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玲,張 英(昆明醫(y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yī)院/玉溪市人民醫(yī)院,云南玉溪653100)
四物湯出自宋代嚴永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臨床應用廣泛而療效確切的經典名方之一[1]。婦女不在行經期間,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xù)下血,淋漓不斷者,為“崩漏”,也稱“崩中漏下”。對于來勢急,出血量多的稱為“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凈的為“漏”,崩與漏的臨床表現不同,但發(fā)病機制一致?,F代醫(yī)學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癥、腫瘤等所出現的陰道出血,均屬崩漏范疇[2]。女性在青春期、育齡期、更年期幾個階段均會出現。作者借鑒前人經驗,結合四物湯的組方原理,遵循中醫(yī)以求證為核心的原則,在臨診時靈活應用,獲得良好療效,現總結如下。
1.1 病例1 患者,女,16歲。因月經淋漓不凈10 d于2015年8月29日就診。來診訴患者近1年來月經前期3~7 d,行經 3~5 d。此次行經 10 d 未凈,量多色紅,伴頭暈目眩,心煩口苦,納食可,大小便調,舌紅少苔,脈細數。診斷:血熱崩漏。治以清熱涼血止血。方選涼血四物湯。處方為生地 20 g,白芍 15 g,當歸 12 g,川芎 12 g,丹皮12 g,地骨皮15 g,仙鶴草15 g,地榆炭15 g,側柏炭15 g,煅牡蠣 40 g,甘草 5 g。冷水煎服,每次服 150 mL,服藥3劑后月經干凈,給丹梔逍遙散清熱疏肝健脾口服善后調理。第2個月月經前、月經中、月經后期再調治,第3個月經周期行經提前2 d,經量正常,5 d月經干凈。
1.2 病例2 患者,女,49歲。因月經淋漓不凈12 d于2016年6月4日就診。來診訴12 d來月經淋漓不凈,時量少、色黑,時量多大下血塊,少腹疼痛,伴困倦乏力,納可,二便調,舌質淡暗,苔薄白,邊尖瘀點,脈細眩。診斷:血淤崩漏。治則:行淤養(yǎng)血止血。方選化瘀四物湯,熟地 15 g,白芍 25 g,當歸 12 g,川芎 15 g,香附25 g,五靈脂 30 g(包煎),蒲黃 15 g(包煎),三七粉 10 g(兌付),海螵蛸25 g,甘草5 g。冷水煎服,每次服150 mL,服藥3劑后月經干凈,給口服八珍益母草膠囊調理善后。第2個月月經前、中、后3期進行調理,第3個月經周期行經7 d干凈。
1.3 病例3 患者,女,25歲。月經淋漓不凈15 d于2016年6月4日就診。來診訴行經半個月,量多色紅,腰痛綿綿,四肢酸楚,困倦乏力,食欲缺乏,大小便調,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沉。診斷:氣虛崩漏,治則:益氣養(yǎng)血止血。方選益氣四物湯,炙黃芪40 g,路黨參25 g,熟地15 g,白芍 12 g,當歸 12 g,川芎 10 g,烏梅炭 15 g,海螵蛸25 g,緞牡蠣 30 g,甘草 5 g。冷水煎服,每次服 150 mL,服藥2劑后血量減少過半,再服2劑后月經干凈,給歸脾丸調理善后。第2個月月經前、中、后3期進行治療,第3個月經周期行經延后3 d,行經4 d干凈。
2.1 四物湯的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四物湯中氨基酸和水溶性煎出物略高,適用于創(chuàng)傷恢復期、病愈期和妊娠等疾病的治療;四物湯各藥分煎中微量元素含量較高,適用于血液系統(tǒng)疾病治療;四物湯中各藥均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具有多系統(tǒng)、多功能的臨床效用,用于“血家百病”,尤多用于月經不調、胎前產后諸病屬血虛者[3]。
2.2 四物湯的組方與功效 四物湯由熟地、當歸、芍藥、川芎組成,其中熟地滋補陰血;當歸養(yǎng)血活血;芍藥斂陰養(yǎng)血;川芎行氣活血;熟地守,當歸走,芍藥斂,川芎散;熟地、芍藥得當歸,川芎則補血而不滯血;當歸、川芎得熟地,芍藥助行血而不傷血,四藥合用剛柔相濟,動靜結合,養(yǎng)血補血,活血行滯。
2.3 四物湯的應用體會
2.3.1 崩漏的病機 崩中漏下可為同一病的不同階段,臨床表現或崩或漏。本病的發(fā)生是由于沖任損傷,不能固攝所致。病因有三,(素問·陰陽別論):“陰虛陽相搏為之崩”[1]。陽盛之體,邪熱灼傷沖任,損及肝腎,迫血妄行,為原因之一;巢氏《諸病源候論》有“勞傷沖任”之說,素體不足或傷脾耗氣,脾虛不攝,沖任不固,血不循經,為原因之二;瘀血阻滯,新血不守,經血離經,為原因之三;在長期的跟師及臨床實踐中總結觀察血熱、血淤、血虛為崩漏的主要病理機制,因崩漏患者行經時間長,經量多故血虛為崩漏的基本病機。“血家白病”的四物湯應用于崩漏的治療方證相合。
2.3.2 辯證組方賦予四物湯治療作用更廣 擅用經方是繼承,靈活應用是拓展,四物湯加清熱涼血藥,益氣養(yǎng)血藥,行氣化瘀藥,溫陽祛寒藥之后具有清熱、益氣、化瘀、溫陽的作用,可應用于血熱、氣虛、血淤、血寒諸證,這是以求證為核心的辯證思維的具體應用。
2.3.3 止血藥的選用需遵循辯證選藥的原則[4]活血止血選炒蒲黃、炒五靈脂、三七、茜草、云南白藥;涼血止血藥選仙鶴草、地榆炭、側柏炭、白茅根;溫經止血選艾葉炭、炮姜炭。固澀止血選烏梅炭、海螵蛸、龍骨、牡蠣。辨證選方、辨證用藥,方證相符,方藥相,才能提高療效。
2.3.4 注意固本療法的應用 經血止后須調補脾腎、調理氣血,調理月經周期,鞏固療效。脾主統(tǒng)血,脾氣虛弱,統(tǒng)攝無權,必致崩漏反復不愈;腎氣盛則沖脈盛,正如張錫純所說“女子血崩,因腎臟氣化不固而滑脫也”[5],補脾腎在治療崩漏的后期階段甚為重要,經血止后可選用歸脾丸、補中益氣丸、烏雞白鳳丸、復方阿膠漿、八珍丸、腎氣丸等,調補脾腎,調補氣血鞏固療效,扶正固本。
綜上所述,崩漏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臨床表現或崩或漏,崩和漏可分為疾病的不同階段。血熱、血淤、氣虛為崩漏的主要病理機制,血虛為基本病理機制。選用養(yǎng)血補血、活血行滯的四物湯為基礎方方證相符。臨床中辯證組方,辯證選藥,可擴展四物湯的應用范圍,使之應用于崩漏屬血熱、氣虛、血淤、血寒諸證。
現代研究四物湯適用于血液系統(tǒng)的治療,具有多系統(tǒng)、多功能的臨床效用,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四物湯辯證組方血虛能補,血滯能行,血溢能止,用于崩漏治療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