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舉清
(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張莊鎮(zhèn)中心小學)
目前,數學“交互工具”的應用已在全國各地悄悄興起,廣大教師把它作為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它是一種利用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構建的具有良好交互性的學習軟件,適用于“以問題為導向,以自主探究學習為核心”的新型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性學習能力具有重要價值,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與發(fā)散思維的重要保障,是小學數學實踐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
(一)學生本位原則
小學數學開展探究性教學的根本目標是確保學生在充分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舉一反三能力,因此,教師在使用交互工具進行數學教學時,也要堅持“學生本位”的教學原則,鼓勵與啟發(fā)學生多思考、多動腦,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與平臺,鞏固與深化數學知識。
(二)循序漸進原則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繁復,教學項目較多,涉及邏輯思維與辯證思考的內容較多,是許多小學生的學習短板。教師推行研究性學習時切不可急于求成,科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選教學內容,適度使用交互工具,在堅持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基礎上,細致劃分教學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與組織教學活動,使小學生在多樣、形象化、生動化的課堂教學中逐步領悟數學思想與數學知識,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數學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三)整體性原則
在素質教育與新課改教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應以啟發(fā)教育為主,尤其是在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接受能力,既要保障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知識,同時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全面化與系統(tǒng)化。從這個層面上將,交互工具的選擇與使用必須要以保障課堂教學全面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技巧等等為前提,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體系,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有效利用交互工具,滲透數學思想教學
數學思想方法廣泛存在與小學數學內容、解題技巧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有效利用交互工作,慎重選擇教學實力,既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與心理負擔,同時使學生充分掌握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明晰數學基本規(guī)律。比如,在完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等面積計算教學后,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科學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并選擇一些規(guī)范的組合圖形(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梯形與正方形、三角形與正方形等)鼓勵小組成員計算面積,讓學生利用交互工具進行圖形的拆分與組合,使學生學會在主動尋找解題方式的過程中,理清與豐富解題思路,建立化繁為簡、變換與轉化的數學思想。
(二)巧妙利用交互工具,注重對話環(huán)節(jié)的設置
發(fā)掘數學教學新理念與新模式,巧妙利用交互工具,注重對話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與引入,為學生指明數學學習的新方向與新思路。具體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就需要教師主動走進“學生”,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理解情況,通過有效提問的方式,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到除法概念時,教師可以設置具體問題:現(xiàn)在你有六根粉筆,怎么分為三分呢?,讓學生利用交互工具實際操作,獨立解決問題,從而既讓小學數學課堂始終充滿生命力與活力,同時也使學生收獲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三)創(chuàng)新利用交互工具,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
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日常見聞,創(chuàng)新利用交互工作,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從根本上改變一味灌輸數學概念、定理,機械強調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用性。比如,在講到“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虛擬生活情境:“媽媽買了6個蘋果,給了爸爸4個,給了你2個?爸爸比你多了幾個呢?”,“昨天爸爸吃掉了1個蘋果,爸爸的蘋果是不是還比你多?多幾個?”使學生在利用交互工具自主進行多次嘗試,并最終得到答案,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逐漸養(yǎng)成探究性學習與主動性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積極主動地應用交互工具,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思考、主動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探究學習能力,既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fā)展與進步奠定堅持的基礎與前提,更加速了小學數學素質化、現(xiàn)代化、全面化的發(fā)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