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鳳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幼兒園)
1.活動形式太過單一。在很多幼兒園的戶外游戲中,經常會看到老師把幼兒帶到有限的運動器材旁自由活動,老師在旁邊看著。這種反復進行的單一形式的戶外活動如何能讓幼兒一直保有興趣呢?興趣尚且沒有,何談從中鍛煉身心呢?現在很多幼兒園的游戲場所還處于比較傳統的狀態(tài),缺乏游戲材料,且游戲的活動形式單一,幼兒日復一日地在一樣的器械上進行相同的游戲,極少數幼兒依然感覺充滿樂趣,而更多的幼兒早已對此無動于衷,他們更愿意在旁邊和小伙伴打鬧玩耍,這就使得戶外游戲活動成為了形式上的安排,沒有實質意義。
2.太關注幼兒安全而制約了幼兒的活動自由。幼兒的安全問題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對幼兒的吃、睡、玩等都應該盡最大能力確保幼兒的安全。但是很多幼兒園老師因為過度擔心幼兒安全問題而限制了幼兒的活動自由性。比如,有的幼兒在挨個玩過器材以后,走到尚未接觸過的秋千旁邊時,會立刻被老師拉到一旁,告訴他秋千的危險性。如果秋千真的危險到不能讓孩子去觸碰,那么幼兒園為什么要設置秋千呢?再如,有的幼兒在傳統的器材上玩出新花樣時,老師會迅速制止并告訴其危險性,殊不知這樣“畏首畏尾”的教學方法嚴重扼殺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看似自由的活動其實并不自由。
3.活動時間受到限制。雖然有相關文件明確說明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應該多于兩個小時,但是幼兒園的老師一般會在確保了教學、就餐及睡眠的時間以后,才會把多余的一點點時間用來進行戶外游戲。即使幼兒玩得非常盡興,只要到了就餐時間,老師就會快速把幼兒帶回教室。也有老師會因為教學活動沒有完成而占用幼兒的戶外游戲時間,根本不會顧及幼兒的心理需要和感受。
1.使游戲的材料和組織形式更加豐富。
首先,使游戲材料的數量和種類更加豐富,以此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夠對戶外游戲一直保有興趣。材料也可具備一定的功能性,讓幼兒能夠按照自身想法進行改造或組合。這樣充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的游戲興趣。與此同時,材料也應該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投放。比如,小班的孩子喜歡自己單獨玩游戲,老師可以投放一些種類單一但是數量多的材料;中班孩子的材料應注重考慮不同孩子的能力需要;大班的幼兒則可以投入一些鍛煉孩子創(chuàng)造性的材料。除此之外,室內和室外的游戲材料可以放在一起使用,這樣既增加了材料的功能性,又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其次,使戶外游戲的組織形式更加豐富,可以將自由游戲和集體游戲結合起來進行。自由游戲是幼兒單獨或者結伴進行活動,而集體游戲是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活動。一般情況下,幼兒的戶外游戲指的是讓幼兒進行自由游戲,老師只扮演了旁觀者的角色,幼兒在自由活動的過程中一般會漫無目的地玩耍,也有幼兒感到很無聊。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引導個別幼兒進行單獨游戲,也可以組織所有幼兒參與到集體游戲中,以此確保所有幼兒都能夠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戶外游戲中,讓他們在輕松和愉快的氛圍中得到身心的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老師和幼兒之間的溝通。
2.引導幼兒參與創(chuàng)造性的游戲。幼兒相比成人來說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人一般會為幼兒的游戲制定出各種標準,而在幼兒了解了這些標準以后,往往會打破標準進行冒險性的行為,大部分成人會直接阻止幼兒做這些危險事情。雖然說在戶外游戲的改革上不能按部就班地參照其他國家進行,但是也可以按照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適當地安排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游戲。這些創(chuàng)造性游戲可以具備一定的冒險性,但是一定是各項保障機制完全到位的情況下進行的,老師要在旁邊仔細觀察幼兒的舉動,以此確保能夠隨時保護幼兒的安全。同時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yǎng),以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風險發(fā)生。
3.科學控制幼兒戶外游戲的時間。過長的戶外活動時間使得幼兒的活動量增加,不利于幼兒的生長發(fā)育;過短的戶外活動時間,會讓孩子有不盡興而情緒失落,同樣不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為此,老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結合季節(jié)和天氣等因素來科學安排戶外活動時間,以此確保在合理的時間內讓孩子玩得愉快,身心得到發(fā)展,讓戶外游戲的教育意義落到實處。
綜合以上論述內容,要想更好地確保幼兒戶外游戲的效率,幼兒園可以適當引進游戲材料,在數量和種類上科學引入;老師應該科學設置戶外游戲的組織形式,放手讓幼兒參與到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同時,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科學合理地控制幼兒戶外游戲的時間,以此充分發(fā)揮戶外游戲的價值,讓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錢愿秋.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現狀與組織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07) :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