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在高中階段的閱讀能力必須達到七級要求:能從一般性文章中獲取和處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圖;能通過上下文克服生詞困難,理解語篇意義;能夠通過文章中的線索進行推理。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英語閱讀能力息息相關(guān),高中英語課程應根據(jù)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fā)展需要,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而從高中英語閱讀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采取的方法和教學設計各式各樣。作為引導者的教師是否通過閱讀教學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是評價教師閱讀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指標。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探究、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目標。判斷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是教師能否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在語言習得、文本理解、思辨能力和語用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傳統(tǒng)的以語言知識傳授為重的閱讀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今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滿堂灌”的方法,進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方法。為了使英語教育盡快適應我國社會、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和國際交往的需要,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教學工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思維導圖是可視化的知識表征工具,也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應用過程中,用可視化的圖式方法將知識點進行有效的組織,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結(jié)構(gòu),有利于教師把握英語教學的整體過程和建立英語知識間的有機聯(lián)系;有利于提供給學生直觀而豐富的英語語境,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幫助學生記憶、背誦、理解和理清文章脈絡。思維導圖已成為輔助英語教師教學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高中英語教學詞匯和信息量大,語法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篇章閱讀量大,寫作體裁多樣化,這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如何讓學生更高效地閱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經(jīng)過教學實踐,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運用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為教師的教學起到了輔助作用。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外研社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1第三模塊閱讀和詞匯部分,話題是Alice第一次乘坐火車旅行,通過旅游經(jīng)歷介紹風光特色,讓學生欣賞作者的奇妙旅行,領略澳大利亞從東部沿海到中部不斷變幻的美妙自然風光,幫助學生學會相關(guān)交通工具和地貌等表示自然現(xiàn)象的詞語,了解關(guān)于“Ghan train”名字由來的歷史和文化,學會如何去介紹風光,運用表示過去的用語寫游記。最后通過澳大利亞“Ghan train”的歷史,引導學生了解更多鐵路交通運輸工具的發(fā)展,了解高鐵等交通工具在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中所取得的成就。
高一年級的學生對游記題材的文章有所接觸,但是對相應的歷史文化不夠了解,在文章的細節(jié)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他們剛進入高中英語的學習不到一個月,對高中英語閱讀技能的掌握也有所欠缺,需要教師去引導他們?nèi)绾卧诳吹轿恼骂}目時通過猜測策略了解文章的大意,再通過略讀策略迅速閱讀文章找出相關(guān)信息,最后通過細節(jié)閱讀去理解和欣賞文章之美。學生對旅行這一話題是比較熟悉的,也很感興趣,但是他們目前所掌握的詞匯和相關(guān)表達不夠,對相關(guān)交通工具的詞匯掌握也不夠,所以教師對文章中的詞匯處理需更仔細,以達到學生掌握運用的目的。
1.知識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和英語思維能力,掌握一些新的詞匯、短語及表達。
2.能力目標:通過思維導圖、小組討論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鐵路交通運輸?shù)陌l(fā)展,讓他們意識到旅行的意義不僅在于美景,更要去了解各地的歷史和文化。
1.讓學生欣賞文章的美,理解甘號火車的歷史起源,真正領略到這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2.學習并掌握文章中的新詞匯。
這是一篇英語游記題材的文章,作者的重點在于描述自己第一次乘坐火車旅行的經(jīng)歷,包括沿途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感受,最后介紹了作者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的歷史。在讀前,筆者就通過猜測策略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猜測游記的要點和相關(guān)信息,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初步的思維導圖。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以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理清整篇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讓學生更清楚直觀地感受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雖然這篇文章屬于游記題材,但是通過思維導圖來歸納總結(jié)全文的脈絡顯得清晰明了,學生很快就能分清文章的層次,將文章分為幾個部分。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學案上自己跟著教師的引導一步步來畫出思維導圖、寫出關(guān)鍵詞,而其中的大部分詞匯都是文章中需要掌握的重要詞匯和新詞匯,因此可以讓學生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習詞匯。最后能通過自己所畫的思維導圖來總結(jié)和復述課文,了解英語游記的寫作方法。
第一步:Lead-in & Predicting
在進入閱讀之前,先通過一段視頻引入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然后讓學生說出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的特點。教師通過如下問題引導學生頭腦風暴: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ustralia? Which is the capital city? What is Australia famous for? What are the native animals in Australia?如此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將學生所談到的關(guān)于澳大利亞各方面的關(guān)鍵詞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板書出來,如圖1。
圖1
在學生進入Australia這一主題后,教師再提問:Do you want to travel in Australia?My friend Alice had her first ride on a train in Australia. Can you guess what she talked about?以此引入Alice在澳大利亞乘火車旅游的話題,讓學生猜測Alice會在游記中提到哪些方面。這時讓學生頭腦風暴,通過猜測說出一些關(guān)鍵詞,然后教師將他們說出的一些關(guān)鍵詞寫在黑板上,如圖2。
圖2
設計意圖:自然而然地引入與閱讀篇章相關(guān)的話題,通過思維導圖激活了學生對于話題已有的背景知識。進一步通過猜測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產(chǎn)生進一步了解文章的欲望。
第二步:Reading
隨后,教師馬上讓學生進入第一遍快速閱讀,找出作者實際寫了一些什么來檢測他們最初的猜測是否正確。然后請學生說出他們所找出的新的信息,自己在學案上添加到初步的思維導圖上,比如distance,food,scenery,history等,如圖 3。
圖3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快速閱讀技能,通過檢測自己的猜測正確與否來把握文章的主旨,形成初步的思維導圖框架。
接下來引導學生從第一段開始一起細讀文章,找出該段中作者所談論的要點。教師通過不斷的追問讓學生找出答案,比如:(1)When did she have the first ride?(2)Who did she go with?(3)Where did she start? And where did she go?(4)How long did the ride take?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用關(guān)鍵詞繼續(xù)畫思維導圖,同時讓學生在自己的學案上和教師一起畫思維導圖把關(guān)鍵詞寫下來,如圖4。
