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擎
(南京林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慕課自2008年首次出現(xiàn),經歷了2012年以來大規(guī)模的快速發(fā)展,如今“慕課這一嶄新的課程文化如同‘一場數(shù)字海嘯’席卷了全球”。隨著這種無國界無門檻的在線教育模式的全球推廣,與之同行的還有英語語言和文化的無阻力滲透。慕課帶來了西方文化背景的內容知識、授課模式和思維方法,使得我國教育體系的文化價值體現(xiàn),如語言文字、歷史積淀、社會洞察、思想培養(yǎng)、人際關系、教育模式等方面,均受到了來自西方文化的巨大沖擊。在接受技術創(chuàng)新運動的同時發(fā)揚中國文化,對西方文化采取不抵制也不屈服的態(tài)度,爭取實現(xiàn)共贏,形成文化多元發(fā)展的新的慕課格局,重建中國的文化話語權。
慕課經歷幾年的發(fā)展,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多質疑,“2013 年以來,MOOCs 經歷了反慕課潮流和爭議階段,其質疑聲也越來越多”。其中最大的困擾之一來自于課程的管理和完成。由于學生背景各異,學習的目的和動機也有各種程度的差異,在幾個月甚至以年計的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學生棄課、學習質量無法保證、管理困難等各類情況?!癕OOC難以將學員的學習過程引入到一個深層次的水平”。而想要保證統(tǒng)一且完整的教學,到達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效率水平和保障度,并且形成系統(tǒng)性、可持續(xù)性的教育體系,慕課則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的改革和變遷。
目前比較流行的趨勢是將現(xiàn)有的慕課體系改良,使其效率更高目標更明確?!盀槌欣^MOOCs 和傳統(tǒng)課堂的優(yōu)點,克服其局限性,SPOC 應運而生”。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在慕課這種普適性廣泛性的課程基礎之上,挑選出優(yōu)秀拔尖人才,繼續(xù)進入下一階段的深入學習,并且傾向于將這些學生由世界各地組織到本地,實行線上線下結合的更私密化教學。但其教學的媒介仍然是網絡,許多課程仍以線上視頻教學為主。同時,發(fā)展出翻轉課堂的理念,教學過程中事先由學生自主學習線上視頻,理解和預習相關知識點,在課堂上教師以深入講解為主,同時輔以討論、答疑和檢查,課后仍以線上作業(yè)和互動的形式進行課堂的延伸教學和學業(yè)監(jiān)控。這種新型的在線視頻+翻轉課堂的SPOC教學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又一次受到了大規(guī)模的推廣和接受?!癝POC 作為一種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從淺層學習向深度學習的轉變提供了資源、環(huán)境與理念的支持,讓MOOC 在大學校園落地生根?!?/p>
因此,同樣興起于西方的SPOC教學模式,是在慕課的基礎上,將大規(guī)模面向全世界的目標轉向更加小范圍針對性的用戶,將幾千上萬人同時自由選課但也任意棄課的情形,轉變?yōu)閷W習者初步篩選考核后,將選中的幾百人的課程學習更加正規(guī)化的一種模式。授課形式也由單一的大規(guī)模MOOC,轉變?yōu)镸OOC+ SPOC融合式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在高?;蛘吒叩瓤蒲袡C構中普及,是接受度較高的一種后慕課變體,在國外知名學府如哈佛,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分校等都有著具體實踐和良好收效,也吸引眾多研究者紛紛討論和借鑒。
由慕課過渡到后慕課階段,雖然授課形式以及面向的受眾有了改變,但是在英語語言的世界范圍傳播這一點上,仍然沒有質的改變。不管是大規(guī)模在線慕課動輒幾萬人的選課規(guī)模,還是精英化SPOC只有小范圍的授課對象,這些在線課程中的佼佼者,無一例外地采用英語作為授課語言,英語的教育潛移默化地編織在所有的視頻演示、師生對話、作業(yè)練習當中。
本研究收集和調查了世界知名的慕課或SPOC網站數(shù)十家,發(fā)現(xiàn)除英美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外,一些發(fā)達國家,如德國、日本、俄羅斯等等,在一些商業(yè)性質的網站中,或是教學內容更國際化的網站(如國際貿易與國際商務等)中,也均采用英語作為統(tǒng)一網站語言。在慕課和SPOC發(fā)展相對較晚的中國,頂級慕課網站如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中,有部分課程全英文授課,或中英雙語授課。
