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00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兒科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兒科的一種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目前兒科多應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但由于患兒多次反復感染支原體,該藥耐藥性不斷升高,單獨使用效果欠佳[2]。本研究收治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106例,分別給予傳統(tǒng)阿奇霉素單獨治療及阿奇霉素、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治療,報告如下。
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106例,選取對象均通過查體及各項輔助檢查確診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將所選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2~15歲,平均(4.32±0.22)歲。觀察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2~14歲,平均(3.54±0.28)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對照組: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連續(xù)靜脈滴注3~5 d阿奇霉素注射液,劑量10 mg/(kg·d),體溫正常后連續(xù)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3 d,劑量10 mg/(kg·d),間歇4 d,1周為1個療程,需連續(xù)治療3~4個療程。②觀察組: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基礎上給予孟魯司特鈉口服,劑量為2~5歲兒童4 mg/d;≥6歲兒童5 mg/d,睡前口服,療程為14 d。
療效判定標準:①治愈:治療5 d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復查胸片吸收率≥95%;②顯效:治療5 d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減輕,復查胸片吸收率≥90%;③有效:治療5 d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減輕,復查胸片吸收率≥80%;④無效:治療5 d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變,復查胸片吸收率<80%[3]??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5.0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98.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02%(P<0.05),見表1。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血清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血清CRP水平比較,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常見疾病,為病房肺炎的主要病種。目前對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有文獻顯示與免疫學紊亂有關[4]。肺炎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該病原無細胞壁結(jié)構(gòu),患兒在感染肺炎支原體后,體內(nèi)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的大量釋放可產(chǎn)生強烈的免疫及炎性反應,引起患兒劇烈咳嗽、刺激性干咳、持續(xù)高熱及喘息等呼吸道癥狀,重者會引發(fā)血液系統(tǒng)、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等多種肺外疾病[5]。阿奇霉素是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物,其作用機制為抑制支原體蛋白質(zhì)的合成,是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孟魯司特鈉為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抑制白三烯與受體結(jié)合,減輕體內(nèi)免疫、炎性反應,從而緩解氣道痙攣[6],兩者聯(lián)合使用可快速緩解臨床癥狀。
CRP是由肝臟產(chǎn)生的急性期反應蛋白,主要由干細胞合成,外周血淋巴細胞亦可合成少量CRP[7]。當病原體或炎性介質(zhì)入侵機體后血清CRP水平會上升,故為細菌感染的有效指標。多項研究證實阿奇霉素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其血清CRP水平顯著降低。本研究說明阿奇霉素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療效高于單獨使用阿奇霉素。
綜上所述,阿奇霉素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取得顯著療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水平變化比較(±s,mg/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水平變化比較(±s,mg/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3 54.97±8.22 12.85±1.65觀察組 53 52.15±5.12 6.55±2.7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