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亞麗
【摘? 要】針對目前小學語文第二、三學段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重閱讀輕習作、閱讀和習作教學割裂及僅關注從讀中學寫的單向交流現(xiàn)狀,本文提出構建讀寫相長的新型讀寫教學關系。引導學生既能從讀中悟?qū)?,讀中學寫,又能以寫帶讀,以寫促讀,進而達到讀寫融通,讀寫相長的理想境界。實現(xiàn)讀寫并重,樂讀善寫,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讀寫相長
目前,小學語文第二、三學段讀寫教學中存在以下三種明顯的傾向:一是重讀輕寫;二是讀寫割裂;三是讀寫簡單結合。倡導和構建讀寫相長的新型讀寫教學理念,就是以新的讀寫教學觀念、教學思路和讀寫教學方法,克服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重讀輕寫,讀寫割裂和讀寫簡單結合問題的需要。
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讀寫活動中,發(fā)揮小學生閱讀和習作的主觀能動性,養(yǎng)成樂讀善寫的習慣,達到讀寫相長的新型讀寫教學理念倡導的“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讀寫相長”的最高境界。結合小學第二、三學段小學生語文學習心理特點,依據(jù)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真正實現(xiàn)符合小學第二、三學段要求的讀寫相長,完成提升不同學段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
一、從讀中學寫走向讀寫相長
讀寫相長的新型讀寫教學理念,從方法論上,指導著小學第二、三學段語文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倡導讀中學寫,達到讀寫相長。必須以讀為切入點。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科學的教科書偏重于閱,語言文字的教科書偏重于讀?!边@里的讀所關注的不僅有文本的內(nèi)容,更強調(diào)文本的語言形式,如:文章的結構,詞句的式樣,描寫的方法。采取適合不同學段學生相宜的閱讀方法,要適時適當?shù)丶ぐl(fā)引導小學生想寫、要寫、主動寫的欲望是關鍵,也是重點。不妨從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入手。
(一)讀題猜寫。就是運用預測閱讀策略,教師要在“猜”上多誘導,善啟發(fā)。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和仿寫欲望,達到讀寫相長。例如:閱讀《魚游到了紙上》一文,看到課題,小學生自然會產(chǎn)生疑問:魚怎么會游到紙上去呢?魚是不是真游到紙上去啦?課文究竟是怎么寫的呢?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猜疑,解讀文本內(nèi)涵,領悟作者布局謀篇的匠心,新穎有趣的標題往往可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也是作者選材的匠心所在,換位思考自己來寫一個具有某種精神品質(zhì)或愛好特點的人,會用這樣的方法嗎?來喚醒和激發(fā)小學生的習作靈感。
(二)解讀悟?qū)?。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常用的閱讀策略,包括泛讀知意、細讀悟旨和精讀悟法三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實踐中,大多執(zhí)教者把透過語言文字了解文本內(nèi)涵,明確主旨即“寫什么”當作教學的重心,忽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也就是忽略了引導學生對“如何寫”的探究,正是上面所說的重讀輕寫、讀寫割裂和讀寫簡單結合問題的集中體現(xiàn)。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曾說:“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走上幾個來回。”在引導學生走“來回”的過程中,一定要從文本的遣詞造句、修辭手法、寫作技巧和謀篇布局等特色,激發(fā)小學生在“寫”的時候,要做到能應用、會應用和善于應用從文本汲取的養(yǎng)分,達到讀寫相長。較常用的方法有三個:一是活用句式。如:有些文本語言描寫生動傳神,遣詞造句很有功力,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多加品味,模仿練習;二是巧選材料。有些文本在選材組材方面獨具匠心,可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借鑒運用,訓練強化。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學習作者選取典型事例,從多角度全方位表現(xiàn)人物的寫法,選取材料寫自己崇敬的某位長輩,就水到渠成;三是化用結構。有些文本的構段有其獨特的邏輯結構,或總起分述,條分縷析;或承上啟下,一氣呵成。引導學生把握語言規(guī)律,活學活用,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如:《桂林山水》的二、三段緊扣水、山的特點展開的生動描摹;《偉大的友誼》過渡句的巧妙運用,都值得借鑒運用。
