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會
摘? 要:“起”這個字在織金方言中使用頻率極高,詞性活躍,語義范圍也很廣,當然這與其構詞能力的強大有很大關系。本文擬就從詞性入手,在古漢語的基礎詞義上,探析“起”這個字在織金方言中的多種用法,以期能從語義、語法、語用等角度入手,重點分析起豐富的語義內容,以期為構建完整的織金方言系統(tǒng)提供參考。
關鍵詞:起;語義;語法;語用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5--03
“起”,音同普通話的漢語拼音,只是聲調上存在一點差別,在織金方言口語交際中使用頻率極高,構詞能力極強,是一個口語高頻詞。一直以來,學界關于“起”的研究已不少,如,毛繼光、夏冰凌《認知語言學視角下溫州話中“起”的語法化》[1]解釋了溫州方言中不同的“起”字義及其語法化進程;邱震強《寧鄉(xiāng)話“起”字研究》[2]闡述了“起”在寧鄉(xiāng)話中詞性不同時的意義不同等等,而關于其在織金方言中的研究卻還沒有,故本著記錄以保護方言的目的,本文將對織金方言中“起”的相關釋義進行系統(tǒng)的歷時的描述。
“起”,《説文》:“起,能立也。從走,巳聲。”[3]由此我們可以推斷,“起”的原始義應是“表示由躺而坐,由坐而立?!边@也應該是“起床”義的來源。在《漢語大字典(第五卷)》中的解釋詞條多達36條,這里不再一一陳列,主要摘取幾條相關內容如下:“①由躺而坐;由坐而立。②起床。③出發(fā);動身。④引動;興起。⑤興建。⑥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趨向、開始或完成。⑦用在動詞后常跟‘不、‘得連用,表示能(不能)經(jīng)受住,表示夠(不夠)標準”[4]等等。以上是《漢語大字典》收錄的關于“起”字的釋義,那么其在織金方言中有怎樣的衍生與義變呢?與古漢語釋義有什么關聯(lián)呢?我們來一一探析。
一、“起”作動詞
“起”作實詞在織金方言中很普遍,但是字音、字義及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相差不大,最多也僅僅是詞義上有些出入罷了。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1、表示建造
“起”作建造義,表示興建的意思古已有之,如《漢書·郊祀志下》:“起步壽宮。”《新唐書·突厥上》:“趙簡子起長城備胡。”《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田虎就汾陽起造宮殿”等等,在以上釋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起”做建造義來使用已經(jīng)很久,織金方言中的“起”的這一釋義應該也是來源于此。
“起”在織金方言中作“建造”義,但是使用范圍卻很窄,僅僅只能用在“起房子”這一義項,而其他的“建造”卻不用“起”,而且“起房子”在織金方言中相當于一個固定搭配,只要是建造這種高大的框架結構式的水泥砂漿建筑物都能用“起”,如也可以說“起個圈”等等。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起”和“整”在織金方言中都表示建造義且可以混用,如“起房子”也可以說“整房子”,區(qū)別在于,“整”的使用范圍要比“起”更廣,因為“起房子”就只指建造房子,而“整房子”可以是建造房子,也可能是指裝飾、打掃房子周圍的衛(wèi)生環(huán)境等等。
2、表示起床
“起”作起床義,《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孶為善者,舜之徒也?!薄抖Y記·內則》:“孺子蚤寢宴起?!薄捌稹痹诳椊鸱窖灾凶髌鸫擦x與普通話的“起床”在用法上沒有太大區(qū)別,但是在織金方言中“起”作起床義時省略了“床”這個語素,單獨使用“起”來表達“起床”的意思。如:
(1)A:你起咯不有?
