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輝
(吉林省公主嶺市黑林子鎮(zhèn)柳楊學校)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至關重要。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閱讀知識體系,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試圖構建高效的習作教學體系,通過找準教師教學的目標定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習作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功底,淺談幾點看法和認識。
1.對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目標是教學的統(tǒng)領和核心,準確制定目標非常重要。當前,小學生作文寫作非常焦慮,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究其原因,就是教師教學的目標定位不準,超階段教學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有的教師片面制定教學目標,在學生一、二年級的時候,就要求學生開始寫作文,有的教師把五、六年級的習作要求指導三、四年級學生。雖然三、四年級的個別學生已經達到了五、六年的水平,但是用高年級標準要求低年級學生,疏忽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需要,使學生難以承受精神壓力和心理的負擔,造成寫作能力沒有進步。
2.對學生的期待過高。有的教師和家長對學生期待過高,希望學生不用學習就天生寫出好文章,這種過高的期待,致使學生長期得不到教師和家長的認可,而喪失習作的興趣和自信。有的教師和家長經常用成人的要求和標準,來看待小學生的作文,對他們嚴加要求,拔苗助長,使學生失去了最初的天性和想象,對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
1.精準制定寫作教學的目標。如果教師能夠想千方、設百計,為學生帶去習作的成功和快樂的體驗,將極大激發(fā)學生對待習作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不斷提高。所以,教師在習作教學目標的設定上,要尊崇快樂至上的原則,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目標,遵照學生學習的意愿,通過愉快的教學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習作動力,獲得寫作情感的體驗。
2.不要刻意追求學生寫作的數(shù)量。量變產生質變有其道理的,但不適合任何教學場合,有的教師奢望學生通過不停的寫作和練筆,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這是極其錯誤的想法。寫作不同于其他學科,一味盲目的追求數(shù)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為寫作是不斷修改、反復錘煉文字的過程,需要通過修改來提升質量,進而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產生質的飛躍。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觀念,不盲目追求寫作的數(shù)量,對語文課本中布置的寫作任務,實行大作文過關制度,對每一篇都精益求精,嚴加要求,對寫作達不到要求的學生,教師要進行講解,使之達到教學的目標。讓學生在每一篇習作中,都能有所得,從中切實獲得知識。
3.要善于挖掘班級中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最好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他會悄無聲息地影響和帶動周圍的學生。小學校園每個班級都有寫作優(yōu)秀的學生,這是習作榜樣的源泉。教師可以把這部分學生作為班級的榜樣,采取優(yōu)秀作文共享的機制,將每次學生寫的作文整合出來,編印優(yōu)秀作文集,使班級優(yōu)秀的作文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另外,教師也可以在班級開辟作文角、名句專欄,讓學生把優(yōu)秀的作文張貼出來,供班級的學生觀看和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班級里優(yōu)秀的寫作者,進而增強向好學生看齊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榜樣的力量激活習作的動力。
4.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優(yōu)秀的寫作高手是善于觀察的,身邊的人或事物等,這些都是學生寫作很好的素材,把這些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之中,不但文章寫的真實,而且還更為細致。因此,教師要善于訓練學生注意觀察事物的能力,通過課堂的有效引導,教育學生課下也要善于觀察,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寫成描述性作文,便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懂得品味生活,生活之中的事例處處充滿了美好,要引導學生把自己所想到的,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描述記錄下來,積累生活之中的點點滴滴,養(yǎng)成分析事物的能力,掌握分析事物的正確方法。
5.要堅持寫作與閱讀相結合。寫作文是一個動筆的過程,但僅僅依靠反復的寫作,不去閱讀固然不行,必須要堅持讀寫結合。閱讀是習作的基礎,兩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尤其是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不僅要會讀,而且還要會運用。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經常性閱讀課外讀物,吸收和積累有益的語言,不斷豐富自身的語言底蘊,在潛移默化之中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總之,教師只有抓住了教學的切入點,才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通過各種方法提高寫作的動力,真正做到為習作服務,為筑牢習作功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