因此,后慕課時代與慕課時代一脈相承,依然延續(xù)了西方強勢語言的傳播和地位的鞏固。“在網絡發(fā)達的今天,有形無形的資源都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傳播”,這股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精英化在線教育的浪潮,無形之中進一步推進了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的領先地位。英美等西方國家借助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力量,吸引了全球范圍內的優(yōu)異人才,保證了英語作為教育提升的門檻地位,其力量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何的殖民化教育。
比語言的大規(guī)模擴張更深層且隱形的是西方文化的擴張和入侵。借助領先的教育方法和科技水平,慕課得以在世界范圍迅速傳播,與此同時,不管學習者們來自于何種文化,在教育過程中浸入的是西方的文化環(huán)境。第一,教師們來自于西方,他們的語言邏輯和思維模式是主導性的,于一言一行中成為學生們效仿的對象。鑒于慕課的大規(guī)模性和廣泛性,這種引導的力量是非??捎^的。在SPOC模式下,外國精英們想要在西方課程體系中脫穎而出,必須迅速融入這種異族文化,以主流的思維方式來思考,試圖了解西方的人文歷史背景或科技創(chuàng)新歷程,這無疑是對于各國文化的壓倒性的抑制。第二,不同文化中的人際環(huán)境和相處模式各有不同,在進入西方文化課堂中后,學生們必須調整適應到相應的狀態(tài),以此做出良好的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等工作,這也是造成文化沖突的隱性原因。這種沖突無法避免,且極有可能以西方的模式作為主導力量。第三, 世界上不同地區(qū)由于其民族不同、背景各異,社會的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也千差萬別,不同的思潮或信仰同時存在并互相碰撞交流,正是這種差異性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而西方慕課或SPOC類型在線教育的世界普及,將潛在地以西方道德價值觀為主要載體,宣傳西方的最新思潮和精神指引,這會對于成長期的年輕人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可能動搖原本青少年時期的教育基礎,從此成為西方的追隨者和信奉者。第四,教育過程中會體現(xiàn)出教師所在國家地區(qū)的政策法規(guī),甚至會以當?shù)氐恼误w系為默認背景。這些因素在傳統(tǒng)留學生中產生的影響會隨著留學生回到家鄉(xiāng)而減弱,但是互聯(lián)網媒介保證了教育的便利,因此這些影響會隨時隨地產生并一直持續(xù),而且對象極為廣泛。
后慕課時代,MOOC+SPOC的教育模式對于西方文化話語權的貢獻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這種模式最大程度地起到了人才選擇與保留的作用,從而有了世界范圍內的頂尖人才挑選的話語權。SPOC是成立在大規(guī)模慕課的基礎之上的,要想?yún)⑴c更加競爭殘酷的SPOC,必須對于本行業(yè)有一定的了解和學習基礎,這也就意味著基礎性介紹性的面向所有用戶的慕課仍然有著很高的利用頻次。雖然這使慕課網站損失掉一部分被SPOC拒之門外的用戶,但是更加激烈的競爭一定意味著更多的學習普及慕課課程的動力。這樣一來,非但普適性慕課的受眾沒有減少,反而是精英化私密化的SPOC課程可以收取更加高昂的費用,用以保證高質量教學互動和后期認證,而且顯而易見SPOC能夠更好地發(fā)揮人才優(yōu)選的目的。而課程后期企業(yè)的引入,也更利于西方國家優(yōu)先挑選拔尖學生為自身服務,這種優(yōu)勢是學生來源國或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其次,借由領先的教育水平而得以在互聯(lián)網廣泛鋪開,西方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教育話語權,對于其他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他地區(qū)的學生受到西方先進教育的吸引,會對本國教育產生排斥與質疑,會以去西方國家留學工作為榮,這樣落后國家的教育體制將會受到嚴峻挑戰(zhàn),可能會向西方制度靠攏或受到同化。各國原本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地位會進一步弱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學術研究領域更可能失去獲得一席之地的機會,從而與歐美各國的科技人文等先進學科距離進一步拉大,學術話語權也在弱化。