B:馬上起咯,不曉得你一天喊我起來搞哪樣……
上述例子中A詢問B有沒有起床只單獨用了一個“起”字,但是B在回答的時候后半句用了“起來”這個詞,加了一個語素,所表達的情感就相對而言要濃厚一些,抱怨以及不滿的情緒一覽無遺。
2、表示出發(fā)、動身
我們先來看下面的例子:
A:“公輸盤為楚造雲(yún)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 (《墨子·公輸》)
B:“説著,便起了席,衆(zhòng)媳婦忙撤去殘席。” (《紅樓夢》第五十四回)
C:你們明天起身嘞時候叫我哈。
上述例子中,A和B是古漢語中“起”作動身義的釋例,C是織金方言的。在織金方言中,“起身”這個詞除了“站起來”這個基本義外,也可以用來表示出發(fā)、動身,相當于方言中的“走”,延續(xù)了古漢語的釋義。
4、表示長出(病變的,非生理上的)
“起”作長出義,應是古漢語釋義“凸起”的引申?!稜栄拧め屝蟆贰盃菖!保瑫x郭璞注:“即犎也,領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許?!薄秹袅哄h·歴代方外僧》:“元凈,字無象,姓徐,賜紫衣,辨才法師號。師生時,左肩有肉起如袈裟條?!倍诳椊鸱窖灾校幸馑嫉氖?,“起”作“長出”義后面的賓語大多會重疊。如起泡,用織金方言表達是起個泡泡,與此相似的還有:起個米米(米米即普通話中的痱子這一類的小點點,皮膚病的一種);起個包包、起些點點等等。
5、表示向上
“起”表示向上義需要區(qū)別語境,在不同的語境中,“起”的用法是不同的。這里大概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起”前面的動詞為他動詞,后面接“起”這個動作支配的對象,充當賓語。如:他墊/抬起腳(他把腳墊/抬起來);他老起棒棒(他把棒棒舉起來)。這里,“起”與普通話中的“起來”的語義相等。另一種情況是“起”之前的動詞是自動詞,后面不接賓語,而接表示數(shù)量的量詞。如:你走起點哈(你走快一點)?!肮笔钦Z氣詞,無實義,只是表達催促的情感?!白咂瘘c”中“起”在這里可以看做是“加快速度”的引申。
在這種用法中,可以在動詞和“起”字中間添加成分“得/不”,構成可能性趨向補語,表示人或事物能否隨動作發(fā)生由下而上的位置變動。肯定句式、否定句式以及疑問句式中都可以使用,一般在后面會跟“來”。如:
(1)你拿得起來不?
拿得/不起來。
(2)這個背篼太重了,我背都背不起來。
6、表示“……的樣子”
在織金方言中,經(jīng)常會有“拿個頸子縮起”、“眉毛一皺起”這樣的說法,跟在表示狀態(tài)的語素后面,強調狀態(tài),是后置的定位語素。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織金方言中還有“做起”這個說法,如:
(1)哪個逗你呢,你做起你那個鬼樣子。
(2)你做起個臉色跟哪個看。
以上兩個例子中的“起”都是充當補語成分,補充說明前面的謂語的動作。這是與普通話用法不同的地方之一,因為普通話中沒有“做起”這一說法。
二、“起”作助詞
“起”作助詞,常跟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趨向、開始或完成以及表示動作關涉到某物。在古漢語時期“起”就有了這樣的用法。唐吳融《野廟》:“日暮鳥歸人散盡,野風吹起紙錢灰?!薄缎咽篮阊浴べu油郎獨占花魁》:“問起根由,至親三口,抱頭而哭?!泵珴蓶|《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tǒng)》:“我們這次大會的預備會議,從今天算起,只有十幾天的時間?!倍椊鸱窖灾?,“起”作助詞時,在句子結構中沒有實義,只具備語法義。用法也繼承并發(fā)展了古漢語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1、表示動作的開始
(1)他一在人家坐起逗不想走。
(2)從茲點走起克遠很嘛。
(3)你挖嘛從茲點開始挖起克啊,你茲個叫哪樣?
通過對以上例子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起”作助詞,跟在動詞后面,有表示動作的開始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句中會出現(xiàn)表示時間、地點的狀語。像例1,“起”后面還跟了另外的表示動作的詞,與前面的謂語形成連動式結構,這在織金方言中也并不少見。如站起逗不想動、閑起到處玩等等。
2、表示動作的進行、延續(xù)
(1)我熱起菜嘞,你嫑走咯,一哈和我們吃了飯再克。
(2)自家拿起鑰匙還要找鑰匙,你真嘞是背起娃兒找娃兒咯。
(3)我聽起嘞,你講嘛。
在以上例子中,“起”跟在行為動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是一種持續(xù)的狀態(tài),與織金方言中的另一個詞“倒”可以互換,意義不變。另外,“起”在表示動作進行的同時,還含有我正在做這件事不能中斷去做其他的事的意思。如:
(1)我吃起飯嘞,你喊我搞哪樣。
(2)我做起作業(yè)嘞,得不倒出克玩。
(3)我上起課嘞,請不到假。
上面的三個例子中,“起”都跟在謂語動詞的后面,表示動作行為的持續(xù)狀態(tài),在語義、語法以及語用上與普通話中的“著”差不多對等,在這兒也可以換成普通話中的“著”。如“我上著課呢,不能請假?!?/p>
“起”作持續(xù)性的助詞,緊跟在具有持續(xù)性特點的動詞或者是形容詞的后面,表示動作行為的持續(xù)性狀態(tài),相當于一個持續(xù)性的標記,表示動作行為的持續(xù)狀態(tài),在語義、語法以及語用上與普通話中的“著”差不多對等。如:
(1)他一天逗曉得在家頭做起。
(2)你在茲點趴起整哪樣?
