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臨近,回憶和向往一齊涌來,人的情感、情緒又有了因多方撩撥而波動的可能時空。
一天早上送孩子,沒吃早飯,路上胃開始嚴重抗議。最后,不得不中途停車,去加油站買了餅干。我當時想,我們的身體真是精巧又奇妙,就像曾有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手托著醫(yī)用顱骨,跟我嘆生命構造之神奇。
然而,活著活著,我們往往忽視了生命本身的律動:不吃早飯,熬夜,做沙發(fā)土豆……同時,我們越發(fā)與情緒親近,關注它的一舉一動,甚至被它牽著鼻子走。
生命是一個不斷進階的過程,只要有主動成長意識,我們一方面將慢慢學會與自己的身體相處和諧,并于有效的互動中提高它的機能;另一方面,我們將慢慢學會分揀出情緒中的無價情義,把自身和他人的負能量對自己的耗損,盡量降低。
再然后,我們返璞歸真,努力傾聽自己的生命律動,努力回饋他人給予我們的情義。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不是指科技的進步,而是指人心的爬升。1600多年前的文學家、史學家沈約,說起典型生命,也是如此評價與期待:“英鞘閨金石,高義薄云天”。仔細想想,與我們現(xiàn)今的向往,可有半分差別?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是指元宵節(jié),在北方,元宵之際,柳梢既沒有嫩綠,春衫也還在柜中。然而,我們有中秋節(jié),夏裝還未收起,賞月自然相約。即便不是中秋,每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每一個夕陽眷戀的黃昏,每一個或風雨或晴朗的白天,惦念你的人依然會惦念,難忘的人依然會難忘。
比如,惦念兒子生日的老母親,千里之外的提醒,是每年老人家理直氣壯“干擾”兒子生活的堂皇理由。對媽媽而言,巴不得離家的兒子每年多過幾次生日,是不是中秋節(jié)都沒關系,只要母子聯(lián)系能多些再多些。比如,把丈夫發(fā)到異地創(chuàng)業(yè)的女主人,我們無從猜測她的人生棋局。但這個中秋夜,或許她會靜下心仔細想想:一個人一生的這盤棋,到底該怎么下?再比如,大中秋給流浪貓輸血的愛心夫妻,相信他們更明白在庸常的日子里,發(fā)現(xiàn)愛、付出愛。還有,讓作者念念不忘的“胖老頭兒”袁世海,對古樹的眷戀,對炸醬面的講究,是不是可以套用袁老先生—句話:“那活起來多帶勁”?
所以,是不是節(jié)不重要,月上什么樹梢頭也不重要,甚至有沒有月都沒關系,至關重要的是,人的真心相約,一定是情義之后。
愿我們都記得: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借一句流行語收尾,祝大家節(jié)日快樂:“約嗎?”
一個人的中秋節(jié)
木匠
已經(jīng)習慣了每天看劇到凌晨兩三點才睡的王紅,昨晚10點,就上床睡覺了。因為今天是中秋節(jié),她要早起……
25年前,王紅嫁給了和她同樣漂在北京的大偉,而且他們就是在那一年的中秋節(jié)舉行的婚禮。
25年,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剛結婚那會兒,大偉在一家小旅行社當導游,王紅則在一家四星級酒店大堂做副理。大偉人體貼,又很懂得浪漫,記得住兩人好上以后,所有的紀念日。每個紀念日,他都會給王紅準備一份小禮物。那時候王紅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可是,三年以后,他們有了一個女兒。寶貝女兒的到來,不僅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手忙腳亂,更因為他們兩口子都支持女兒要富養(yǎng),女兒吃的、用的、穿的,不說非得是最好的,起碼得是拿得出手的,還有一大堆班兒要報,家庭開支一下子漲到了讓他們難以承受的程度。
自從有了女兒以后,王紅就再也沒有收到過紀念日的禮物。在王紅眼里,大偉以前的體貼、浪漫,也都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同樣的話,大偉以前說出來是幽默,而現(xiàn)在說出來就是貧嘴。有天晚上,大偉正準備跟老婆親熱一下,沒想到王紅突然幽幽地來了一句:“你看人家××,從前和你一樣,也是個導游,你還看不起人家,可人家現(xiàn)在大房子也有了,豪車也有了,聽說都把孩子送出國了,而你卻還在原地踏步……”大偉頓時沒了興趣。
大偉何嘗不想讓老婆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終于有一天,他對王紅說:“我有一哥們,在上海開了家旅行社,要我過去幫他。我過去的話,掙的錢能比現(xiàn)在多三倍。可是我走了,你一個人帶孩子,我又怎么能放心得下……”
王紅盡管有些舍不得,但一聽說大偉去了能掙比現(xiàn)在多三倍的錢,忙說:“你去吧,男子漢大丈夫就當志在四方。再說,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小學了,沒那么多事兒了。咱家現(xiàn)在最缺的不是別的,而是錢!”
