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標
在新課改形勢下,“探究”已成為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高頻詞。從教師角度看,它不僅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模式,還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閱讀能力和指導能力;從學生角度看,它意味著學習方式由被動轉為主動,側重于個人文本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主動完成知識的構建;從教學過程看,它要求辯證地處理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的關系,不僅強調了學生要傾聽教師,也強調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珍視探究中學生的個人觀念、獨特感受和體驗。同時,要注重學生之間開展討論、交流與合作??梢赃@樣說,培養(yǎng)探究能力,對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挑戰(zhàn)。
語文閱讀教學以文本為依據(jù),語言是其的核心。巴赫金曾說:“語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而話語是針對對話者而言的。話語,是連結我和別人之間的橋梁。如果它一頭系在我這里,那么另一頭就系在對話者那里。話語是說話者與對話者之間共同的領地?!笨梢姡骄康轿谋镜暮诵?,就要善于運用對話策略。
首先要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對話的興趣。只有擁有了興趣,才會使學生具備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重要任務就在于激發(fā)學生與文本的思想情感之間產生共鳴,從中獲得閱讀的獲得感。由于閱讀經驗等原因的制約,學生在文本解讀探究過程中尚需老師的引導。如果在引導中,教師不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欲望,讓學生產生“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感覺,使對話陷入僵局。
其次要方法多樣,通過對話實現(xiàn)閱讀探究的有效性。探究能力的形成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有極大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不同的文本特點、不同的課堂情景及不同的個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一是情感朗讀。很多教師都重視誦讀,但常常被朗讀技巧所牽制,使學生游離于情感之外,忽視了自身的情感體驗,與文本的對話無法深入。二是討論探究。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就每個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進行交流討論,也可以就某個知識點、文化點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的查找、比較、分析和概括,探究的主題盡可能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體驗需求。如教學魯迅的作品《記念劉和珍君》,教師可以設置“魯迅紀念的目的是什么”“你對劉和珍持什么態(tài)度”“文章敘寫了哪些人,我們怎樣評價這些人”等主題,區(qū)分好問題的層次,組織學生結合各自的閱讀體驗展開討論探究,從而實現(xiàn)“探”有所得。
再次要增加對話深度,實現(xiàn)探究拓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是教者,其實也是讀者;學生是讀者,也可能是教者,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探究中獲得啟發(fā),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研讀文本,善于挖掘探究點,引導學生展開與文本的深度對話。比如,學習《春江花月夜》,我們可以就“月與人生”的關系形成探究點,結合“月”這一自然物象和“人生”這一特殊背景,引導學生體會“明月常在與人生變化無常、生命短暫”的關系,從而深刻理解文本通過自然永恒與生命短暫進行對比而產生的哀愁意味。
德國著名教育心理學教授納特說:“問題最好能引起幾種回答?!庇纱丝梢?,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就要訓練求異思維。它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嘗試一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開放的,正所謂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比如在教學《項鏈》時,我抓住文中唯一議論之處“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化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作為突破口,牽一句而動全文,提出一系列問題:這是一件什么樣的“小事”?真的是小事嗎?怎么理解“小事”可以“成全”或“敗壞”你的一生?一石激起千層浪,對該文本的解讀各有各的見解,不同的思維角度都能結合文本找到依據(jù)并能做合理的闡釋。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探究的深度出人意料。有的學生讀到虛榮心,有的學生讀到誠實守信,有的學生讀到了路瓦栽先生珍愛妻子的寬容大度,有的學生讀到了佛來思節(jié)夫人的真誠善良……各種不同的見解交匯在一起,激發(fā)起求異思維的火花,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得到訓練和強化。
實際上,探究活動是人的生命活動之一,每個人的心里都有尋找“為什么”的內生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币虼?,在探究活動中,如何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至關重要。當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渴望找到他們感興趣的那些現(xiàn)象和問題的解釋和答案時,他們將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并煥發(fā)出強大的內在生命活力。探究正是基于這種成就感的重要手段。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要進一步拓寬探究的形式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借助文本進行探究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事實上,閱讀教學的概念不局限于文本這一種,它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教師要準確理解閱讀教學的概念與外延,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對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條件,讓學生更廣泛地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整合課內外、校內外的閱讀資源,從多方面、多渠道開發(fā)學生的探究潛能。同時,豐富閱讀教學的形式,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譬如,主題式探究,可讓學生就某一主題查找豐富的資料;實踐式探究,可以讓學生走進社會,思考某些重大社會問題;活動式探究,可以指導學生開展讀書會活動,拓展閱讀的空間等。在拓寬探究渠道方面,教師要敢于放手,閱讀內容、探究主題、探究形式都可由學生自我選擇,釋放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的閱讀探究,從根本上開發(fā)好學生的探究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