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洪亮
(遼寧省朝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遼寧 朝陽 122000)
龍城區(qū)位于朝陽市中部,地處于北緯41°26′~41°42′,東經 120°14′~120°37′之間,其地貌呈現(xiàn)西高東低,多低山、丘陵及階地,低山丘陵海拔在200~600 m之間,屬遼西低山丘陵區(qū)。土壤是農業(yè)的載體,其因各地自然條件、耕地方法、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別就必然影響到土壤內部物質的轉化規(guī)律和生產性能,進而影響到農業(yè)產量,全面掌握土壤分類特征和特點,是解決農業(yè)問題的關鍵和基礎[1]。
龍城區(qū)地處華北北部、東北西部,屬于暖溫帶半干旱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春秋兩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降雨量少,年均溫度高,形成了干旱半干旱的氣候特征,進而形成了三大土類,十個亞類[2]。
龍城區(qū)土壤可分為褐土類、棕壤類、草甸土類三大土類。
褐土類是龍城區(qū)的主要土壤類型,分布廣泛,可分為褐土性土、褐土、碳酸鹽褐土、淋溶褐土和潮褐土五個亞類。其主要特點是褐土性土亞類多分布在石質丘陵、低山中上部,土層淺薄,土壤肥力較低,水土流失嚴重,應增加農家肥,增加肥源,培肥地力;褐土亞類多在褐土區(qū)黃土丘陵中上部和緩坡坡地中下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較強,但通透性差,應漸進式增加秸稈還田量,配合深耕,深松,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碳酸鹽褐土亞類多分布在丘陵坡地或臺地的中上部,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低,應增加有機肥源,培肥地力;淋溶褐土亞類多分布在土質丘陵坡地上及崗平地上,土壤質地黏重,水土流失較重,土壤肥力較低,應注意水保工程措施,增施有機肥和磷肥,合理地輪作,逐年培肥地力;潮褐土亞類主要分布在褐土區(qū)低山丘陵坡腳緩坡平地及河流兩岸的高階地上,土壤水分狀況良好,肥力較高。應注意平整土地,合理輪作,做到用養(yǎng)結合,增強其保肥保水能力。
龍城區(qū)的棕壤土類,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區(qū),呈地帶性分布??煞譃樽厝佬酝痢⒆厝?、潮棕壤三個亞類。棕壤性土主要分布在棕壤地帶的石質山地、丘陵中上部,土壤質地粗糙,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棕壤亞類主要分布在土質丘陵的崗頂或坡地中部、中下部,土層較為深厚,配合深翻,深松,同時要增施優(yōu)質農肥做到用養(yǎng)結合,培肥地力;潮棕壤亞類主要分布在丘陵坡腳或緩坡平地上,熱條件較好,土壤肥力高,適種作物廣泛。
龍城區(qū)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區(qū)域內河兩岸的河漫灘,低階地上,零星在山間、溝谷也有分布。可分為草甸土、碳酸鹽草甸土二個亞類。其特點是草甸土亞類土層深厚、地勢平坦,水分條件良好,土壤肥力較高;碳酸鹽草甸土亞類,土層深厚,土壤腐殖質含量較草甸土亞類低,適宜耕種。
龍城區(qū)土壤類型分布主要呈現(xiàn)地帶性分布。其特征是棕壤處于遼寧省棕壤過渡到褐土的邊緣地帶,腐殖質層較薄,多在10~20 cm,有機質含量較低,一般在1.0%~1.5%之間;褐土呈現(xiàn)出水平分布明顯處于棕壤帶以西范圍,垂直分布明顯處于棕壤帶之下范圍的特征,腐殖質層較薄,一般在10~15 cm,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1.0%左右;草甸土類絕大多數(shù)分布在河流兩岸,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