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愛玲
課程的創(chuàng)新與改變,學生的時代特點和獨特性,對教師提出了有力的挑戰(zhàn)。語文教師承載著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特別是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教學任務。老師擁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一桶水總有用盡的時候。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打開一溪活水,使之源源而來,讓水保持新鮮和活力,充盈課堂,滋潤學生?!盎钏钡脑搭^便是是堅持閱讀。飲水思”書”,我們語文教師都應該做“讀書人”,讓課堂充滿魅力,讓學生愛上語文,引領學生成為“讀書人”。
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程紅兵曾說:“現(xiàn)在語文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語文教師的語文功底太差,不看書,只讀教參,沒有人文積淀,對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不夠,和學生沒有知識落差。”程老師一針見血,指出了了大部分語文教師的現(xiàn)狀,這種現(xiàn)狀導致語文課堂如一潭死水,毫無魅力,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一個語文教師的課堂是否能讓學生喜歡,與教師的文學功底和文化底蘊密不可分。文學功底深厚的語文教師必定是擁有豐富的內(nèi)涵,具有人格魅力。一個不讀書的語文教師缺少人文積淀,文化也必定是貧乏的。中學生已經(jīng)具備辨識能力,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能力,他們不但具備直覺力,還有了理性的否定和懷疑。他們能夠從語文教師的言之形態(tài),語言風格以及教學方法上感受出自己的喜惡,而影響他們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這就需要喚醒我們語文教師的意識,堅持讀書,在博大精深的文學殿堂里汲取營養(yǎng),豐富自己的底蘊,讓語文課堂充滿魅力,吸引學生學習語文,感悟文字,喜愛寫作。
特級教師錢夢龍升入初中時,就讀了 《唐詩三百首》《詞源》《詩韻合璧》《古文觀止》《隨園詩話》等,奠基了豐厚的國文基礎。他的學識、性情、品格修養(yǎng)等鑄就了他獨特的教學風格——“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是一名老師吸引學生的主要源泉。他曾經(jīng)說:“我盡管學歷不高,卻一直以‘讀書人’自許。”他后來由讀古代詩文擴展到讀當代作品,他厚積薄發(fā),執(zhí)教《愚公移山》一鳴驚人,后來成為中國當代語文教育界泰斗。
語文教學界的著名教師,盡管風格迥異,課堂魅力各有不同,但是無一例外,全都愛好讀書。于永正、竇桂梅、王崧周、李鎮(zhèn)西、程紅兵以及吳非等特級教師讓我們醒悟,讀書成就名師,成就魅力課堂。語文課堂的魅力來自于老師的人格魅力,當我們語文教師堅持閱讀“經(jīng)典文學”并不斷受其熏陶和影響,自己的品格,教學風格就會自然形成,語文課堂就會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這股魅力會吸引著我們的學生,讓學生喜歡聽我們的課,喜歡語文。
語文教師閱讀文學經(jīng)典著作,可豐富文化底蘊,積淀人文,塑造自我品格。語文教師也要進行專業(yè)性的閱讀,包括中外教育名著以及心理學,也包括關于語文教學方面的。盧梭的《愛彌兒的教育》承載著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我們在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只要認真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往往會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教育漫話》讓我們懂得了解學生的心理,注重教育的藝術和技巧的重要性;《葉圣陶語文教育論》告訴我們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需教,其關鍵在于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zhuǎn)為主動;還有一些專業(yè)著作可以引導我們反思現(xiàn)在的教育,找尋突破之道。語文教師進行專業(yè)閱讀,能更好地在教學中直面學生的教育問題,和諧地把語文教學和品德教育融合在一起,能自如地運用教學技巧和藝術讓學生的學習變?yōu)橹鲃樱茏屨Z文課堂充滿尊重和愛,溫暖學生。
肖川在其著作中曾說:“洋溢著生命溫暖的課堂,是讓快樂主宰的課堂。每個課堂中都應該有笑聲;教師應該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幽默、歡笑和積極的力量帶入課堂,使學生充滿活力,快樂地卷入到學習之中?!边@段話給我?guī)砗艽髥⒌?,下決心讓自己的課堂和諧溫暖。一次,我要檢查學生背誦課文。一名女生開始背誦得還很流利,可是她背到“我們跨過山嶺”時,一直重復“跨過,跨過……”我開始不耐煩了,同學們也開始小聲笑。我想到肖川的話,笑著說:“很高嗎?這么難跨過?”學生們善意地笑了,而她卻一下子背出來。學生能否愉快學習由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技術決定,而老師的轉(zhuǎn)變和提升只能靠讀書!
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要讓學生感悟漢語之美,感悟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還要讓學生放松心情,愉快學習。如果語文教師不進行專業(yè)性閱讀,不提高教學藝術和技巧,不懂學生心理特征,不顧學生感受,那么缺少藝術的課堂是沉悶的,沒有愛的教學是無趣的。學生就難以在語文學習中感覺到溫暖快樂,難以真正愛上語文,學習難以由被動轉(zhuǎn)為主動。所以,語文教師進行專業(yè)閱讀非常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學生閱讀中外名著,多讀書,讀好書。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非常益。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愛上閱讀的首要條件是老師自己堅持閱讀,做一個“讀書人”?!罢Z文課主要是通過人類與民族文化的傳承,來引導學生構(gòu)建自己的精神家園的,而這樣的傳承又主要是通過經(jīng)典名著的閱讀來實現(xiàn)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讀經(jīng)典名著。用我們民族與全人類最美好的精神糧食來滋養(yǎng)我們的孩子,讓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全的發(fā)展,為他們終身學習與精神成長打底。”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如果語文老師自己不愛讀書,對經(jīng)典名著讀之甚少,對我們的國學毫無積累,又靠什么來引導學生去讀書?
語文教師堅持閱讀,必然會有超然的氣度,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風格的課堂。無形中,老師成了學生的榜樣,學生也會愛上閱讀。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推薦經(jīng)典著作,只有教師自己讀了才會談出推薦的理由,才會概括出著作的精華,吸引學生去讀經(jīng)典名著。
學生讀了書之后通常還會有疑問,他們在讀書交流中也會提出自己的問題。例如,學生在《城南舊事》討論中,就提出“宋媽該不該扔下自己的孩子去打工?她是一位好媽媽嗎?”如果語文教師沒有讀這本書,沒有深入思考,在學生辯論時解答不了學生的疑惑,無法做出總結(jié),也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教書者首先必須是一個讀書人,尤其是語文教師。語文教師不愛讀書,不知其可也;語文教師不會寫作,不知其可也。我認為語文老師只有堅持讀書,做個不折不扣的“讀書人”才能引導學生讀書,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在大家關注學生讀書的時候,應該首先喚醒語文老師讀書意識,這,更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