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政治思潮視域下的晚清小說觀與中華民族自覺*

        2018-02-09 04:56:23許多嬌王文奇
        關(guān)鍵詞:小說

        許多嬌,王文奇

        (1.吉林大學文學院,吉林長春130012;2.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費孝通先生曾指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xiàn)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所形成的?!盵1]民族從自在到自覺,是政治現(xiàn)代性生成的題中之義。中華民族從自在向自覺的轉(zhuǎn)變,發(fā)生在晚清大變局的時空背景中。知識分子作為代表,自覺自發(fā)地推動民族凝聚力,提振民族精神,目標是實現(xiàn)民族自立自強,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政治思潮。這種政治思潮對于之后五四運動的出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構(gòu)建意義深遠。中華民族自覺的思潮在晚清甫一出現(xiàn)就彌散到各個知識領(lǐng)域,并重構(gòu)了晚清小說觀。這里所說的小說觀,與小說實際創(chuàng)作、文學本身并沒有多少關(guān)涉,因為晚清小說觀的重構(gòu)并不是文學意義的,而是政治意義的。在作為政治思潮的小說觀那里,小說不再是文學本身,而成為救國之道,成為形塑中華民族自覺的有效手段。尤其是甲午戰(zhàn)爭之后,中華民族危機更進一步,呼吁通過小說推動中華民族自覺自強已經(jīng)在知識分子中達成了共識。李歐梵指出,“任何一個民族國家的立國都要有一套‘大敘述’,然后才會在想像的空間中使得國民對自己的國家有所認同?!盵2]晚清知識分子已經(jīng)清楚認識到,報刊等流傳廣泛的傳播媒介,小說等通俗易懂的啟蒙載體,對于中華民族的群治,對于強化國民對自己國家的認同,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他們已經(jīng)把小說看成是民族國家立國的“大敘述”之一,并針對這種“大敘述”展開了多層次思考。

        一、民族自覺與小說觀重構(gòu)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小說曾長期得不到重視。在傳統(tǒng)的文以載道的思想中,小說與載道并沒能產(chǎn)生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但是這種情況在晚清的時局中出現(xiàn)了重大的轉(zhuǎn)變,小說的譯介與創(chuàng)作突然空前增多?!巴砬逦膶W的發(fā)展,當然以百日維新到辛亥革命為高潮。僅以小說為例,保守地估計,出版當在兩千種以上。”[3]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態(tài)勢轉(zhuǎn)變,是因為在中華民族自覺的政治思潮之下,小說被看成是有利于群治,有利于提升大眾的民族意識的,小說因而與載道產(chǎn)生了緊密關(guān)聯(lián)。

        1897年,嚴復(fù)與夏曾佑分別署名幾道、別士,在《國聞報》刊發(fā)《本館附印說部緣起》。兩位作者以洋洋灑灑的文字綜論古今,橫跨東西,努力說明小說對啟迪民智、實現(xiàn)民族自強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為從影響民眾的角度來看,小說因其具備情節(jié)性、通俗性等特征比中國的二十四史更具可接近性,因而應(yīng)該大力提倡,“說部之興,其入人之深,行世之遠,幾幾出于經(jīng)史之上,而天下之人心風俗,遂不免為說部所持”,而小說影響人心的功用一旦發(fā)揮,可以產(chǎn)生深遠影響,“今日人心之營構(gòu),即為他日人身之所作。則小說者又為正史之根矣?!盵4]1-11這樣一篇文字直接將曾經(jīng)被視為不入流的小說提升到了與經(jīng)史同等甚或超越經(jīng)史的地位。兩位作者之所以敢如此立論,不是故作驚人語,而是當時的政治思潮已經(jīng)使這種看法變得可以接受。比如同樣在1897年,上海大同譯書局出版的《日本書目志》中有康有為撰寫的《〈日本書目志〉識語》,也認為小說的功用可以與經(jīng)史子集相提并論,“易逮于民治,善入于愚俗,可增七略為八、四部為五,蔚為大國,直隸王風者,今日急務(wù),其小說乎!”[4]13