上述例子,可用句法形式“動詞+起”來表示,后面可接補語,也可不接,但是一般在這種句法形式中不適用雙音節(jié)動詞,述賓式動詞可以帶“起”,但必須插在述語和賓語之間。
3、表示動作的完成
(1)你作業(yè)寫起咯不有,老師明天喊交咯哦。
(2)你家包些封起了?明天就七月半咯。
在這個句式中,將賓語前置,“起”跟在謂語動詞的后面,表示動作行為的完成。對句型沒有要求,適用于任何句型。
4、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
“起”用拉埃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用在核心動詞前做狀語。這可以看成是“動詞+起”的重疊形式,重疊后不能再加賓語,其后一般要附上語氣詞“嘞”,且不單獨出現(xiàn)。如:
(1)她想起想起嘞又哭了
(2)我茲肚皮扯起扯起嘞痛,可能是闖倒哪樣不干凈嘞咯。
5、表示能(不能)經(jīng)受住,夠(不夠)標準
“起”用在動詞后還跟“不”、“得”連用,表示“能(不能)經(jīng)受住”,“夠(不夠)標準”?!毒劳ㄑ浴未罄蛇€金完骨肉》:“討賒賬不起,不得脫身。”毛澤東《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要學習,不要驕傲,不能看不起人?!边@在織金方言中的遺留也是很常見的。如:
(1)冷得不起勒,你站在外邊干嘛?
(2)累得不起勒咯,洗腳們睡覺了。
(3)本身自家窮得不起勒,哈要裝大款。
(4)餓得不起勒,我媽哈不克做飯,一天只曉得打牌。
上述四個例子中,基本都是“形容詞+起”的句法形式,“起”之前基本都是形容詞,用來表示存在某種性狀。
6、連接趨向補語
織金方言中,“起”可以作為助詞置于述語和補語之間,起連接和加強語氣的作用,可以省略,不影響句子的意義。如:
(1)你把茲些東西抬起回克,我不要了。
(2)拿起掃把下來,我掃地。
這里要注意的是,“起”是用在雙音節(jié)趨向動詞與補語之間,加強語氣,不具備語法功能的作用。
7、連接結果補語“走”和“跑”
“起”連接結果補語“走”和“跑”,表示動作的結果或者動作繼續(xù)進行;表動作繼續(xù)進行時,有可能性補語形式。[6]如:
(1)他把家頭勒錢偷起跑了。
(2)老師把書拿起走了。
(3)他把車開起跑了。
8、表示祈使
在織金方言中,“起”可以用在句子的開頭,作為祈使義,表示命令、請求以及建議等意義。如:
(1)起開,你擋我路了。
(2)起來,一天逗曉得跪在地下玩。
(3)起克看哈鍋哈,怕燒干咯哦。
(4)起來克玩哈嘛,你一天睡起做哪樣。
上述例子中,例(1)(2)中的“起”置于開頭,表示命令的意義。例(3)則表示請求,可能自己在忙著做其他的事,所以請求另外的人來幫自己去干另一件事。但是,這一用法要限于跟很熟的人才用這種說法。而例(4)中,一般是關系比較緊密的長輩對小輩的建議,因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多都好吃懶做,一天躺著玩手機,所以有時長輩看不過去會這樣建議。但是,這其中也隱含了強勢的意味在里面。
三、用作介詞
“起”作介詞由來已久,常放在時間或處所的前面,表示始點,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從”、“自”、“由。”如在五代明宗曹皇后《以皇長子潞王監(jiān)國令》:“可起今月四日知軍國事,權以書詔印施行?!彼瓮跤韨牎稊M罷蘇州貢橘詔》:“起今後本州所貢洞庭柑橘,後見敕旨即得貢進,不得脩為常貢?!睏钏贰侗焙诰€》:“起北安到黑河,頂三百多里路程?!痹诳椊鸱窖灾幸灿蓄愃朴诖说挠梅ǎ恰捌稹敝糜诰渥拥拈_頭。如:
(1)起學校到我家要走二十分鐘路。
(2)起五點鐘下課,這么久了你都哈不有走通家頭?
值得注意的是,在織金方言中“起”做介詞用于上述用法時,聲調為陽平,與普通話的調有所不同。
四、結語
文中從實詞、虛詞的分類入手,簡要介紹了織金方言“起”的多種不同的用法。用作補語、助詞時的詞匯義以及語法義都很豐富。另外,“起”用在開頭還能表示祈使的意思。與普通話“起”的用法相比,織金方言中的“起”用法以及意義都要豐富得多,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對古漢語詞義的傳承與發(fā)揚以外,還要考慮有關方言的多方面的因素。關于其原因,還存在著一定的研究空間,有待我們進一步的研究、發(fā)掘。
參考文獻:
[1]毛繼光,夏冰凌.認知語言學視角下溫州話中“起”的語法化[J].長春大學學報,2006.
[2]邱震強.寧鄉(xiāng)話“起”字研究[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2002,17(1):104.
[3]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2013.
[4]漢語大字典編纂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五卷)[M].湖北辭書出版社,1988,12:3475.
[5]吳杰.宜賓方言中“起”字的用法[J].宜賓學院學報,2014,14(9):114.
[6]張一舟,張清源,鄧英樹.成都方言語法研究[M].巴蜀書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