大偉去了,一去十幾年,朋友的旅行社已發(fā)展成為一家頗具規(guī)模的大旅行社,大偉也當上了公司的副總,年薪超過了百萬。
王紅則一個人在北京帶孩子,雖說吃了不少苦,但日子總是越過越好了。不僅買了大房子,出來進去也有了私家車。
女兒上高中以后,王紅就辭了職,一心一意在家照顧女兒。后來,看女兒成績一般,估計考985、211沒戲,兩口子合計,不如送女兒去美國讀大學吧。
大前年,王紅忙了大半年,終于把女兒送去了美國讀書。女兒走后,她心想自己這輩子也算功德圓滿了吧。唯一的遺憾就是丈夫常年不在身邊,不免有些孤獨。但有得就有失,丈夫不去忙他的事業(yè),哪有今天自己的幸福生活……
丈夫是真忙。這兩年,大偉回家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上次回來還是春節(jié),也只待了三天就走了,說公司有事,沒他不行。女兒走后,王紅也提出過要去上海陪丈夫,但大偉總說:“你在北方過慣了,來這邊會待不習慣。再說,我工作那么忙,你就是來了,我也沒時間陪你……”
一月前,王紅就開始計劃:今年中秋節(jié),一定要丈夫回來過。畢竟今年中秋節(jié)是他們結婚25周年紀念日。為這事兒,王紅在電話里跟大偉商量了很多次,直到發(fā)了脾氣,大偉才說:“行了,行了,你別說了,今年中秋節(jié),我一定回去!”
王紅忙了一整天,終于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打掃得干干凈凈;床單、被罩、枕套也全換了新的,又做了一桌子大偉愛吃的菜,酒也倒好了……
王紅擦了擦汗,坐到桌前,甚至還演習了一次:雙手端起酒杯,兩眼望向桌的對面,說:“老公,你這些年辛苦了?!比缓螅俳o大偉盤里夾上一筷子菜,說:“老公,你嘗嘗這個,還合不合你的口味?哎呀,我火上還有一個湯……”王紅笑了,現(xiàn)在是萬事俱備,只等大偉一進門,就可以開吃了??墒牵髠ピ趺催€沒有回來呢?
這時,手機響了。王紅接起,手機里傳來的竟是一個女聲:“大姐……”
天黑了,王紅一動不動地坐在桌前,菜一口沒吃,酒一口沒喝,燈也沒開。明亮的月光穿過陽臺,照在王紅的身上,她忽然想到了女兒的中學課本里,有句古詩: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生日鬧鐘
畢明
每年中秋節(jié)的前幾天總能接到老媽的電話:大明,八月十五是你的生日,別忘了!于是,我會假裝平靜地在電話中對遠隔千里之外的老媽說:忘不了,記著呢。每每此時便強忍住淚水,將話題引到別處,老媽身體可好,老爸也還好吧?諸如此類的客套話。世上的每一位媽媽永遠不會忘記的是兒女的生日,而我呢?只記得媽媽的生日是農歷正月下旬的某一天。真的,現(xiàn)在也并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天,那強忍的淚水除了想念,更多的應該是歉疚啊!媽媽成了兒子的生日鬧鐘,每年從來只會提前響起,絕不會錯過。
記得小時候在父母身邊的時候,其實對中秋節(jié)唯一的印象就是吃月餅,那種青紅絲夾雜著幾塊硬硬的冰糖的月餅是一年中除了春節(jié)鞭炮外最饞人的東西了,在幾塊月餅中間挑來挑去,奢望能夠發(fā)現(xiàn)某個驚喜的新品種,可是最終奢望總會變成失望,轉瞬又高興起來,因為我有一塊屬于自己的月餅。
如今,小孩子們幾乎已對中秋月餅無感了,盡管月餅品種已經(jīng)進化到數(shù)不勝數(shù)的地步,讓人挑的眼花。但大多數(shù)月餅還是很甜很油的,現(xiàn)在的家長也就不允許孩子多吃??墒?,那時的我們中秋節(jié)除了月餅還有可惦記的嗎?其實那個年代家長對孩子的生日也不像現(xiàn)在這般興師動眾,整個家族恨不得眾星捧月般為一個毛孩子祝壽。所以原本就緊巴的日子能省則省吧,于是我慶幸自己的生日是按農歷過的——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除了一頓好飯菜,我有一塊月餅和幾個煮雞蛋。一家人天天都在一起,也不覺得啥團圓不團圓的。想想,不免有些許自豪——我過生日有一塊月餅和幾個煮雞蛋,你不一定有。
