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俏儀
(廣東省肇慶市第十六小學)
曾幾何時,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構成了語文課堂。教師、學生、課本,形成了語文課堂互動的“鐵三角”。教師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與手中的一截粉筆,把課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枯燥而低效的語文課堂隨著課程改革的浪潮而飄然遠去了。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讓我們重新審視過去的語文教學,反思過去的教學行為與教學觀念;讓我們明白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不能局限于一本教科書,教學手段不能只依靠嘴巴與粉筆,教學方式不能僅靠教師傳授;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作為新時期的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學習使用全新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教學媒體的更迭出現(xiàn),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教學內(nèi)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帶來了新的變革。教師善用多種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把信息技術與語文科教學進行有機整合,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能,真正讓語文教學煥發(fā)生命活力。
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在教學時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一種具體的生活與學習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設身處地的感受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寓學于樂的一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獨具優(yōu)勢,它圖文并茂、有聲有色,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
例如,筆者在教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中的《漁歌子》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讓枯燥難懂的古詩詞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課時,我設計了一幅漁翁垂釣、悠然自樂的水墨畫,配上悠揚的古琴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古詩的意境,激起了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課中,再讓學生了解詩人的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等方面,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文字資料、圖片、音樂、視頻資料等有機融合,合理運用,讓學生整節(jié)課精神飽滿,學習主動,興趣盎然。
又如,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課文內(nèi)容豐富多彩,描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豐收的景象,還有各種動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在教學時,我設計了多種層次的讀,力求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為了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秋天的魅力,我借用了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在蒙蒙秋雨中,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燈籠似的柿子、晶瑩透亮的葡萄……一幅幅色彩艷麗的圖片,配上鋼琴曲《秋日私語》,學生完全陶醉其中。學生們動情的朗讀,爭先恐后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把自己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在語文課堂上,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不僅體現(xiàn)在閱讀課教學上,同時還廣泛運用在口語交際課上??谡Z交際課的目的任務就是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想說、會說、多說,言中有物,言之有理。學生交流的話題非常廣,有模擬生活情境的,有評論時事新聞的,有交流活動心得的……雖然上課的地點在教室這一固定的空間,但是多媒體課件能卻跨越時空,把學生帶進一個個“真實的情境”,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素材,能有效激起學生交流的興趣與欲望。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見識有限,生活經(jīng)歷少,經(jīng)驗不足,往往對課文中描寫的內(nèi)容不能理解,特別是一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對許多事物認識不足,頭腦中根本沒有形成相關的體驗。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由于受到時空的限制,有些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感受,成為教學中的難點。如果在教學中,我們能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變抽象的文字為直觀形象的圖片或動畫,變重難點為妙趣點,能夠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識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葡萄溝》一課,其中有一段是介紹葡萄干是怎樣制成的。我們身處南方低年級的學生,沒去過新疆旅游,由于地域差異,對新疆很陌生,對于文中提到的制造葡萄干的“陰房”的樣子、結構,還有如何利用流動的熱空氣制造葡萄干的方法,一無所知,單靠幾句文字的描述,學生根本不能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這是本課的難點。我在教學此段時,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多張不同角度的陰房圖片,讓學生了解其結構特點,并通過動畫演示熱空氣的流動過程,使抽象難懂的文字變得形象,化難為易,讓學生一目了然,并能準確理解、體會課文的內(nèi)容。
又如,我在教學《紀昌學射》一課,文中講到紀昌在學射箭的過程中,為了練好眼力,妻子織布時,他躺在織布機下看著來回的梭子,堅持不懈,最后成為一名神射手。對學生來說,織布機是怎樣的?梭子又為何物?看著來回的梭子有何難?這些問題就是本課難點。我在課上播放了一段動畫,演示了一個人躺在織布機下看著來回的梭子這一個片段,把遠離學生生活,難以理解的東西,簡單化,做到化繁為簡。學生很快就認識了織布機與梭子,也終于明白“來回穿梭”的意思,甚至體會到紀昌盯著來回的梭子是多么的艱苦,感悟到做一件事要想成功必須不怕辛苦的道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能使語文課堂變得靈動、高效、充滿活力。
靈活運用以多媒體和網(wǎng)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教學信息的傳輸與及時的反饋達到最優(yōu)化,能有效加強教師、學生、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多維互動與多向交流,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作用,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nèi),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例如,在上作文指導、評改課,我利用多媒體與網(wǎng)絡,首先給學生展示一些優(yōu)秀習作,進行范文引路;然后留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主構思、選材,進行寫作;最后借助多媒體平臺,展示學生的習作,進行及時評改。通過師生共評,為學生作評改示范,滲透評改標準;再讓學生之間開展互評,增強互動,提供一個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讓學生在欣賞、批改同學習作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加強合作交流,培養(yǎng)合作精神;最后讓學生進行自評修改。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結束,都及時借助多媒體平臺,展示互評、自評的成果,師生進行點評。這樣,整節(jié)作文評講課,師生共同參與;而且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能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情況,老師能及時調(diào)整教學過程,好好利用課堂即時生成的資源;更巧妙的是利用多媒體交互強的優(yōu)點,增強了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吸收大量的信息,使高效課堂得以實現(xiàn)。
總之,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無限的資源,更為我們提供了先進的教學手段。作為語文教師,如果能更新自己的理念,加強學習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強化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善于把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充分發(fā)揮其信息量大、反饋速度快、交互性強、形式多樣等優(yōu)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拓寬語文學習的時空,實現(xiàn)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真正體現(xiàn)“輕負擔、高質(zhì)量”的語文教學,讓語文課堂點燃師生激情,煥發(fā)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