        與上述的短篇文章相比,梁啟超從1896年到1897年將自己影響深遠的長論《變法通議》在《時務(wù)報》上連載,其中有“論幼學”部分,指出小說“上之可以借闡圣教,下之可以雜述史事,近之可以激發(fā)國恥,遠之可以旁及彝情”[5]54。小說與國家興亡的緊密關(guān)系呼之欲出。在《變法通議·論幼學》中,梁啟超從群治的角度審視小說功用只是開始,此后他在這方面的思考進一步豐富和深入。1902年梁啟超發(fā)表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guān)系》是當時的重要篇章。在該文中,梁啟超開篇即提出“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之后詳細闡釋了小說在影響人心上所具有的四種“力”,分別是“熏”“浸”“刺”“提”,簡化來理解,小說能夠潛移默化影響人,這是熏;能夠長期發(fā)揮效用,這是浸;能夠使人刺激深省,這是刺;能夠使讀者與小說人物代入,提升自我境界,這是提。文章最后梁啟超發(fā)出了擲地有聲的呼吁,“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說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說始?!盵6]864-868新民在這里是一種總括性的宏觀闡釋,是要通過小說的功用將普通大眾也變成有著民族自覺和民族認同的個體。

        晚清知識分子們?yōu)槭裁磿⑿≌f與改良群治、中華民族自覺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呢?這并不是一種先驗性的憑空構(gòu)想,而是一種經(jīng)驗性的總結(jié)分析。這些知識分子在考察歐美、日本等國的民族團結(jié)與國家發(fā)展后認為,小說在其中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中國也應(yīng)將小說作政治之用。1898年梁啟超在《〈譯印政治小說〉序》中稱,“在昔歐洲各國變革之始,其魁儒碩學,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經(jīng)歷,及胸中所懷政治之議論,一寄之于小說?!盵7]1899年,梁啟超還在《飲冰室自由書》中認為,“于日本維新之運有大功者,小說亦其一端也?!盵4]23與梁啟超類似,其它許多知識分子也認為歐美、日本的強大與小說的群治之用關(guān)聯(lián)緊密。如晚清著名小說翻譯家林紓在1901年的《〈譯林〉序》中如此闡釋為什么會把翻譯西方小說作為自己的一生志業(yè),“亞之不足抗歐,正以歐人日勵于學,亞則昏昏沉沉。吾謂欲開民智,必立學堂;學堂功緩,不如立會演說;演說又不易舉,終之唯有譯書。”[4]261903年,商務(wù)印書館刊印《繡像小說》雜志時,在《本館編印〈繡像小說〉緣起》中也秉持了上述思路,“歐美化民,多由小說;榑桑崛起,推波助瀾?!盵4]51

        如果說歐美攜堅船利炮帶給晚清知識分子的初步反思在于器物層面,那么當日本從一個蕞爾之邦成長為能夠在甲午戰(zhàn)爭中擊敗清政府的強國,晚清知識分子的反思則演進到了制度和文化層面。在文化層面上,歐美乃至日本的富國強兵,被歸結(jié)為各國的民族自覺和民族動員,而小說又被認為是各國民族自覺和民族動員的重要載體和推動力量。這種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符合事實的。如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指出,歐洲國家民族凝聚力的生成,源于“新教和印刷資本主義的結(jié)盟,通過廉價的普及版書籍,迅速地創(chuàng)造出為數(shù)眾多的閱讀群眾”,對民族認同形成了長期深遠的積極影響[8],小說當然是安德森提及的“廉價的普及版書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晚清知識分子看到了小說與現(xiàn)代民族主義意識間的關(guān)聯(lián),但他們并沒有對歐美、日本小說與這些國家的民族意識如何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以及產(chǎn)生哪些關(guān)聯(lián)條分縷析,多是粗略概括甚或一筆帶過。還有不甚嚴謹?shù)淖髡咄普撟约核蕾p的某一部日本小說對于日本的明治維新、富國強兵產(chǎn)生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雖然將某一部小說的民族自覺作用夸大或有失實之嫌,但正如上文指出的,小說整體上的群治之用是的確存在的。而晚清這些知識分子們對域外經(jīng)驗的粗疏援引只是佐證自己的觀點,他們的思想核心在于將小說與群治、國民性間建立確定性關(guān)聯(lián)。如邱煒萲在《小說與民智關(guān)系》中指出,“一種小說,即有一種之宗旨,能與政體民志息息相通?!盵4]31曼殊在《小說叢話》中也認為,“欲覘一國之風俗,及國民之程度,與夫社會風潮之所趨,莫確于小說。蓋小說者,乃民族最精確、最公平之調(diào)查也。”[4]80

