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婧,侯 君,呼永河
線粒體由內外兩層膜封閉而成,其中線粒體內膜作用極為重要,呼吸鏈蛋白復合體附著于線粒體內膜,同時于此完成其生理功能。目前,線粒體內膜已鑒定出多種鉀離子通道蛋白,如線粒體選擇性鉀離子通道,包括ATP依賴鉀通道(mitoKATP)、電壓依賴性鉀通道(mitoKv 1.3)、小電導鈣離子激活鉀通道(mitoSKCa)、中電導鈣離子激活鉀通道(mitoIKCa)、大電導鈣離子激活鉀通道(mitoBKCa)、pH 依賴鉀離子通道(mitopH-sensitive K+channels)以及TASK-3雙孔鉀通道(mitoTASK-3)[1-2]。 其中,Xu 等[3]于 2002 年首次發(fā)現(xiàn)mitoBKCa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隨著對mitoBKCa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mitoBKCa在細胞凋亡等多種生理、病理活動中也起著重要作用[4]。筆者對mitoBKCa結構與功能研究的進展進行一個簡要總結。
Siemen等[5]于膠質瘤細胞LN-229中首次發(fā)現(xiàn)線粒體內膜上BKca(mitoBKCa)的存在,后續(xù)研究也指出 BKca在膠質瘤細胞增殖、分化及侵襲轉移中起著關鍵作用[6]。隨后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膜表面BKca與線粒體BKca形成孔區(qū)的а亞基均由Kcnma1基因編碼而成,其中外顯子DEC是BKca蛋白鉚釘至線粒體膜表達的關鍵基因[7-8]。mitoBKCa具有與BKca相似的生物物理學性質,包括對鉀離子具有大的電導作用、對電壓和鈣離子濃度敏感等[9]。但二者也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 LN-229 細胞中,mitoBKCa的電導率為(199±8)pS,而BKca為(278±10)pS。并且二者對電壓和鈣離子濃度的敏感性也不同[10]。mitoBKCa在不同細胞系中對電壓和鈣離子濃度敏感度也存在差異,如心肌細胞中mitoBKCa在鈣離子濃度為 0.5 μM的條件下,對-60 mV~+60 mV范圍內電壓均呈高敏感性(離子通道開放率為90%)[3]。而在膠質瘤細胞中,mitoBKCa在鈣離子濃度1 μM的條件下,當電壓高達41 mV時,離子通道開放率也僅為為50%[5]。而BKCa也表現(xiàn)出類似情況[11-12]。這種差異可能與BKCa及mitoBKCa存在多種亞型,且在不同細胞中的生理功能不同有關。
BKCa由形成孔區(qū)的α亞基以及輔助性β和γ亞基組成。研究顯示,心肌病變會引起心肌鉀離子通道m(xù)RNA和蛋白表達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降低,說明心肌病變可引起離子通道重構[13]。其中β亞基已經(jīng)在多種細胞線粒體上BKca中發(fā)現(xiàn),但是γ亞基尚無明確證據(jù)顯示其是否參與構成mitoBKCa。β1亞基首次分離于大鼠心室肌細胞線粒體內膜。細胞膜BKcaβ1亞基激動劑雌二醇可增強大鼠心室肌細胞mitoBKCa活性,進一步證明β1亞基是mitoBKCa的輔助性亞基之一。同時也提示,與細胞膜BKcaβ1亞基相似,mitoBKCaβ1亞基與心肌功能密切相關。另有研究顯示,β1亞基直接作用于細胞色素C氧化酶,說明β1亞基與呼吸鏈密切相關[14-15];mitoBKCaβ1亞基在 11,12-環(huán)氧二十碳烯酸誘導肺動脈平滑肌收縮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6]。同時,肺動脈高壓(PAH)可引起線粒體功能紊亂,從而抑制mitoBKCa的功能[17]。腦組織中mitoBKCaβ2亞基和β4亞基發(fā)現(xiàn)于大腦網(wǎng)狀核細胞及腦橋細胞線粒體中[18]。Skalska等[19]在大腦海馬神經(jīng)元細胞中觀察到β4亞基的存在。更為重要的是,β4亞基與神經(jīng)膠質細胞病變密切相關。實驗證明,正常神經(jīng)膠質細胞線粒體未檢測到β4亞基存在,而神經(jīng)膠質瘤細胞(U-87MG)線粒體內膜該亞基高度表達。藍色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BN-PAGE)證明,U-87MG細胞中β4亞基可與細胞色素C氧化酶形成復合物,從而影響U-87MG細胞中線粒體的功能[18,20]。以上研究說明,線粒體BKCa輔助β亞基與細胞膜表面BKCa輔助β亞基相似,具有組織特異性,而其在各組織中的具體功能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說明。
