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群 朱靚(通訊作者)
100011軍委聯(lián)合參謀部情報局門診部,北京1
710032空軍軍醫(yī)大學預防醫(yī)學系醫(yī)學教育研究室,陜西西安2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口腔黏膜上皮發(fā)生持續(xù)性損傷或感染、表層壞死脫落形成的凹陷性病損,多見于唇內側、舌頭、頰黏膜、軟腭等部位??谇粷儼l(fā)作時局部疼痛劇烈,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不便。而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口腔潰瘍后,由于基礎疾病及高血糖的影響,導致治療周期長、治愈難度大。本研究選取門診糖尿病合并口腔潰瘍患者,使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rhEGF)凝膠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口腔潰瘍患者85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5.3歲;病程3.5~11個月,平均病程6.3個月。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47~73歲,平均年齡64.8歲;病程3~12個月,平均病程6.5個月。兩組口腔潰瘍直徑0.8 cm,1~2個不等。排除口腔黏膜疾病、牙周病等,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口腔潰瘍的診斷標準。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并制定糖尿病飲食方案。治療潰瘍前漱口并清潔口腔。觀察組給予rhEGF凝膠治療,4次/d,即早、中、晚飯后、睡前各1次,用無菌棉簽蘸取適量凝膠,均勻涂于患處。對照組給予2%碘甘油,用法、用量和療程與觀察組一致。
療效觀察:經過7 d治療后,對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觀察潰瘍面充血、水腫、疼痛及愈合等情況。①顯效:局部紅腫減退,無疼痛癥狀,黏膜組織恢復正常,創(chuàng)面愈合;②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黏膜組織有所恢復,潰瘍面縮??;③無效:仍有疼痛,潰瘍面充血水腫等無好轉??傆行?%)=有效率+顯效率。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許多慢性病會誘發(fā)口腔潰瘍,糖尿病是其中一個常見的病因,其原因如下:①血糖濃度過高,致使口腔黏膜細菌生長繁殖快;②“三多一少”的特點,使患者排出水分較多,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少而黏稠;③為降低血糖,嚴格控制飲食,使攝入的微量元素鋅、鐵、葉酸、維生素等較少;④糖尿病引發(fā)消化系統(tǒng)疾病及功能紊亂,消化吸收功能減退,免疫力下降;⑤女性患者體內雌激素下降,更易引發(fā)口腔潰瘍。糖尿病與口腔潰瘍往往相互影響,如果血糖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潰瘍就難以愈合。因此,治療此類患者時,首先需要降低并維持血糖穩(wěn)定[1]。
碘甘油作為一種廣譜消毒劑,是目前常用的口腔潰瘍治療藥物,能夠與菌體蛋白質氨基酸成分結合,從而達到殺滅細菌的目的。然而其臨床作用及效果比較單一。隨著再生醫(yī)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生長因子類藥物被用于臨床。rhEGF是運用基因工程技術,通過將人EGF基因片段充分表達而獲得的一種由51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多肽。rhEGF能促進表皮細胞分化、增殖、分泌和移行,此外對外胚層和內胚層來源的細胞均具有很強的促分裂作用,因此可通過促進創(chuàng)面修復細胞DNA、RNA合成,加速肉芽組織的生成及創(chuàng)面愈合[2]。近年來,rhEGF在燒傷、創(chuàng)傷、慢性創(chuàng)面等領域展現(xiàn)了良好的效果。除了促增殖效應外,還可能具有局部免疫調節(jié)等效應[3]。因此,對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尤為適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rhEGF治療糖尿病口腔潰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口腔潰瘍的治療在嚴格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通過外用rhEGF凝膠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能縮短患者口腔潰瘍愈合時間,可作為臨床常規(guī)用藥方案推廣使用。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