        有學者曾考察過,在晚清思想界,關(guān)于國民性的提法急劇增多,而這種對于國民性的闡述是“用來發(fā)展中國的現(xiàn)代民族國家理論的”[9],在晚清小說觀中小說與國民性建立了確定性關(guān)聯(lián),也就使晚清小說觀成為中國現(xiàn)代民族國家理論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指出的是,晚清時期的民族國家理論并不是純粹學理意義上的,而是能夠應(yīng)用于實踐、能夠說服公眾的邏輯體系。當小說的群治之用被多層面地展現(xiàn)出來,一些知識分子進一步把小說提升國民性的作用放置在了其他媒介之上,如1906年《〈新世界小說社報〉發(fā)刊辭》中認為,“文化日進,思潮日高,群知小說之效果,捷于演說報章?!盵4]183天僇生在1907年《月月小說》上發(fā)表的評論文章《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guān)系》中也認為“必使愛國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數(shù)之國民而后可。求其能普及而收速效者,莫小說若”[4]264。

        既然小說的功用如此之強,對于提振中華民族的自覺如此有效,一些知識分子又開始思考在小說與教育間建立直接關(guān)聯(lián)的可能性?!吨腥A小說林》雜志從1907年到1908年刊發(fā)了多篇標題醒目的文章,探討相關(guān)問題,如《學校教育當以小說為鑰智之利導》,《普及鄉(xiāng)閭教化宜倡辦演講小說會》,《學堂宜推廣以小說為教書》等,對小說群治之用急切實踐的呼吁可見一斑。當小說由市井之文被提升到載道之文,當小說由自發(fā)訂閱發(fā)展到被認為應(yīng)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折射出晚清短短幾十年間對于民族自覺的強烈渴望。正是這種民族自覺的強烈渴望,使小說的群治之用在知識分子層面形成了普遍共識,并且希望小說的群治之用從潛移默化發(fā)展到立竿見影。

        二、個體改造與民族競爭

        在晚清的政治思潮中,小說被賦予了生發(fā)民族自覺、改良群治的功用,并且希望小說的這種功能能夠迅速轉(zhuǎn)化成現(xiàn)實成效。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是與晚清時期中國知識界已經(jīng)開始普遍接受進化論思想密切相關(guān)的。歐美、日本相對于中國的暫時勝出,被認為是社會進化的結(jié)果,而進化的源泉或者說手段之一就是民族自覺。小說作為民族自覺、改良群治的載體,其應(yīng)該具備具體的改良指向,這樣小說的實踐成效才能夠發(fā)揮出來。那么小說具體從哪些方面可以改良群治呢?1901年,《清議報》發(fā)表署名衡南劫火仙的文章《小說之勢力》中認為,小說的具體功用是“用以醒齊民之耳目,勵眾庶之心志,或?qū)θ巳褐e弊而下砭,為國家之危險而立鑒”[4]32。如果說該篇文章尚屬比較粗泛的議論,那么梁啟超在《新民說》中則給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闡述。