研究證明,mitoBKCa是保護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重要靶點之一[21-22],而該保護作用極有可能是通過調控線粒體內ROS的產(chǎn)生來完成。研究發(fā)現(xiàn),mitoBKCa對ROS生成的調控作用可能與其生成機制相關。目前研究認為,增加線粒體ROS生成主要通過兩種方式:(1)阻斷線粒體復合物I NADH脫氫酶系電子流;(2)誘導產(chǎn)生線粒體復合物Ⅱ到復合物I的反向電子流,而ROS產(chǎn)生的位置均為復合物I[23-25]。當采用反向電子流誘導心肌細胞線粒體復合物I大量生成ROS時,通過加入mitoBKCa特異性激動劑NS1619刺激mitoBKCa開放,可顯著抑制ROS的產(chǎn)生;而加入mitoBKCa抑制劑Paxilline抑制mitoBKCa開放,可增強ROS產(chǎn)生。但是,當采用魚藤酮抑制線粒體復合物I的電子傳遞從而誘導大量ROS產(chǎn)生時,結果與之前相反,mitoBKCa開放ROS生成增加,而mitoBKCa關閉ROS生成下降[26-27]。
mPTP開放是引起線粒體死亡的關鍵事件。應激狀態(tài)下,mPTP開放允許小分子物質進入細胞內部,從而引起線粒體基質蛋白的滲透壓升高,基質水腫、外膜損傷,最終導致大量凋亡因子釋放致使細胞死亡[28-29]。保持mPTP關閉的關鍵因素是線粒體內鈣容量(CRC)及細胞內ROS水平,mitoBKCa與二者均有密切聯(lián)系。通過測定線粒體內CRC,研究者發(fā)現(xiàn)mitoBKCa激動劑NS1619對心肌的保護作用可能是通過mitoBKCa開放增加CRC獲得的。而BKCa敲除后,NS1619對心肌細胞無保護作用[4]。該結果說明,mitoBKCa開放可能抑制線粒體mPTP開放,從而起到細胞作用。星形膠質細胞中,Bax可抑制mitoBKCa活性,同時引起mPTP開放并釋放細胞色素酶C。但是,當阻斷mitoBKCa后,Bax引起mPTP開放的現(xiàn)象消失。因此,研究者推測Bax通過抑制mitoBKCa從而引起mPTP開放[30]。mitoBKCa同樣參與CRC調控的mPTP開放。采用BKCa特異性抑制劑IbTx抑制小鼠膠質瘤GL261細胞mitoBKCa,CRC下降,線粒體去極化,最終引起mPTP開放,大量細胞色素c釋放,細胞凋亡[31]。
人體在外傷、組織壞死及腫瘤等多種病理情況下,其組織或細胞處于低氧狀態(tài)。低氧導致一系列細胞信號通路發(fā)生級聯(lián)改變,從而引起細胞的生長、增殖或死亡[32]。研究顯示,mitoBKCa在低氧引起的級聯(lián)信號通路改變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Chen等[25]指出,低氧環(huán)境可誘導mitoBKCa開放,導致mPTP關閉,從而起到保護細胞的作用。而低氧狀態(tài)誘導mitoBKCa開放的具體機制,可能為細胞內低氧誘導血紅素氧化酶-1與線粒體膜表面結合后介導完成。但是,其具體作用方式尚需進一步實驗證明[33-34]。
自mitoBKCa被發(fā)現(xiàn)以來,已證明mitoBKCa具有與細胞膜表面BKCa相似的結構與生物物理性質,兩者а亞基均由Kcnma1基因編碼而成。因mitoBKCa參與調控mPTP、ROS及組織低氧相關細胞信號通路,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視。隨著研究的深入,mitoBKCa被認為與細胞膜BKCa一樣,可能成為腫瘤治療、逆轉腫瘤耐藥、保護心腦血管等多種疾病的治療靶點[35-36]。但對其研究仍有很多不明之處,如其是否存在γ亞基、在不同組織生理或病理下其具體作用為何等。相信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及實驗條件的不斷發(fā)展,對mitoBKCa將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其在疾病診斷及治療中將會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