后來在外地求學和工作,人也長大了,自然對月餅也就沒有多少欲望了。只是老媽對兒子的生日記憶卻愈發(fā)清晰了,每年必到的提醒從未間斷,唯一不同的是現(xiàn)在的中秋節(jié)在自己家度過,而不是遠在千里之外的爸媽家。
結婚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媳婦查萬年歷,猛然發(fā)現(xiàn)我的陽歷生日與陰歷(農歷)生日對不上,身份證上的陽歷生日錯后了一天,為此我還與父母爭執(zhí)過,當時心里對父母的疏忽頗有微詞,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可以搞錯?不應該??!老媽只是淡淡卻堅定地說,陰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絕對不會錯。
多年后在京偶遏兒時的同學,一論生日,巧了,俺倆同年同月同日生,就此我的陽歷生日徹底弄清,爸媽確實搞錯了。
而今父母已到耄耋之年,自己已近知天命之歲,想想那時對出生日期的斤斤計較,不免覺得好笑,為啥不能詼諧地想——咱還比戶口本身份證上多活一天呢!
今年的中秋節(jié)是10月4日,恰好在國慶節(jié)長假里,屆時老媽肯定會提前提醒我,但此時此刻我更想對她說的是——您從來沒有記錯,我的生日永遠是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
“小花兒”回歸記
李雄峰
中秋節(jié)那天早上,燕兒姐和燕兒姐夫很早就起來了,拉開屋門,往院子四下里看看,然而失望依舊爬上了他們的臉。“今晚月亮又要圓了,也不知道‘小花兒你在哪呢?你可知道爸爸媽媽都急壞了……”燕兒姐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和自己的男人說話。可是燕兒姐夫并沒有作聲。
燕兒姐和燕兒姐夫兩口子心特善,晚飯后遛彎兒的時候,看見小區(qū)里有兩只流浪貓,可憐兮兮地趴在地上,等著下班匆匆過路的人能給口吃的。但也許是它們有點臟,沒有誰愿意搭理這兩只動物,人自己還顧不過來呢。不過,燕兒姐和燕兒姐夫卻伸出了援手,收留了它倆。兩人把兩只小家伙帶回家,一番梳洗,本色出來之后,個個都是那么可人——帶著灰黑色虎斑花紋兒的,有了自己的名字,“胖虎兒”;而那只黑白黃三花兒的,叫“小花兒”。兩位“喵星人”在燕兒姐家一待就是五年,已經(jīng)健康地長大了。兩個大人把獨生子送出了國,就把這兩只貓咪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看待。
可是,就在上一個月圓之日,“小花兒”突然跑出了家門,而且跑得無影無蹤,燕兒姐和燕兒姐夫找遍了喊遍了周圍三四個小區(qū),都沒有找到“小花兒”蹤影。他們又可著小區(qū)貼尋貓啟事,也沒有任何反響。和“小花兒”從小一起長大的“胖虎兒”也因為沒有了玩伴,整天悶悶不樂。而燕兒姐兩口子更是坐下了病—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每天早上一起床,總要在家門口踅摸一會兒,希望“小花兒”能奇跡般地出現(xiàn)。但是,每每都是失望而歸。
八月十五的月亮升起來了,兒子打來了越洋電話,說了不少闔家團圓的吉利話兒??墒?,小伙子哪里知道,這個節(jié)并不是因為他團圓不了了……
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一陣輕輕的幾乎聽不出來的撓門聲,伴隨著同樣聽不出來的貓咪的呻吟。燕兒姐急忙打開門,“小花兒!”她驚叫了一聲。門口趴著的,真的是“小花兒”,只不過,快讓燕兒姐認不出來了——“小花兒”渾身臟兮兮的,全身的毛打著綹兒,最可怕的是,原本胖乎乎的它,如今已經(jīng)瘦得皮包骨頭,不夸張地講,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真不知,這樣一只快死的動物是靠什么找回到自己的家的。
