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曉雪
(營口理工學院,遼寧 營口 110000)
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習其最終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這門學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語言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由此可見,英語語言文學對于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與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語言與文學形成的脫離,因而影響到了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最終影響到教學效果。作為英語語言文學,其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與實際應用能力,并有效的運用于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
在我國英語學習的人數僅次于漢語,因此,英語在學生的語言學習中非常重要。英語語言文學屬于外國語言文學的一種,主要是對外國的文學作品與外國的文化進行分析與研究,由此可見,學生通過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習,不僅有助于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同時也能夠了解國外的風土人情及文學作品和文化歷史背景等。英語語言文學的內容具體包括有語言學與文學、翻譯學、社會學等。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習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表達方式與修辭應用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文學素養(yǎng)。
(1)英語語言基礎知識
基礎的語言知識是語言運用的最基礎部分,由此可見,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言能力,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則很難形成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很容易在交流過程中出現不規(guī)范的語言交際。語言基礎知識具體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英語的詞法和英語的句法。詞法構成了學生合理進行語義交流的基礎,既符合某一個具體詞匯的歷史演變規(guī)則,又包括了該詞匯與其他詞匯通過組合而形成新詞的具體法則。構成語言基礎知識的第二部分是句法。句法是學生對詞法進行合理運用組合而成句子的方法。分別包括了簡單句的語法構成與不同復雜句子的組合。例如“English became less like German because those who ruled England spoke first Danish and later French”這句話從英語詞法的角度來看,句中的“became”單詞后面所連接的應當是動詞原形,即“l(fā)ike”動詞原形,但由于這一句的英語時態(tài)為過去時,因而句中的有些動詞是需要采用過去式的。而從英語句法的角度來看,這一句中包括了兩個“because”,并把一句話分成了兩個分句,其中“because”作用是引導狀語從句。再如“No sooner had the light turned green then the redsports car zoomed down the road”這句話翻譯之后的意思為綠燈剛剛亮起,這輛紅色的跑車就疾駛而過。這一句英語中既包括有英語詞法,又涉及到了英語句法的相關知識。句中的動詞“turned”需要與其前面的“had”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夠完成對句子整體意思的表達,而從句法的角度來分析,句子中的“No sooner”和“than”所組成的英語句子,在句子的前半部分需要用過去完成時態(tài),而英語的句子的后半部分則需要用過去時,只有這樣的句法運用,才能夠在英語語言交際中表達出正確的意思。通過以上兩個舉例,分別從英語詞法與句法兩個角度進行分析,體現出了英語語言文學對學生語言能力培養(yǎng)與提升的重要性。
(2)不同英語語境下的口語交際技巧
英語語言交際技巧同樣也是學生語言能力中重要的組成一部分,當然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才能夠形成一定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在具體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語言交際時,學生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功底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交際技巧。語言在交際時其實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相同的一句話,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方式表達,同樣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也會以不同的方式與語言來表達,有的會比較婉轉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則會直白的抒發(fā)出自己內心的感悟,而每一種表達方式都需要與當時的語言環(huán)境相匹配。即語言環(huán)境對英語語言交際有著直接的影響,而語言交際者通過不同語言環(huán)境的變化而進行對語言交際表達方式,就稱之為語言交際技巧。例如在與文化水平相當的人或者比較專業(yè)的人士交流時,可以把話表達的精密一些,同時還可以運用一些修辭使得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而面對一個對語言不太精通的人時,則可以采用簡短的句子來表達清楚意思即可,同時所采用的詞匯與句子也需要盡量的通俗易懂一些。當然這也就形成了所謂的口語與英語文學語言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如何有效的掌握英語語言文學交際技巧,除了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之外,還在在日常生活與學習的英語交流中不斷的感悟與積累,從而使得自身的英語語言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3)語言修辭能力
即在實際的英語語言交際過程中,根據語言特點的不同分為了口語交際與書面語交際。但無論是哪種語言的交際形式,都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語言修辭能力,即學生在運用英語語言進行對自身情感的表達時,需要對不同的表達手法進行靈活運用與掌握,除了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要明白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與思想感情之外,還要做到讓交際對象也能夠理解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與情感。由此可見,在實際的英語語言交際時,學生為了能夠精準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就需要對不同的英語修辭手法進行合理化運用,從而有助于對方能夠理解自己的意圖,做到有效的溝通。除此之外,學生在語言表達清楚的基礎之上還要感染對方,渲染一定的語言氛圍,從而便利英語語言交際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4)不同文化背景的風俗習慣
語言往往能夠表達出人的情感,因而在具體的使用時往往會受到語言環(huán)境及語言文化的影響,每一種語言都代表著特定的文化歷史信息。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而言,有著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使用時要特別關注英語表達的禁忌事項,否則將會令雙方的交際呈現出尷尬的局面。例如在具體的英語交際中,使用到有關“cancer”一詞時,其具體含義是無法醫(yī)治、病入膏肓,因而在表達一個人得了這種病時,就需要把這個英語詞匯簡寫成“C”,例如the big C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這個人得了不治之癥。這種禁忌在英語語言表達中就不能夠直接表達,而是采用這種比較委婉的方式表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英語語言詞匯的豐富性。
傳統(tǒng)的英語語言文學教學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語言結構教學法,即在進行教學時,英語語言與作品是分開進行分析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英語語境對于文學作品的影響;二是輸入教學法,老師在整個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師生之間缺乏了信息交流與互動,使得學生缺乏一定的思考,最終影響到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三是外圍輸出教學法,老師在進行語言文學的講解時,并沒有真正從作品入手,而是架空的原來作品的解讀的一種教學,這樣很難把英語語言文學與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聯系到一起。
(1)拓寬學生的英語知識面
語言既是文化歷史的一個縮影,又是整個民族文化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對英語語言文化的學習,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一個民族文化與歷史的了解,同時也能夠拓寬知識面。例如對民族習俗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移情”能力,對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些英語文化習俗其實在很多的英語文學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例如死亡這個詞,在東西方文化當中都是非常忌諱的,在英語的詞匯當中與漢語一樣,表達的非常委婉,在英語文學中并不會直接說“die”,而是這樣委婉的表達“to pass away”。由此可見,通過對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習,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風俗習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2)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在進行英語語言學習時,學生往往會接觸到大量的英語文學作品,在閱讀學習的同時,學生也會積累一定的詞匯量,這們有助于學生在表達時能夠運用豐富的詞匯,即使在相同的英語交際環(huán)境下,也可以不同的修辭手法表達出豐富的內容。例如“possible”一詞,與其意思相近的詞還有“maybe、probable、perhaps”,但這些相近的詞意在 語法的使用上仍然有一定的區(qū)別,這就需要學生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對其進行分析,從而有助于學生的語言表達更加的精準,最終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3)增強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技巧
通過對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與學習,一方面為學生的書面表達提供了學生范例,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文學作品中所采用的英語修辭技巧與語言表達方式。學生在進行日常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把所學到的語言文學知識運用,根據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選擇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與內容,這樣能夠更加精準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與情感。因此,加強對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能力,同時還能夠掌握更多的語言表達技巧,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意義。
語言能力作為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一項基本能力,加之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英語語言文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交際能力,又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從而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習,并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