圖4
設計意圖:通過細節(jié)閱讀以及教師不斷的追問,學生自主找出相關(guān)信息,并通過自己動手形成第一部分思維導圖。
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生已經(jīng)將第一段的所有信息提取出來,通過思維導圖上的關(guān)鍵詞,學生很容易掌握和復述其中的內(nèi)容。通過同樣的方法,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進行第二段的閱讀。第二段中所談論到的food,scenery在第一遍閱讀時學生已經(jīng)找出,這時教師繼續(xù)提問找出與其相關(guān)的細節(jié)信 息:(1)How was the food?(2)Why was it great?(3)How was the scenery?(4)Why was it colorful?讓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寫下關(guān)鍵詞來延伸思維導圖,同樣第二段的內(nèi)容也被提煉出來了。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很清晰地掌握了第二段所描述的事物及其特點,由此形成了第二部分思維導圖,如圖5。
圖5
接下來繼續(xù)過渡到第三段的內(nèi)容,這部分主要講Alice在火車上所做的事情以及如何打發(fā)時間。教師提問: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you take a ride on a train?然后讓學生說說他們平時乘火車時會做的一些事情,再馬上回歸到課本:Let’s see what did Alice do when she was on the train?此時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相關(guān)信息,在回答的過程中將關(guān)鍵詞列出。Alice的活動分為during the day and at night,形成第三部分思維導圖,如圖6。
圖6
該部分結(jié)束后又進入文章最后一部分的學習,該部分主要是講Alice所乘坐的這趟叫Ghan的火車的歷史,而這部分歷史的發(fā)展通過思維導圖展示出來會顯得很清晰,學生一看便知。教師通過提問:(1)What did people use to travel for long distance at the very beginning?(2)And then what happened next?(3)Why did people choose camels for traveling instead of horses? (4)When did the government build a railway line?從而引導學生逐漸了解他們交通工具隨著時間不斷變遷的歷史,從horses到 camels再到 the Ghan train,并且了解不同時期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原因,然后形成最后一部分的思維導圖,如圖7。
圖7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尋找信息逐步形成每一部分的思維導圖,理解文章內(nèi)容,掌握一些新的詞匯,體會作者旅途的感受,并且能夠通過思維導圖了解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邏輯。
第三步:Post-reading
在將文章的內(nèi)容完全通過思維導圖展示出來之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畫的思維導圖來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教師此時提問:How many parts can we divide this passage into?Why?通過思維導圖,學生能清晰地理清文章的脈絡,將文章的六個段落分成三個部分,并歸納出每部分的要點。在最后,通過思維導圖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輸出。該文章是一篇游記,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能夠?qū)τ斡涹w裁的文章有所了解。教師可以提問:If you will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your trip,what aspects will you talk about?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可以很快地回答出幾個方面,如圖8。
圖8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己所畫出的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對文章結(jié)構(gòu)進行進一步的精簡和提煉,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游記體裁文章的結(jié)構(gòu),為之后的寫作做鋪墊。
最后,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來復述課文。這時,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中的關(guān)鍵詞就能很容易地將這篇游記的內(nèi)容描述出來,同時掌握了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文章中的新詞匯,為他們以后自己寫游記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留給學生的課后作業(yè)便可以是讓他們寫一篇關(guān)于自己最難忘的旅行經(jīng)歷的游記,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掌握文章的要素,學以致用,便達到了我們最終的學習目的。
1.思維導圖的應用在閱讀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起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思維導圖的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閱讀過程中,在閱讀前和閱讀后同樣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prereading引入部分開始,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以關(guān)鍵詞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拓展與話題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自然引入和過渡到文章主題。
在閱讀過程中,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理清整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讓學生更清楚直觀地感受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更易于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關(guān)鍵信息,尤其是一些新詞匯。而且在while-reading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學案上自己跟著教師的引導一步步畫出思維導圖,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把所讀到的內(nèi)容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對于文章的理解就會更深刻。而其中的大部分詞匯都是文章中需要掌握的重要詞匯和新詞匯,“If you tell me,I will forget it.If you show me,I will understand it.If you involve me,I will master it.”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這一過程,參與其中,會有一個更深的記憶,更易于學生把握整個文章的結(jié)構(gòu),掌握其中的詞匯。
在post-reading的輸出部分,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畫出的思維導圖看出文章的邏輯,總結(jié)出文章的結(jié)構(gòu),將文章恰當?shù)胤殖蓭讉€部分,最后能通過自己所畫的思維導圖來復述課文以及進行寫作,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2.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參與英語閱讀學習,更好地理解所閱讀的文章并達到掌握的目的。雖然這篇文章是一篇游記題材,但是通過思維導圖來歸納總結(jié),全文的脈絡顯得清晰明了,學生很快就能分清文章的層次、掌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腦科學研究表明, 大腦神經(jīng)是由中心向外發(fā)散的神經(jīng)元。運用思維導圖,使人的思維方式更貼近大腦自身的思維方式,這樣與大腦進行對話、交流就會變得更直接、自然和簡單。
3.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中的運用有助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任務和教師一起參與課堂學習,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當然,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也不是萬能的。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思維導圖耗時更多,并且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是否都適用、是否都能達到最佳效果也還有待商榷。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最有效地發(fā)揮思維導圖的作用,提升教學質(zhì)量,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