燕兒姐眼淚當時就下來了:“小花兒,你這是怎么啦?”可燕兒姐夫手腳相當麻利,不由分說地開車拉上媳婦兒和“孩子”直奔寵物醫(yī)院。
檢查結果出來了,“小花兒”在外這段日子,身上招了蜱蟲??蓯旱尿缦x不僅狂吸“小花兒”的血,還將蟲卵注入到了“小花兒”的血液當中。要想救“小花兒”的命,不僅要用殺蟲藥,還必須得給它輸血,輸貓血。但是,前提得是血型匹配,燕兒姐趕緊又將“胖虎兒”帶到了醫(yī)院,經(jīng)醫(yī)生檢查,“胖虎兒”和“小花兒”竟是一母所生,血型匹配。
看著兩只貓咪躺在病床上,“胖虎兒”的血一滴一滴地輸進“小花兒”的體內,看著“小花兒”慢慢睜張開了眼睛,燕兒姐的一邊流著眼淚一邊露出了微笑。
醫(yī)院的窗外,中秋的月,正圓……
袁世海望樹
李巖
那是許多年以前的事了。
有天一出門,看到一個胖老頭兒站在樹下仰著腦袋,望著樹上濃郁的綠葉。
我以為樹上落著一只鳥或者知了之類的昆蟲,也仰起頭看,但是除了一片綠葉,什么都沒有。
胖老頭把仰起的頭放平,我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
這張臉我見過多少次,太認識了,鳩山;或者叫袁世海。
當年的樣板戲不知看過多少遍,奇怪的是我覺得他演的鳩山不太像惡人,很有喜感。尤其是他拿著本糊弄他的皇歷,正經(jīng)八百地說拿回去研究研究,頗像日本人的作派,真是有趣。而眼前看到的袁世海真人很是慈祥,完全與他的花臉惡人形象聯(lián)想不到一起。
“您好”。我滿臉笑容與他打招呼。
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
他也滿臉笑容的對我招招手,說:“您好?!?/p>
他竟然也用“您”稱呼我,按歲數(shù)他該是我爺爺那輩兒的。
我受寵若驚。
“您這是?”
“我呀,我是來看看這樹?!?/p>
我又仰頭看看這樹,天天在它的樹蔭下,沒覺得有什么新奇。
“我小時候就在這樹下玩兒。”
“喲,那這樹得小100歲了。”
“可不是,我都快80了?!闭f著,他哈哈大笑。
我跟著笑。
忽然想起聽人說過袁世海吃炸醬面得配幾十種菜碼。就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問他是否真是這樣,話出口,才覺得唐突。
他仍是哈哈大笑,笑罷說:“那吃起來多帶勁。”
看來,傳說是真。
東一句,西一句,說了半天。老爺子擺手說再見了,后面說了什么現(xiàn)在想不起來了。腦子里記下的全是爽朗的笑聲。
以后再沒見過他。又幾年,聽說他去世了。
后來每當想起他,不是鳩山,不是花臉的曹操,而是滿懷深情仰頭望樹的老人慈祥的樣子。后悔怎么沒問問他干嗎專門來看看這樹,或許還能聽到一個故事。
有了網(wǎng)絡以后,上網(wǎng)一查,袁世海就生在這里,長在這里,他怎么會不留戀這里。或者因為許多年過去了,這一帶的風物已經(jīng)改變,只留下這棵樹還在,所以他像見到老熟人一樣覺得這棵樹格外親切。或者因為他在這樹下做過什么值得懷念的事,或者這樹是他種下的。誰知道呢?沒想起問他!
在北京很少見這種樹,我孤陋寡聞,實在說不上它屬于什么樹種,反正不是北京常見的楊樹,柳樹,槐樹。好像樹葉有點兒像楓樹葉,但肯定不是楓樹。遺憾的是這會兒已經(jīng)無法考證了,它與袁世海一樣,沒了。
學校擴展大門,亳不吝嗇地把它砍掉了。
它的存在比學校建立還早,年年月月看著幾代人出出進進,長大成人。人有時候會睹物生情,何況那棵樹是生命。
沒用,砍了。
它只比袁世海多活了幾年。
袁世海的靈魂是帶著那樹飄走的,那邊也會有那樹的一片綠蔭。
我終于明白袁世海的藝術是怎么成就的了,他心中有情。一棵樹都讓他掛念,那說明他心中有情。情是什么?是掛念,是珍惜,是愛戀,是有。
有了掛念、珍惜、愛戀,才算是有了情,人才算是有了生命,人活著才對勁。才如同吃炸醬面,配上各種菜碼,多么豐富。就像袁世海說的:“那吃起來多帶勁?!?/p>
人活著得有情有義,那樣才充實,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