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暢
(華南農業(yè)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化妝的歷史是非常久遠的,但其起源時間并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胭脂作為古代化妝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起源、種類、原料與制作工藝值得探討。
在原始社會人們已經懂得用含有顏色的礦物染料或植物染料來裝飾自己的身體,這也是“文身”的最初形態(tài);公元前11世紀,商朝便有“紂燒鉛作粉”的說法,《博物志》中記載,當時出現一種叫“宮粉”的化妝品,是用胡粉制成,專供皇家后妃用于剝脫皮膚的。“漆不厭墨,粉不厭白[1]”,有關“白妝”的文字記載,以及粉撲、朱砂的廣泛使用足以證明,中國的化妝史最晚發(fā)源于商代;從戰(zhàn)國時期出土的楚俑可以看出,當時已經出現了涂粉、畫眉以及胭脂,《韓非子·顯學》有記載:“故善毛,西施之類,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位其初,脂以染唇,澤以染發(fā),粉以敷面,黛以黑眉。[2]”;到了秦漢時期,出現了最初形態(tài)的胭脂,在涂了粉的臉上添加紅色的胭脂,以顯“白里透紅”的效果;盛唐時期,化妝風俗更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化妝品的種類更加豐富,品質更加優(yōu)良,包裝更加奢華,妝容也更是五花八門,五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中就有記載楊玉環(huán)曾“每至夏日常衣輕絹,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3]”可見當時盛行濃妝,化妝用品的發(fā)展已成熟。
“脂”字在我國文獻中很早就出現了,如《詩經》:“膚如凝脂”?!抖Y記內則》:“脂膏以膏之”?!爸钡谋玖x就是長角動物的油脂,《說文解字》:“脂,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從肉旨聲”?!爸本褪侵浮懊嬷被颉按街保瑳]有“胭脂”的意思,而“胭脂”是指“燕支”,即紅妝,是后來才有的詞語。歷史上胭脂的名稱繁多,“焉支”、“煙支”、“鮮支”、“燕支”、“臙脂”都是指胭脂,而胭脂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
我國古籍中記載了可用各種植物花卉來制作胭脂,如紅藍花、紫草、紫鉚、蘇方木、落葵、山花、玫瑰、薔薇等,這些植物花卉中都能夠提取出天然的紅色素,因此常常被用來制作成胭脂使用。古代還用一些含有紅色染料的礦物質作為制作胭脂的原材料,如朱砂。
3.1 紅藍花。紅藍花即“紅花”,晉代習鑿齒的《與謝侍中書》中云:“此有紅藍,北人采其花作煙支,婦女妝時作顏色,用如豆許,案令遍頰,殊覺鮮明。匈奴名妻闊氏,言可愛如煙支也。”最早對紅藍花的栽培制作等進行專門研究論述的是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并附有胭脂的制作方法。元代人們廣泛使用紅花來制成的胭脂使用,對此,《王禎農書》里也有關于這種制作胭脂的詳細記載。
3.2 紫草。紫草是一種重要的染料植物,是制作胭脂的主要材料之一,在《古今注》里有提到:“今人以重絳為燕支,非胭脂花所染也,胭脂花所染,自為紅藍爾。”《外臺秘要》中也記述:“用紫草為主要原料布唯若作紫口脂,不加余色。若造肉色口脂,著黃蠟、紫蠟各少許。若朱色口脂,凡一兩蠟色中,和兩大豆許朱砂即得。[5]”
3.3 紫鉚。紫鉚,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地方特產,雖然在三國時期已有關于紫鉚的記載,但是其規(guī)模比較大的應用始于唐代,《唐會要》[6]中記載為“紫礦”,又名紫梗,紫草茸,蟲膠,胭脂蟲等等??茏谒疲骸白香T狀如糖霜,結于細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則紅。今人用造綿煙脂,邇來亦難得。[7]”
3.4 蘇方木?!豆沤褡ⅰ吩疲骸疤K方木出扶南林邑外國,取細破煮之,以染色”?!赌戏讲菽緺睢吩疲骸疤K枋樹類槐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染絳,漬以大庾之水,則色愈深。[8]”古書中記述更多的是用蘇方木作為染料進行染色,而用其制作胭脂則鮮有記載,直至民國時期有人記述道:“用蘇木制的胭脂,則先把蘇木用刀削為薄片,煮取其紅色素,然后浸入絲綿,也有涂于金箔紙上的。[9]”
3.5 落葵。落葵的子實亦可作為制作胭脂的材料,《齊民要術》中的“做紫粉法”講到用落葵子絞汁,作紫粉:“用白米英粉三分,胡粉一分,不著胡粉,不著人面。和合均調。取落葵子熟蒸,生布絞汁,和粉,日曝令干。若色淺者,更蒸取汁,重染如前法?!?/p>
3.6 玫瑰、月季、薔薇。玫瑰、月季、薔薇都是同屬于薔薇科。清后宮所用胭脂都是用新鮮玫瑰花瓣制作而成,每年五月,北京的妙峰山滿山玫瑰。這些花專門進貢到清宮,做成胭脂。[10]。
3.7 朱砂。又名丹砂,存在于自然界的多呈紅褐色??谥闹饕暇褪侵焐??!夺屆?釋首飾》中有記載“唇脂,以丹做之,象唇赤也[11]”,這說明制作成口脂最初原料便是朱砂。后來制作口脂和胭脂的原料種類增多,但朱砂制作胭脂的傳統(tǒng)一直沿襲到唐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胭脂作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化妝品之一,一直受到女性消費者的追捧,時至今日,其傳統(tǒng)的制作方式雖被科技化的生產取代,但作為現代口紅及腮紅的前身,其身影在中國女性乃至世界女性的梳妝臺上從未被淡漠。如果我們可以以現代的技術還原古時胭脂的制作方式并進行推廣,想來不僅能讓人們更好的了解化妝品的前世今生,同時也令梳妝臺多添一絲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