        梁啟超是中華民族自覺思潮中最具代表性的晚清知識分子?!白钤缇哂休^為明確的中國各民族一體融合的‘大民族’現(xiàn)代觀念,且率先在這一意義上使用‘中國民族’和‘中華民族’一詞者,可能均為梁啟超?!盵10]梁啟超的中華民族自覺是放置在世界民族競爭的大勢中生發(fā)出來的。1902年,梁啟超在《論民族競爭之大勢》中講,“今日欲救中國,無他術(shù)焉,亦先建設(shè)一民族主義國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設(shè)適于天演之國家?!盵6]893這種對民族競爭大勢的判定,對于“天演”的認同自然也是進化論思想的一種表征。循著這種“天演”思路,梁啟超開始思考中國的民族性格中有哪些方面需要彌補或提升,以適應(yīng)“天演”。從1902年到1906年,梁啟超不斷以單篇形式在《新民叢報》上發(fā)表議論文章,后來將二十篇論文匯編成冊,形成《新民說》。在《新民說》中,梁啟超最初仍是表達對中華民族自覺的緊迫感,“在民族主義立國之今日,民弱者國弱,民強者國強,殆如影之隨形,響之應(yīng)聲,有絲毫不容假借者?!盵11]之后梁啟超分門別類地論述了應(yīng)該如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內(nèi)部的個體改造。按照胡適的概括,“《新民說》的最大貢獻在于指出中國民族缺乏西洋民族的許多美德……他指出我們所最缺乏而最須采補的是公德,是國家思想,是進取冒險,是權(quán)利思想,是自由,是自治,是進步,是自尊,是合群,是生利的能力,是毅力,是義務(wù)思想,是尚武,是私德,是政治能力?!盵12]

        晚清知識分子的邏輯是,有了新民,新的制度、新的政府、新的國家都能夠隨之形成。如果說泛談小說的群治之功是晚清小說觀中中華民族自覺理念的宏觀部分,那么一旦把新民的具體指向展開,就進入到晚清小說觀中中華民族自覺理念的微觀部分了。晚清知識分子認為通過不同類型或題材的小說指向個人不同方面的刺激、改造或是提升,就能夠針對受眾的不同方面施加影響,當這些影響通過“合群”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就能使中華民族的整體力量獲得凝聚和提升。晚清知識界把小說分成了不同類型,有政治小說、歷史小說、偵探小說、寫情小說、俠義小說、社會小說、冒險小說、科學小說等等。不同作者有時有不同的分類方法,但這些不同的類別都被賦予了個體改造,進而提升民族競爭力的功用。

        政治小說的政治意味極強,這類小說即便在作者那里考慮的也不是情節(jié)問題,而是直接的政治意蘊。如沈惟賢在《〈萬國演義〉序》中言,這類書的作用在于“縱觀歐、亞大勢,考其政教代興之機,富強競爭之界,即黌塾之師,用以發(fā)明事理,啟牖來學,亦于是乎汲汲焉”[4]39。林紓翻譯的《黑奴吁天錄》也被很多評論者直接定性為政治小說,如1904年《覺民》第八期中靈石的《讀〈黑奴吁天錄〉》一文對該小說進行了直接的政治闡釋,“嗟乎!我黃種國權(quán)衰落亦云至矣。四百余州之士,盡在列強之勢力范圍,四萬萬之同胞,已隸白人之奴隸冊籍。我黃人不必遠徵法、美之革命與獨立,與日本之維新,即下而等諸黑人,能師其渴望自由之操,則乘時借勢,一轉(zhuǎn)移間,而為全球之望國矣。”[4]117

        中國原本所沒有的科幻小說、偵探小說在晚清紛紛被譯介進來,也被賦予了各自新民的指向??苹眯≌f在晚清知識分子那里沒有被當成天馬行空的幻想類題材,而被看成是與科學、進化論直接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的,因而當時多稱科幻小說為科學小說。周樹人在1903年的《〈月界旅行〉辨言》中認為作者寫這本科幻小說的政治意義在于“實以其尚武之精神,寫此希望之進化者也”[4]50。1907年《小說林》第一期發(fā)表《〈小說林〉緣起》一文,也稱“西月球之環(huán)游,世界之末日,地心海底之旅行,日新不已,皆本科學之理想,超越自然而促其進化者也”[4]236。偵探小說,以譯介的福爾摩斯探案為代表,曾在晚清掀起過一股閱讀熱潮。偵探小說同樣在晚清的小說觀中被認為具有啟迪民智的作用,如1904年《新民叢報》五十五號載有周桂生《〈歇洛克復(fù)生偵探案〉弁言》,其中認為“泰西各國,最尊人權(quán),涉訟者例得請人為辯護,故茍非證據(jù)確鑿,不能妄入人罪。此偵探學之作用所以廣也”[4]120。