再次,隨著這種模式的進一步發(fā)展,將會造成西方國家全面的優(yōu)越感與霸權地位。如前文所述,對于優(yōu)秀課程的學習要以西方文化為基石,那么語言、思想、價值觀、人文環(huán)境、歷史、經濟、政治甚至宗教這些泛文化因素將不可避免地包含和體現(xiàn)在教育進程中,勢必造成西方文化一枝獨大的局面,弱勢語言文化將受到強烈擠壓。而顯而易見的后果將是,西方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作用愈發(fā)強勢,霸主地位不可動搖。
首先,語言仍然是制約中國學生大規(guī)模無障礙修學慕課課程的最大因素。有學習者反映的情況具有普遍意義,“我所參加的中國學生QQ群,有一部分時間是在討論英語學習的問題,而不是慕課課程內容本身的問題”。果殼網針對中國慕課用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學生對于有漢語字幕的慕課課程的打分分數(shù)平均比無字幕的課程高出0.4分;而且很多學生由于語言水平不充分,更加傾向于選擇漢語類慕課課程或有漢語字幕的慕課。而我國學者恰好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將內容新穎而且保持了學術的公立態(tài)度的課程漢化,甚至是對于這些課程吸收再創(chuàng)造,在取得對方授權的前提下以全中文語境在中國慕課網重新上傳。 《全球慕課與開放教育》一書的“作者們給出的其中一個建議,是讓慕課學習者將課程翻譯為本地語言,以使其他人可以獲得這些資源”,這樣一來,外語基礎差的中國學生也同樣可以吸收學習外國的先進知識,這并不影響本身外語基礎好的學生跳過這一步直接面向原版慕課課程,這樣的吸收改造對于我國教育事業(yè)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同時,對于那些內容優(yōu)秀但有宣揚西方腐朽思想甚至詆毀中國國際形象的課程,我們應予以抵制。如果該課程的技術或者創(chuàng)新處于業(yè)內領先水平,填補國內空白,那么我國學者可以借鑒其內容,將領軍的技術知識包含在自己的漢語課程中,介紹給中國的學習者,而對于文化傾軋的部分予以過濾和刪除?;蛘哂行┪鞣秸n程隱性地包含了西方式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我國教師也應該自己先作為學習者進行領會和思考,在后期經過加工處理使之符合中國的背景和方式,形成新的理念和角度介紹給中國學生。
為了在慕課運動中擺脫這種被動地位,提高我國授課水平,大力發(fā)展中國慕課,迫在眉睫。我國的慕課起步較晚,目前受眾較廣的主要是以清華北大復旦為首的一些高校成立的慕課網站,其內容也是以高校內部原有課程為基礎加以修改面向公眾,當然也不乏SPOC模式的踐行者只面向小部分基礎過關的學生。我們可以借鑒美國成功模式,立足高校,創(chuàng)造出更多精品課程服務校內學生和社會目標群體,同時也要鼓勵慕課平臺社會化并企業(yè)化,用以面向更普遍的用戶,并以利潤為驅使成就更高更遠的未來。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語言關和文化關的問題,而且還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之所以能夠利用慕課傳播自身語言文化,關鍵還在于自身硬實力和軟實力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而中國處于目前的形勢下,不得不積極應對,狠下功夫發(fā)展國內慕課水平,積極推動高校內和社會上各渠道對于慕課的重視和推廣,并資助優(yōu)秀教師進修,獎勵教師優(yōu)秀課程,重新縮短中國和國際慕課的差距,打造出中國的精品慕課平臺。這樣才能消減民眾 “國外月亮更圓”的心理弱勢,減緩優(yōu)秀人才流失國外或者唯國外慕課為尊的趨勢,才能更好地對國外擴張入侵的潛在蔓延進行過濾和削弱。
同時,我國如果在后慕課時代奮起直追,更有利于傳播發(fā)揚中國文化。中華文明縱橫幾千年,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有很多在當代仍然不顯過時,還在發(fā)揮引領作用。如國外大加贊譽的孫子兵法戰(zhàn)略戰(zhàn)術,凝練而又精致的文字體系包括成語、對聯(lián)、詩詞歌賦,橫掃全球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平和而中庸的儒家道家思想等等。我們不能讓這些被當今的孩子們淡忘甚至鄙夷。當全世界都在熟悉和實踐美國文化時,中國慕課可以作為一種揚聲器將中國的文化歷史廣為播送,讓世界真正了解我們,讓歐美正視我們文化的存在,讓這個世界文化體系更加豐富燦爛,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世界的融合,減少霸權的擴散。
除了發(fā)展國內慕課,我們還要多多利用慕課這個“無國界”的平臺,在國際大規(guī)模慕課體系中添加我們的聲音,幫助中國文化的傳播。一些英語功底深厚的學者教授可以制作漢英雙語的、講解中國特色的課程,或者幫助翻譯一些原本漢語的課程進行發(fā)布,這與美國人以他們的角度研究和講授中國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而且這類課程都是從中國背景出發(fā),也是擴大了中國式文化和思維的影響和認知度。