(三)研讀練寫。研究性閱讀強凋主動探究,通過對文本的探討研究與感悟、體驗,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情感結構得以自主發(fā)展。研究性閱讀是在解讀悟?qū)懟A上的拓展和深化,在小學第三學段閱讀教學中運用較多。不妨從賞讀仿寫和研讀創(chuàng)寫兩個環(huán)節(jié)展開:賞讀仿寫指賞析精彩句段、優(yōu)美詞句,揣摩作者用詞造句、構段謀篇的規(guī)律和精妙之處,模仿練寫片段或隨筆,實現(xiàn)讀寫有機結合,相生相融,讀寫相長的境界??梢跃屯蛔髡叩淖髌?、同題材的作品或運用相同寫法的作品收集起來開展研究閱讀,感悟作者思想的變化,感悟同題材的語言特色和不同寫作技巧。豐富語言積累,喚醒言語自覺,逐步構建自我言語系統(tǒng)。不拘泥于文本構詞構段的簡單模仿,可以是基于同題材作品閱讀后的感悟書評或讀書筆記,可以是基于作品內(nèi)容的二次解構和創(chuàng)作,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不至于亦步亦趨,囿于所讀,陷入機械模仿,鸚鵡學舌之地。長此以往,方可漸入“我手寫我心”的習作佳境。
二、從以寫促讀走向讀寫相長
讀寫相長的新型讀寫教學理念,在小學第二、三學段習作教學中倡導以寫促讀,達到讀寫相長,是相當考量一個語文教師的才情和智慧的。在習作訓練中,教師不僅要對“寫”作個性化的評讀,還要鼓勵引導每一個小學生對自己所“寫”作有益反思,注重對學生進行激勵評價和積極的心理暗示,激發(fā)每位小學生愛寫、想寫好的欲望。這也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最高目標。不妨從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一)寫前選讀。是臨場引導激發(fā)學生習作積極性常用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激發(fā),促使小學生從自己學過的課文和閱讀過的作品中,回憶運用學到的遣詞造句、修辭手法、寫作技巧和謀篇布局等寫法,對習作重點寫什么?應該怎么去寫?采取怎樣的順序及方法,做到了然于心。寫前選讀常見的有同題材或同主題的經(jīng)典佳作賞析閱讀,教師下水文示范,同齡小作者佳作賞析等。
(二)寫中化讀。主要以梳理思路、仿寫、擴寫、縮寫、寫批注和寫讀感等形式,開展習作練習,通過寫來內(nèi)化、融化閱讀所思所感,達到讀中學寫,讀寫簡單結合,而不能達到真正的讀寫相長。在開展習作練習過程中,教師要以激勵小學生善寫和樂讀的欲望為落腳點。對小學第一、二學段學生可以在畫思路圖、圈點勾畫等方式展開激勵;小學第二、三學段學生可以在表達技巧方面嘗試批注閱讀,運用聯(lián)結、推論等閱讀策略,也可以練寫閱讀隨筆,也可以創(chuàng)意習作,變“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鼓勵學生批判閱讀,再造想象,對文本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诹曌饕饬x上的閱讀,學生會站在更高的層面來審視閱讀文本,其眼光會更加獨到,思維會更加理性和富有批判性,甚至會跳出文本看文本,這樣的閱讀視野給了其全新的閱讀體驗,更利于展開深度閱讀,學會辯證分析,著眼點不再囿于教材,關注面會更加豐富立體,完成對文本的反思再造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感悟作者的匠心獨運,獲得寫作的秘妙和技巧,進而深化閱讀,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三)寫后促讀。小學生的習作評改是師生心智交流的載體,是激勵小學生閱讀和寫作興趣的關鍵,是以寫促讀的必備過程,不能流于形式。習作評改要以遣詞造句、修辭手法、寫作技巧和謀篇布局等寫法運用為重點,每次習作先讓學生開展自評,再小組互評,最后教師評改。在此基礎上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習作進行鑒賞閱讀。核心在于通過每次習作評改,教師要對每一位小學生進行激勵評價,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感覺到自己能寫,并且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間。學生在積極有效的心理暗示驅(qū)動下,會為了彌補和改善自己的習作產(chǎn)生向課文和閱讀過的作品中汲取養(yǎng)分的欲望,讀書的興趣和熱情日漸高漲,從而主動拓展閱讀空間,為寫擇讀,讀有所獲,真正達到以寫促讀,讀寫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2
[2]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7
[3]潘新和.回望與沉思—走近大師[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