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巧玲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泊頭鎮(zhèn)第二小學)
近年來,教育部明確提出了現在對“數”的培養(yǎng)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了貫徹新課改,全面學習教育部出臺的新政策,要求各位教師把傳統(tǒng)知識教育轉變?yōu)樗刭|培養(yǎng),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掌握能力,面對問題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個人素質形成的重要階段,這就要求老師要更要注意教育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獲得更加優(yōu)秀的教育。
教師應在教育環(huán)節(jié)做出一些改變,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梢栽O立一些環(huán)境模擬,在課堂上找?guī)酌瑢W配合,使用一些道具通過學生的表演來帶入問題,如買賣東西、分水果這樣簡單的互動,讓學生都參與進來,互動之后再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樣學生的思維可以更加活躍不再是被動的一方。從簡單的環(huán)境出發(fā)提出不一樣的問題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形成自己獨特的數學思維,這種思維可以讓學生對“數”的理解更加深入,農村小學生可以運用這種思維來看待身邊的事物,找到身邊不明顯的“數”的特點,這就要求老師要把生活中的經驗帶到教學中來,不再是單一的課本教學,要讓農村小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更好地激發(fā)農村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合作來讓農村小學生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農村小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團隊合作,還可以增強農村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農村小學生通過團隊合作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交流學習經驗,共同學習讓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有效率。
數學本身是一門極為抽象的課程,正因如此農村小學生可以通過對數學的學習鍛煉自己對抽象的思維。老師們引導農村小學生在生活中找到隱藏的數學問題也是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的良好途徑,農村小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一般的開始過程都在于比較多少,相等與否,這些其實就是數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對應”。農村小學生上小學前都對數學從各個方面有了一些認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環(huán)境模擬,比如找到不同事物中的“對應”關系讓學生找到其中的抽象概念??梢詮暮唵蔚恼J數著手,一點點挖掘學生的興趣,找到認數與抽象之間的關聯,把認數與抽象結合起來,讓學生知道簡單過程中也蘊含著抽象概念。例如老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三個蘋果三個香蕉,學生們可以發(fā)現蘋果和香蕉在數量上是相等的,這時老師把它們用線連起來,讓農村小學生知道和外表的特征無關我們注意的就是其中數學問題,在學齡前更要注重這些環(huán)境模擬中的抽象思維培養(yǎng),讓學生在簡單的互動中形成抽象這種核心思維。在數學新課標中也提到教師要把側重點更多的放在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農村小學生拓展思維,讓農村小學生用數學的思維來解決數學問題。
從給出的已知條件思考出未知的條件者就是推理。推理要求學生的思維縝密并且思維要活躍,不能禁錮在固有的條件下,培養(yǎng)這種推理能力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以及知識的梳理。推理能力并不直接用于數學運算當中,但是有了這種思維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老師們可以給農村小學生一些引導,給出一些已知條件讓農村小學生推理出答案,在這個推理的過程也是農村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例如,老師可以先設立一個情景從生活中農村小學生的經歷著手提出問題,如一瓶可樂2.5元,一袋薯片2.3元,買這些一共多少元。學生們不難給出4.8元的答案,但是給出答案的過程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源于學生們自身的經驗,這個過程中就包含了推理,也可以改變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關系,從教師提問變?yōu)閷W生自己提出問題來解答,這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通過模擬環(huán)境讓農村小學生在玩中感受推理寓教于樂,讓農村小學生形成問題意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對學生培養(yǎng)的目標之一。
綜上,我們可以發(fā)現學生的教育過程脫離不了生活,把生活中的問題和教育過程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數”的含義。學生從“數”的學習中培養(yǎng)核心思維,用從數學中培養(yǎng)的邏輯思維全面的解決問題。老師也要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進來,引導農村小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貫徹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農村學生各方面能力。
參考文獻:
[1]游憲龍.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順利銜接初小——淺析提升小學畢業(yè)班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7,(07):29-30.
[2]公丕軍,張晶.淺談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6.
[3]張敏.巧“學”還要妙“用”——例談小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7,(1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