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茜 李來發(fā)
摘要: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已經(jīng)注意到語塊習得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诖?,首先梳理近年來語塊習得的主要理論,然后用實驗證明學習有關話題(topic)的高頻詞匯對英文寫作有很大的幫助,突出語塊教學的優(yōu)勢和重要性,同時給詞匯和寫作教學提供一個新思路。
關鍵詞:語塊;英語寫作;詞匯
中圖分類號:H319.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8)12-0151-03
引言
Nick C.Ellis在《詞匯:描述、習得與教學》一書中說過:“話語是由一系列聲音組成。文字是由一系列符號組成。學懂一門語言就是要把語流分解成表示含義的語塊……因此,語言學習者關注的是一種語言中反復出現(xiàn)的語塊?!盵1]Widdowson[2]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已經(jīng)提出,學習語塊比學習語法更重要。語言知識在相當程度上是語塊的知識,而語法是第二位的,本身沒有生成作用,只起調整和協(xié)助的作用。到目前為止,有關“語塊”這一概念,學者們闡述視角不同,使用了不同的術語,如“詞束”(lexical bundles)[3],“詞語片語”(lexical phrases)[4],“復合語”(composites)[5],“預制套用語”(prefabricated routines and patterns)[6],“句干”(sentence stems)[7],“公式化語言”(formulaic speech)[8]等。Wray[9]對語塊做了比較全面的解釋,她把語塊定義為“一串預制的連貫或者不連貫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它以整體形式存儲在記憶中,使用時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可直接整體提取使用”。
1國內外語塊研究的現(xiàn)狀
越來越多的學者發(fā)現(xiàn)了語塊習得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Michael Lewis提出了語塊教學理論(lexical approach),指出語言不是由傳統(tǒng)的語法和詞匯構成,而是由多詞的預制語塊組成[10]。這樣,語言的輸出就是“將適合某一特殊情境現(xiàn)成的語言單位進行組合的過程……語言的理解則依賴于學習者知道這些情境中用哪些句型來進行推測。所以,教學應該以教授這些句型以及它們在具體情景的搭配方式為核心”[11]。
對于外語學習而言,學習者的終極目標是像母語者一樣流利、自如地使用語言。但是,Pawley和Syder[7]指出,困擾二語學習者有兩大問題,即如何獲得接近本族語的流利性(native-1ike fluency)和接近本族語的選詞能力(native-1ike selection)。所謂接近本族語的選詞能力,是指學習者能夠選用標準、地道的詞語,給人以本族語者表達的感覺。事實上,不少學習者雖然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卻始終與本族語者的表達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帶有明顯的“外國腔”。究其原因,外語學習者與本族語者對表達同一概念的詞語選擇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詞語選擇的地道性比流利性要求更高,也更難實現(xiàn)。這樣,很多學者把語塊使用水平作為衡量一門語言的標尺。Ellis[1]認為,考察學習者是否達到母語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靈活地使用語塊、固定搭配、習語。很多學者發(fā)現(xiàn),中等學習者和高級語言學習者的最重要的差別不是語法知識的復雜性,而是詞匯的差異[12]。Cortes[13]認為,“學習者的目的是在語言輸出過程中,流利地運用本族人常用的詞語”[14],所以很多學者把二語詞塊水平作為二語水平高低的衡量標準之一。
國內有很多學者從不同的理論和視角,也發(fā)現(xiàn)了語塊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對語塊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丁言仁、戚炎[15]論述了學習者運用詞塊的能力與英語口語成績和寫作成績具有顯著的相關性;掌握大量詞塊可以使文筆流暢,寫作速度加快[16]。馬廣惠和文秋芳[17]的實驗證明了英語表達詞匯水平對英語寫作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的表達詞匯量越大,他們可寫的內容就越多,文章就會有長度,主題思想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可能性也越大,文本的質量也越高。嚴維華[18]認為,語塊習得可以幫助學生減少母語負遷移引發(fā)的詞匯搭配錯誤,最大限度地克服中介語,從而使自己的口語和寫作水平日趨提高。
刁琳琳[19]對280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實驗結果表明,詞塊能力與語言綜合能力及具體語言技能之間均有顯著的正相關,詞塊能力是語言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王立非、張巖[20]運用SWECCL語料庫的作文子庫分析了中國大學生英語議論文中語塊的使用特點,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使用的語塊與本族語者有較大差異,具有口語化傾向,揭示了二語語塊習得和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濮建中[21]發(fā)現(xiàn),學習者在詞匯知識深度上的問題和不足與未能充分掌握常用詞在使用時的典型類聯(lián)接和搭配,也就是未能充分掌握詞塊直接相關。郭曉英、毛紅梅[22]的實證研究也表明:語塊能明顯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塊與學生寫作水平之間存在正相關;加強語塊教學,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塊識別和運用能力,是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廉潔[23]總結了詞匯短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重要作用,包括:有利于改善語言交際的流利性;有利于提高近似本族語的詞語選用能力;有利于增強語用意識等。
2語塊教學設計
