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瑋
【摘要】漢字的書寫是有規(guī)范的,當今小學生書寫規(guī)范狀況不容樂觀。那么,如何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寫字規(guī)范呢?在實際教學中,我深切地體會到運用繞口令、故事、圖畫等趣味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課堂中學習,可促進學生養(yǎng)成書寫規(guī)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字】趣味;促進;規(guī)范
在小學教書法和做任何事都一樣,都要定下一定的規(guī)矩。古語有云: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所以說寫字也該如此。
在擔任美術教師工作的5年中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小學生畫畫和寫字的姿勢都有很大的問題,學生的字寫得歪歪扭扭,寥寥草草。這個現(xiàn)象直接影響到了學生書寫毛筆書法的字形問題,令人不禁對現(xiàn)在小學生書寫規(guī)范的狀況感到擔憂。
那么,我們該采取些什么措施來促進小學生的規(guī)范書法呢?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蔽艺J為,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趣味”當之無愧了,也就是說需要將趣味的元素融入書法教學中,讓學生在樂趣中學到規(guī)范,讓教學的效果得到提高!
一、編順口溜將書法通俗易懂化
順口溜讀起來也給人感覺朗朗上口,易記易懂。利用順口溜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輕松愉快地將書法的規(guī)范牢記于心。
我在教學書法課的第一課時,為了使學生牢記毛筆書法的執(zhí)筆方法和書寫姿勢,自己歸納總結,將這些要領改編成順口溜:執(zhí)筆時,指實、掌虛、腕要活,書寫時,頭正、身正、臂要開……文字簡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讓這些口訣式的順口溜在書法課堂上隨寫隨唱,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漸漸掌握了規(guī)范的書寫姿勢,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在教授筆法時,我嘗試讓學生自己找尋規(guī)律,并根據他們總結的特點創(chuàng)編順口溜。比如在分辨中側鋒時,學生先觀察出二者的區(qū)別并總結規(guī)律:中鋒兩邊都是光滑的,比較厚實,而側峰一邊光一邊粗糙,老師寫起來很快。于是我便這么總結:圓而厚的中鋒兩邊是光光,快而薄的側峰兩邊不一樣,有中有側的書法了不得!元代趙孟頫說過:“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用筆的口訣同樣也可以因字相傳,永遠受用!
課堂授業(yè)后,總結反思,將要學習的書法規(guī)范變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學生從此津津樂道,樂在其中,不知不覺地就記住了書寫、筆法和結構要領。
二、借趣味故事啟發(fā)感悟書法規(guī)范
中國上下五千年名家輩出,經典故事代代相傳,為我們的書法課堂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資源。
趣味的故事能激發(fā)學生—種求知的渴望和體驗。小學生處于一個對歷史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利用孩子愛聽故事的這一個年齡特征,像美術課一樣,同樣可以以趣味故事導入新課,或者在課中穿插故事,或者在課后了解書法家們的故事開展啟發(fā)教學,讓他們在快樂的心情中進入故事角色,領會故事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人物、書法原理、學書方法等。比如王羲之勤奮學書,最后他寫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從“張芝臨池,池水盡染”“智永練字三十年不下樓”等勤勉的故事激發(fā)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升華,促進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品質。
歷史上的書法故事雖多,但不可盲目選擇,要適應課題。比如:我在講授臨摹這一課,我會選擇“米芾買紙練字”“歐陽詢觀碑”等有針對性的故事,讓學生理解懂得臨摹讀帖的重要性。在介紹書法史上的書法家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書法家的多個小故事將其串聯(lián)起來,如王羲之愛鵝的專題,將王羲之的生平、愛鵝時發(fā)生的趣事和因為愛鵝引發(fā)的書法名作聯(lián)系起來,從而讓學生了解王羲之的性格特征、愛好和藝術功績,教導學生學習王羲之堅持不懈,對書法愛不釋手的精神。
為達到書法課堂的教學目標,選擇書法故事也是一件慎重的事情。預設什么樣的目標,就選擇什么樣的故事。比如在學習“戈鉤”時,我用唐太宗學“戈鉤”的故事引入。我還引用“朱元璋學書”的故事讓學生懂得欲速則不達。在講授左右結構的時候,穿插“公主與擔夫爭道”的故事做比喻,讓學生明白左右結構要互相穿插和謙讓,再將教學目標遷移到德育方面,教育學生相互謙讓的道理。