美國人擴大自己影響力的一個途徑就是擴大其教育的認可度,2013年,Coursera旗下5門網絡課程的學分已經獲得美國教育委員會(ACE CREDIT)的官方認可,學生在Coursera上完成這5門課程后,將有可能轉換為其在大學里的相應學分。而后慕課的一個趨勢是對小范圍符合條件并經歷嚴格的學習考核的學生頒發(fā)證書,甚至獎勵頂尖大學認可的學分,從而弱化某些國家教育體系的含金量和受重視程度,加強別國對自己教育制度的模仿和依賴。中國要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必須走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慕課和高校體制相結合的路。
不可否認的是,正如微博和社交軟件沒有使所有人都變成媒體人一樣,互聯(lián)網所促成的生活方式的轉變是在一定限度內的,慕課早期確實博得了廣泛的關注,但是高居不下的棄課率和相比面對面教育的很多劣勢也使慕課走下神壇,進入腳踏實地求發(fā)展的階段。因此慕課不可能取代傳統(tǒng)大學,后慕課時代如SPOC的發(fā)展更是與傳統(tǒng)高校的教育思路相結合的體現(xiàn)。首先,我國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仍然比較低,很多偏遠地區(qū)的孩子飽受教育資源不公平的困擾,而且有部分青少年由于經濟的限制或者只有某一領域突出但總體不符合大學入門條件,對于這些情況來講,慕課就是一個福音,可以起到百科全書的作用,讓他們跨越地域、經濟或門檻的困擾,自主地、分階段地追求知識和進步。其次,在高校體制內,慕課尤其是精英式的SPOC教育應當是傳統(tǒng)教學的補充和助力。身處革新時代的教師如果還不利用這種先進的手段獲取更廣泛的知識、更國際化的視野,還不會體驗先進的翻轉式課堂帶來的教育的高效便利,那么如何培養(yǎng)出最優(yōu)秀的學生參與到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去呢?我國的文化又何以傳播,我們的教育制度又由誰來捍衛(wèi)呢?最后,國家政府層面要迅速做出應對研究,盡快出臺新的互聯(lián)網形勢下的教育政策,重視慕課的作用,強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結合,更要凸顯我國的教育特色,符合我們的國情,避免被西方教育體制所同化,實現(xiàn)后慕課時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文化安全的實現(xiàn)絕不止是對外防范性的概念,更具有對內自我改造和提高的內涵”,我們不能再走鴉片戰(zhàn)爭的老路,而是要全面放開,通過提升自我,批判地接受,以及吸收并創(chuàng)新等方式來應對外來文化的擴張。因此我們需要的不是敵意的防備,而是以參與者的角度實現(xiàn)思想的爭鳴和文化的多元共存,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當然,國家也應該站在更高的層面來整體監(jiān)管慕課的發(fā)展情勢。西方國家對于全世界的監(jiān)聽、間諜和輿論攻勢在互聯(lián)網時代已經屢見不鮮,包括慕課在內的許多互聯(lián)網信息都可能成為西方國家搜集情報的來源,來窺探我國教育文化的實時進展內情。而我國相關部門也應當做出應對措施,對于有著明顯政治主張的慕課網站或者課程進行屏蔽,當然更重要的是推動技術保護措施的進步和國家監(jiān)管政策法律的制定,讓我國的后慕課之路順利走下去。
在技術手段和教育方式發(fā)生革命性創(chuàng)新的時代,對于緊跟潮流、掌握主動的國家來說是難得的機遇,可以推廣本國的經驗、背景和語言文化,提升本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慕課運動來之迅猛且影響深遠,西方國家大力推行慕課,其本意也包含語言文化的全球擴張。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會因為近百年來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落后而在全球慕課發(fā)展中占據(jù)劣勢地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tǒng)和源遠流長的教育思想會被世人所忽略,同時還將面臨外來文化的全面侵蝕。為了提升中國對于文化和教育的話語權,在慕課發(fā)展到了后慕課時期,我們要全面重視、迎頭趕上,并且要借鑒經驗長處、為我所用,同時抵御外來惡意文化的攻擊。在對于國家教育體系和文化傳承具有完全把控的前提下,兼容并包,投入到這場新興運動中,努力提升自身價值,將丟失的話語權尋回并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