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都發(fā)現(xiàn)了語塊學習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并把語塊使用水平作為評定語言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語言教學就不可避免地要把語塊納入進來。Lewis[12]在論述詞匯法(lexical approach)時有這樣的論述:教學的重點應從語法向詞匯轉移,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大量吸收有用的詞匯。同時,給學生提供有意義、可理解的語言素材,讓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對于教師而言,有意識地提高學生對詞匯的敏感性,教給學生辨認語塊的方法,在詞匯教學中引入語塊辨認練習是必要的[24]。
國內一些學者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寫作的難點之一就是詞匯的使用[22,24—25]。語言,特別是詞匯的缺乏,可能是二語寫作的最大難點。同時,學生在語言上的困難也影響了他們對內容、結構的關注[26]。因此,本課題就是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塊學習的意識,并幫助學生掌握與寫作、口語等常見話題相關的詞塊,并運用到寫作當中,從而解決寫作中詞匯不足的問題,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2.1實驗方法
選取常見寫作題目,如健康(healthy lifestyle)話題,作文題目選取雅思作文常見題目:Nowadays, more and more children are becoming obese. Give possible reasons and suggestions.
2.2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研究生一年級新生,共 44人。其中四級通過率為100%;六級通過人數(shù)31人,占92.7%。
2.3實驗過程
先給出作文題目,題目是上面給出的關于健康的話題,限定四十分鐘讓學生當堂寫作文,之后收上來。然后,教師給出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和句型,并完成下面的翻譯練習。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和句型有:
sedentary life久坐、不運動的生活方式;aerobic exercises有氧運動;keep fit保持健康;inactive people不喜歡運動的人;well-balanced and wholesome diet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balanced diet均衡的飲食;non-active recreations不積極的休閑方式;junk food垃圾食品;obese肥胖的;sugar-laden高糖的;adolescence青春期;adolescent青少年;intake攝入量;physical growth身體發(fā)育;detrimental 對……有害;overweight肥胖的。
翻譯句子:
a.減肥的最佳辦法就是做有氧運動,減少垃圾食品的攝入。
The best way of losing weight is to do aerobic exercises and reduce junk food intake.
b.肥胖癥的流行威脅了兒童的健康和安全。An obesity epidemic threatens childrens health and safety.
c.油炸食品和漢堡對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有害。
Fried food as well as hamburgers is detrimental to childrens physical growth.
d.消極的休閑方式如看電視通常伴隨吃垃圾食品及其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Watching TV as well as other non-active recreations encourages snacks and unhealthy eating patterns.
e.有氧運動是久坐、不運動人群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
Aerobic exercises are the most suitable way for people who lead a sedentary life to keep fit.
教師在課堂上給出這些詞匯后,簡單進行講解并做翻譯練習,然后由學生自行在課下背誦后,第二次上課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考核,確保學生完全掌握給出的詞匯后,再由學生完成第二稿。本實驗只考察與主題內容相關的語塊使用情況,其他類別語塊不在考察范圍之內。
詞塊使用數(shù)量詞塊使用錯誤數(shù)量第一稿(N=44)28396第二稿(N=44)74037
實驗結果表明,經(jīng)過學習與主題相關的詞塊以后,學生作文詞匯使用豐富多了,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有所提高。與主題相關的高頻詞匯的使用從第一稿的283,提高到了740次,是原來的2.61倍。詞匯使用錯誤大幅度減少,由第一稿的96個錯誤,降低到37個,減少了61%。在第一稿中,學生使用與主題相關的詞匯貧乏而且有大量重復,如題目當中出現(xiàn)的obese,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多次,有些學生使用fat一詞替換,但僅此而已;有很多學生obese使用錯誤,既把它當作形容詞,又當作名詞。經(jīng)過講解后,關鍵詞obese的替換表達豐富多了,很多學生正確地使用了它的名詞形式obesity,還有的學生用了同義詞overweight。同樣,“健康”也是本話題的核心詞匯,多數(shù)學生只會用healthy一詞,有的還錯誤地使用了body circumstance。經(jīng)過教師講解后,學生在作文中用了多種表達,如physical well-being,physical wellness, 個別同學還用準確使用了抽象名詞fitness。
掌握與主題相關的詞匯能夠有效降低英文寫作的難度,提高寫作速度。通過背誦這些高頻語塊,學生可以“提高寫作速度和用詞的準確性……使用程式化詞匯組塊進行信息加工省時、省力,作用甚大,是降低語言使用門檻的有效途徑”[27]。如果每個話題,都經(jīng)過上面語塊學習的過程,將對學生的輸出詞匯和寫作詞匯有很大的幫助。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學生的詞匯量不僅在短期內有很大增加,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把這些高頻詞匯應用到寫作甚至口語中,進而接近達到“本族語式的流利”(native-like fluency)。
結束語
