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河北大地建設科技有限公司 050021)
優(yōu)良的建筑抗震結構設計,最主要的性能體現(xiàn)在建筑的抗震性能上。采用有效的建筑抗震結構設計方法,是進行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拐鹪O計是建筑結構設計的基礎,必須綜合建筑設計以及結構設計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目的。
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主要是對建筑的抗震結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達到建筑物的結構產生抗震的效果和目的。建筑抗震指標主要通過采用國家地震局頒布的地震烈度表相對照,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采取有效方法,來應對不同頻率和強度的地震對建筑物造成的影響。在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規(guī)范中,我國目前的抗震目標,主要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結構設計的目標:
(1)低烈度的地震情況下,所設計的建筑結構達到抗震的目的。建筑物在低烈度地震前。不被損壞,也不用修理,能繼續(xù)使用。
(2)在中烈度的地震情況下,所設計的建筑抗震結構有輕微的損傷。但是可以通過修理能達到建筑物正常使用的目的。
(3)當遇到高烈度的地震情況,進行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建筑物不倒塌是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要求。雖然建筑可能會受到嚴重的破壞,但是由于抗震結構設計的處理,建筑物能夠達到不倒的目的,減少人員、物質的損失。
不同的工程地質條件,面對地震的破壞的情況下呈現(xiàn)的建筑損失,往往會有明顯的不同。所以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要趨利避害對建筑物的場地的選擇要進行科學的評測。盡可能地降低地震災害給建筑物帶來的巨大破壞作用。選擇有利的地質條件進行建筑物的建設。
同時對于不能選擇建設場地的建筑物的抗震設計,就要按照建筑物的場地以及地質條件,對地基進行抗震強度的處理。加強地基的處理,采用地基液化,加強地基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和剛度,消除造成地基液化沉陷的現(xiàn)象。從而達到建筑物抗震的目的。
2.1 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選型原則
在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中,建筑平立面的高度、質量分布要做到均勻對稱。對稱結構在抗震結構設計中是重要原則,建筑結構的對稱能夠對地震的作用力起到扭轉作用。并且建筑結構各部位受力均勻,能有效地達到抗震的效果。
2.2 在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中要力求建筑選型的簡單規(guī)則,避免建筑結構凹角結構的出現(xiàn)。這種結構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對抗震能力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中,盡可能的避免凹結構的出現(xiàn),同時還要注意房屋平面結構的總長度不宜過長,減少影響建筑結構抗震能力的消極因素。
房屋的結構設計,主要是由縱向、橫向承重構件和樓蓋兒組成的具有一定剛性的空間結構體系。在抗震結構設計中,增強結構空間的整體性以及結構的剛度,是整體建筑的結構具有穩(wěn)定性?,F(xiàn)在主要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這種結構具有整體性好,水平高度較大的優(yōu)點,是理想的抗震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夠消除建筑結構中的滑聚、散落現(xiàn)象,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結構的穩(wěn)定性。增強建筑結構的整體剛度,通常在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中適當?shù)牟课辉鲈O建筑結構構造柱,同時在構造柱位置配置鋼筋,能有效達到建筑抗震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建筑防護的抗震性能。
建筑結構的延展性是建筑結構防止地震作用力的變形的有效措施。所以在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中,建筑結構的延展性以及結構的強度的加強具有重要意義。在普遍采用的混凝土結構中,建筑結構在地震引起的作用力的反應過程中必須要有較強的延展性,這種建筑結構的塑性變形能夠體現(xiàn)在建筑構件的延展性形成。
(1)在實際操作中,建筑抗震結構要選擇一個塑性變形較強的設計方案。通常在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中,采用“柱張柱弱梁”的模式。在實際抗震效果中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降低地震對建筑帶來的側力、彎矩等影響,從而達到建筑抗震設計的目的。
(2)在抗震結構設計中,主要還是通過人為地增大各種建筑構件的抗剪能力。通常所說的強剪弱彎,這種模式能夠在發(fā)生強烈地震的情況下,在結構延展性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之前強剪弱彎的模式,能夠有效地消除地震的作用力。
(3)在抗震結構重要的構造柱部位,通過箍筋加密,限制軸壓比等措施,提高構造住重要部位的塑性轉動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
建筑抗震結構的設計過程,對各環(huán)節(jié)的構件以及結構進行參數(shù)計算、分析。用具體數(shù)據(jù)來驗證抗震結構的合理性,并且在實際應用中要建立起正確的結構計算模型,能夠通過計算機軟件對建筑抗震結構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技術分析。同時要符合建筑抗震結構相關的國家技術規(guī)范和相關標準。目前我們采用結構計算理論剪摩理論和主拉應力理論它們有各自的適用范圍:磚砌體一般采用主拉應力理論,而砌塊結構可采用剪摩理論。對計算機的計算結果,應經分析判斷確認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設計。結構計算控制的主要計算結果有結構的自振周期、位移、平動及扭轉系數(shù)、層間剛度比、剪重比、有效質量系數(shù)等。另外,地下室水平位移嵌固位置,轉換層剛度是否滿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層剛度作為依據(jù)??傊?,高層結構計算很難一次完成,應根據(jù)試算結果,按上述要求多次調整,才能得到較為合理的計算結果,以保證建筑物的安全。
[1]翁啟鋒.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分析[J].科技資訊,2010(21).
[2]劉程彥.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探討[J].四川建材,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