因此,以書法故事穿插進課堂的形式能將學生情景式地帶入到教學內容中去,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故事中受到啟迪,明白事理,學會做人的道理。
三、道趣味語言愉悅課堂養(yǎng)成規(guī)范
“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引用一下盧梭的這句話。這句話說明了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是作為一名教育者值得考慮的問題。首先方法有很多,其中一項就是要運用幽默風趣富有趣味的言語渲染課堂。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方式。除了前面所述富有趣味的順口溜外,還可以借助生動有趣的比喻、幽默教學語言素材等豐富課堂的教學語言,愉悅課堂,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
書法原理常常抽象難以解釋,加上小學生認知能力不夠全面,如果硬生生地灌輸專業(yè)的書法理論,往往會造成學生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理解的情況,進而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這時我們需要用生活比喻闡釋抽象的書法理論。比如在初學隸書時會涉及逆峰起筆,我會用打拳先收拳、擋秋千先抑后揚、挖地先舉高鋤頭來比喻才顯得更有力量感。用筆的疾馳,我會用騎自行車的剎車來比喻,要有剎有放,才能控制得更好,剎而不放要摔跤,放而不剎要跑偏。講授轉筆的要領時用上開車急轉彎要慢的比喻,像這樣向學生解釋便十分明朗易于理解了。通過生活的比喻來解釋書法筆法抽象原理,學生也覺得有趣易懂了。
結字的講法原理亦如此,比如寫“下”字,“下”字的主筆是橫畫,所以橫畫要寫得長些,攔腰橫要貫穿左右,這一橫就好像雜技演員走鋼絲時候所用的一根長長的棍子。此刻一個深刻的形象便烙印在學生的印象中,書寫“下”字時便潛意識地將下拉寬,從而美觀端正。還比如,在講解左右結構時候,用同學間相互謙讓的例子,讓學生體會左右結構的字互相穿插而不碰撞的重要性。如“政”左邊的“正”字上橫收短,下橫改提,右長撇伸展到提下,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不宜左右扯開。
章法布局也同樣。以廣播操排隊橫豎對齊的例子來解釋正書章法的“橫有行,縱有列”最好不過了。收放縱展的章法則像城市建設,既有鱗次櫛比的高樓,也有矮房空地與廣場,有高有低,有疏有密。
除上述所述的書法故事外,我還會在課堂上適當?shù)臅r候穿插一些笑話,這也有利于調節(jié)課堂的氣氛。好的笑話是課堂的幽默語言。如有一次上課我發(fā)現(xiàn)有同學思想和注意力不集中,我于是調侃了一番,頓時教室里歡笑雀躍,課堂松散的氣氛被掃除得一干二凈了,縮短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課堂的教學效果瞬間就有好轉了。
抓住課堂中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順勢引導。課堂并不可能一直按照教師所設計的進度而開展,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發(fā)生,特別是對于我們這些工作經驗不是很豐富的教師而言,處理不好這些情況會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這不是危言聳聽,可能會出現(xiàn)打亂課堂秩序、影響教學等等情況。然而如果教師能采取一些應對的措施,化消極為積極,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比如有一次我在教捺畫的變化時,提問學生捺畫有幾種?當學生回答了長捺、短捺、斜捺、平捺時,還有反捺學生沒有講到,于是課堂便陷入了沉思。突然有學生插嘴說道,“還有西雙版納。”全班哄堂大笑,我也為之一振。我的臉色一沉,陷入了沉默后,我笑瞇瞇地說:“是啊,還有西雙版納,你們怎么不知道?”課堂馬上進入了一種愉悅的氛圍之中,取得了意外的效果。
挖掘文字內涵,用擬人式的文字對話快樂書法、快樂課堂。中國的文字是富有生命力的,看似呆板的文字,只要你愿意去挖掘發(fā)現(xiàn),抓住字形的特點,用上“添油加醋、移花接木、自圓其說”的手段,中國文字便能活躍于課堂上,成為眾人矚目的主角,真是妙趣橫生!例如,口對呂說:“都計劃生育了,你咋還生兩個?”呂反駁說:“才不是呢!我倆是雙胞胎?!逼氛f:“別騙人了,雙胞胎咋一個大一個小呢?看,啊啦這三胞胎,都一般大?!睂W生從中便知曉這三字的區(qū)別了。用這些充滿童趣的語言加以講解,學生很快就掌握字與字之間的區(qū)別要領了。
在書法課時教師利用或創(chuàng)造一些幽默趣味的教學語言,可以充分調動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更喜歡你,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技巧規(guī)范。
漢字的書寫是規(guī)范的,但對于規(guī)范書法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靠嘴皮上說說就能達成的。在實際教學中,要深刻理解體會用順口溜、故事、趣味語言等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學生能接受得更簡單、更生動、更有趣,從而對書寫規(guī)范的養(yǎng)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