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
【摘 要】目的:試分析對接受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后對預后生活質量產生的影響。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間接受介入治療治療的冠心病患者中隨機選擇96例為研究對象,并將入選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兩組患者例數均為48例,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采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出院一年后的生活質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結果:研究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而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組間各指標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冠心病;介入治療;延續(xù)性護理干預;生活質量;預后
【中圖分類號】R6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196-02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多發(fā)病,冠狀動脈狹窄、阻塞是導致患者發(fā)病的主要原因。介入治療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常用治療方法之一,治療效果優(yōu)良。對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預后接受延續(xù)性護理干預的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均為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從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96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組均為48例。參照組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范圍在64-73歲,平均年齡(68.4±1.6)歲。學歷:小學以下23例,高中以下19例,??埔陨?例;研究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范圍在62-74歲,平均年齡(68.2±1.8)歲,學歷:小學以下25例,高中以下18例,??埔陨?例。組間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常規(guī)護理,住院期間指導患者正確的用藥劑量、時間,飲食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戒煙、戒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休息,適當增加體育鍛煉;指導患者掌握調整情緒和心態(tài)的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發(fā)病的先兆癥狀、預防方法以及急救措施等疾病相關知識。
研究組:接受與參照相同的常規(guī)住院護理,同時加用延續(xù)性護理干預。(1)電話回訪:由責任護士開展定期的電話回訪,出院后一個月內的電話回訪頻率為每周一次,之后將回訪頻率更改為每月一次。電話回訪的主要內容是了解患者的用藥、飲食、生活習慣、心理狀態(tài)以及病情等情況,針對不合理的護理內容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叮囑患者定期復診。(2)上門訪視:由專業(yè)的護理人員進行每月一次的家庭訪視,實地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病情恢復情況、居家護理的不合理措施以及存在的危險因素,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屬強調遵醫(yī)用藥的重要性,幫助患者制定、調整飲食、運動計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存在負性情緒的患者給予心理疏導。(3)網絡回訪:建立微信群及公共平臺,定期發(fā)布冠心病護理重點、疾病預防知識,利用微信解答患者問題。(4)健康教育:定期由醫(yī)護人員組織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講解不良心理狀態(tài)、不良飲食、生活習慣以及未按醫(yī)囑用藥的不良影響,利用實際案例講解發(fā)病后的搶救措施等。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出院后進行一年的隨訪,比較兩組預后生活質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采用生活質量量表從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職能對患者生活質量實施評價,各項目均為100分,評分越低代表生活質量越差[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22.0實施統(tǒng)計分析,計數與計量資料分別以n(%)、x±s表示,結果分別以x2以及t實施檢驗,檢驗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預后生活質量 參照組預后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職能評分均低于研究組,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對比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比較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研究組遠比參照組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接受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雖然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在出院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復發(fā)幾率,而不良用藥、飲食及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則使疾病復發(fā)幾率以及其他不良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幾率相應增加[2]。所以患者在出院后堅持采用合理的護理措施非常重要。
延續(xù)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使護理服務具有連續(xù)性特點,患者在出院后的醫(yī)療服務需求可得到有效滿足。結果主要是因為通過采取電話隨訪與上門訪視相結合的方式,能夠對患者從用藥、飲食等多方面進行監(jiān)督與指導,及時糾正錯誤的護理措施;通過上門訪視,可實地觀察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及時幫助患者排除相關的危險因素,可針對性的幫助患者制定更具科學性的飲食、運動計劃,幫助患者解決疑問。通過利用微信公共平臺的推送功能以及健康知識講座的方式,能夠有效幫助患者加強對疾病的認識與了解,并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講解疾病知識,可幫助患者掌握發(fā)病征兆及發(fā)病后的救治措施,有效避免患者出現生命危險[3]。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后的護理效果優(yōu)良,極具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何翠竹, 梁欣, 蘇斐,等. 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感染預防的效果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15):3588-3589.
[2] 劉曉芳. 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相關研究[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7, 46(19):2389-2391.
[3] 耿躍然, 何翠竹, 陳玉娟,等. 微信式延續(xù)性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康復護理效果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