        其它歷史小說、探險小說等,無論是外來譯本,還是本土原創(chuàng),也都被賦予了政治意義。如1906年《月月小說》第一年第一號發(fā)表的《〈兩晉演義〉序》,其中提出“撰歷史小說者,當以發(fā)明正史事實為宗旨,以借古鑒今為誘導”[4]172。林紓在《〈美洲童子萬里尋親記〉序》中定性這類被認為是冒險題材的小說時也說,該小說的意義在于,“泰西之俗,雖父子亦有權(quán)限,虐父不能制仁子,吾支那人一師之則自由矣?!盵4]140

        在對各類小說的評判中,還有兩種觀念在晚清較為普及,一是對于女權(quán)的重視,一是對于尚武精神的提倡。就女權(quán)來看,梁啟超在《變法通議·論女學》中就提出“西方全盛之國,莫美若。東方新興之國,莫日本若。男女平權(quán)之論,大倡于美,而漸行于日本”[5]43。其它一些涉及女性、女權(quán)的具體小說推介中也有著日益清晰的女權(quán)觀。如俞佩蘭在《〈女獄花〉敘》中指出,該小說的積極意義在于講女權(quán),“殷殷提倡女界革命之事,先從破壞,后歸建立”[4]122。臥虎浪士在《〈女媧石〉敘》中說,“各國革命變法,皆有婦女一席。我國今日,亦不可不有陰性之干預(yù)”,當國民蒙昧,需要訓教之時,女性應(yīng)該壯大起來,“我國今日之國女,亦不得不為誕生時代。誕生之,阿保之,壯大而成立之,則又女教育家、小說家操其能事也?!盵4]131這一時期的女權(quán)雖然已經(jīng)涉及男女平權(quán)、女性解放、女性覺醒等話題,但其核心還是在于只有女性的平權(quán)、解放、覺醒等,才能使真正的民族自覺在全民范圍內(nèi)擴展開來。

        對尚武精神的重視就更加具有了急迫的現(xiàn)實意義。自鴉片戰(zhàn)爭之后,晚清知識分子就在落后與挨打之間建立了邏輯關(guān)聯(lián),“兩者在邏輯上是因果關(guān)系,在時間上是先后關(guān)系。”[13]尚武精神的提倡被認為是抵御外侮的直接之道,因而在晚清小說觀中,在各種具體小說的評論和推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討論尚武精神的話題。《水滸傳》在晚清知識界就被重新發(fā)掘、推崇,認為其任俠好義的情節(jié)是尚武精神的實踐,能夠激起中華民族的慷慨之氣。更有許多知識分子的筆名直接將“俠”字嵌入其中,譬如1904年《大陸報》第二卷第五號上載有署名俠民的《〈新新小說〉敘例》一文,直談《新新小說》將“純用小說家言,演任俠好義、忠群愛國之旨,意在浸潤兼及,以一變舊社會腐敗墮落之風俗習慣”[4]125。1905年《時報》發(fā)表的《論小說與社會之關(guān)系》也感慨當時的國人無尚武精神,無復(fù)仇之風,“人民有復(fù)仇之精神,而后其國乃能無外侮。”[4]152

        綜合來看,晚清的小說觀,將各種類型和題材的小說對應(yīng)了相同或差異化的個體改造路徑,希望借助這些路徑的改造,集合而成民族的自強,從而在全球的民族競爭中中華民族能夠獨立自主。但這其間還有一個問題,即中國的知識分子在人口中畢竟占比較少,小說的群治功能要想發(fā)揮,還得考慮到其閱讀的廣泛性,因而對于俗語白話的提倡也就成為晚清小說觀中的又一重要內(nèi)容。

        三、俗語白話與民族動員

        白話文運動雖然要到五四時期才轟轟烈烈地展開,但在晚清的政治思潮中已經(jīng)開始討論俗語白話問題。尤其在小說理論界,更因為倡導小說的群治之用,而將俗語白話問題衍生成了當時小說觀中的重要議題。甚至可以說,是晚清知識界對俗語白話作用的深入思考,為未來白話文運動的展開打下了思想基礎(chǔ)。