學習詞匯是外語學習者的難點,尤其是寫作中,詞匯的缺乏是我國英語學生的最大難題[26]。很多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最大的障礙就是缺乏地道的英文表達,很多詞匯根本不會用英語說,或者干脆字對字地翻譯。所以寫出的英語作文有的地方根本不通順,造成理解上的障礙。事實上,學生英語寫作中詞匯使用錯誤遠遠多于語法錯誤,詞匯錯誤的嚴重性遠遠大于語法錯誤。通常每個寫作話題都有共性的、最核心的詞匯,是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使用到的基本詞匯。但這些詞匯需要在大量的閱讀基礎上常年的積累,很多學生要么詞匯積累遠遠不夠,要么看到相關詞匯,沒能及時消化、掌握。根據(jù)主題學習詞匯,可以有效地解決寫作中詞匯量不足的問題,幫助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掌握該話題常出現(xiàn)的詞匯。學會地道表達后,再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因為學以致用是學習詞匯最佳的方法。在掌握該話題的核心詞匯后,以后遇到同類話題作文,相關詞匯就可以信手拈來,使用地道的表達,從而大大減少了詞匯使用的錯誤,使句子更準確,接近母語表達,有效避免逐字翻譯和中式英語。
參考文獻:
[1]Ellis 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word structure, collocation, word-class, and meaning. Norbert Schimitt & Michael McCarthy (Eds). 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Widdowson H.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 Applied Linguistics, 1989(10):128—137.
[3]Biber D. & Susan Conrad. Lexical bundles in conversation and academic prose. Hasselgard H, Okseljell S. (Eds). Out of Corpora: Studies in Honour of Stig Johansson. Amsterdam: Rodopi, 1999:181—189.
[4]Corder S.P. 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3.
[5]Cowie A.P. Stable and creative aspects of vocabulary use. R. Carter & McCarthy (Eds).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 Harlow: Longman, 1988.
[6]Hakuta K. Prefabricated patterns and the emergence of structur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Learning, 1974.
[7]Pawley A. and F. Syder.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 In J. Richards and R. Schmidt (E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83.
[8]Wong-Fillmore L. The second time around. Stanford Universit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1976.
[9]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0]張君棠.語塊意識影響大學英語寫作能力的實證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4):77—82.
[11]趙繼政.背誦對英語語塊習得的影響[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2):45—49.
[12]Lewis M. 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Hove: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7.
[13]Cortes V. Lexical bundles in published and student disciplinary writing: examples from history and biology.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23):397—423.
[14]Hunston S. & Francis, G. Pattern Grammar: A Corpus-Driven Approach to the Lexical Grammar of Englis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15]丁言仁,戚炎.詞塊運用與英語口語和寫作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5):49—53.
[16]丁言仁,戚炎.背誦課文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J].外語界,2001(5):58—65.
[17]馬廣惠,文秋芳.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4).
[18]嚴維華.語塊對基本詞匯習得的作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6):58—62.
[19]刁琳琳.英語本科生詞塊能力調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35—38.
[20]王立非,張巖.基于語料庫的大學生英語議論文中的語塊使用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6(8):36—41.
[21]濮建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類聯(lián)接、搭配及詞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438—445.
[22]郭曉英,毛紅梅.語塊教學對英語寫作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0(3):52—58.
[23]廉潔.詞匯短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作用[J].外語界,2001(4):29—34.
[24]何燁.語塊詞匯教學對英語寫作和語言能力影響實證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6—60.
[25]衛(wèi)乃興.中國英語學習者口語語料庫初始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4(4).
[26]王文宇.大學生二語寫作難點的一項調查[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1):31—35.
[27]劉曉玲,陽志清.詞匯組塊教學——二語教學的一種新趨勢[J].外語教學,2003(6):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