        晚清知識分子在推動中華民族自覺的過程中,認識到中國知識傳統(tǒng)中的言文不一致是個大問題。所謂言文不一致,即所說的話與所寫的文章不是同一套文字系統(tǒng),前者為俗語,后者為文言,二者之間的齟齬被認為不利于民族動員。黃遵憲就較早地提出應(yīng)該推崇白話文寫作,梁啟超在《變法通議·論幼學》中也曾指出多用俗語便于理解。具體到小說觀上,梁啟超曾在《小說叢話》中指出,“文學之進化有一大關(guān)鍵,即由古語之文學,變?yōu)樗渍Z之文學是也?!盵4]651902年,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的吳汝綸,在考察日本教育后發(fā)現(xiàn),日本以東京話為國語的做法對于日本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回國后也倡導推行國語,這也推動了知識界對于白話文作用的更多思考。經(jīng)過十幾年的思想普及之后,到1912年管達如在《說小說》中對白話體的推崇更進一步,認為白話體“可謂小說之正宗。蓋小說固以通俗逯下為功,而欲通俗逯下,則非白話不能也”[4]373。

        白話文之所以受到推崇,自然是因為白話文的“通俗逯下”,即普及率更廣,理解起來更容易,諸多著述不約而同地談及了這一問題。除了上文已經(jīng)援引的篇章外,還有如1906年《新世界小說社報》第四期刊載的《論小說之教育》一文,其中指出“小說之教育,則必須以白話。天下有不能識字之人,必無不能說白話之人。出之以白話,則吾國所最難通之文理,先去障礙矣?;蛟唬耗苷f話者,究未必能識字。然使十人之中,茍有一人識字,則其余九人即不難因此一人而知其事”[4]186。白話文具有通俗易懂的特性,是其得到推崇的原因,而通俗易懂的核心指向卻在于更廣泛的民族動員。歐美、日本等國的民族主義生發(fā)過程中,通俗普及性語言的使用也的確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樣的域外經(jīng)驗自然也使提倡白話文者有了更多的論據(jù)佐證。盡管在晚清的實際小說創(chuàng)作和譯介中,以文言或半文半白的方式創(chuàng)作和譯介的仍有不少,但這被認為是傳統(tǒng)知識分子從使用文言向使用白話轉(zhuǎn)變過程中的艱難造成的,而不是說文言依然能夠具有與白話分庭抗禮的地位。脫離開實際的小說寫作或譯介,回到小說觀中,晚清知識分子大多認為小說這種內(nèi)容通俗易懂的群治載體,輔之以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表述方式,不僅是恰切的,而且是勢在必行的。

        白話能夠與民眾建立親近感,使閱讀面更廣,確乎不假,但白話本身也有問題。中國的文言作為傳統(tǒng)士大夫階層或稱知識階層的通用語,在全國范圍內(nèi)是相對統(tǒng)一的。但白話在各地有各地的方言,方言之間并不統(tǒng)一,而且方言與方音是相輔相成的,這就造成地域之間理解彼此的方言比較困難。那么白話該以什么標準通行呢?關(guān)于這一點,晚清知識分子曾經(jīng)掀起過熱烈討論。有人主張要以正音進行語言文字的統(tǒng)一,但這一點也引發(fā)質(zhì)疑,“以吾國省界紛歧,土音各異,其曾受正音之教育者幾何哉?”[4]308還有一種思路來處理這一問題,也就是重建中國的文字系統(tǒng),發(fā)明新的切音字,并形成了切音字運動。主張推行切音字者認為“切音字是一種‘言文一致’的文字,能夠直接反映口頭語言的狀況,說話與識字乃是一體之兩面,易于掌握”[14]。但是由于切音字方案互異,被認為破壞了“書同文”的原則,沒有在當時的政治精英和知識分子中獲得支持、達成共識,因而只是一種“言文一致”的思路而已,在晚清并沒有產(chǎn)生足夠的影響力。當然到了五四之后針對這一問題有更為深入的探討。

        在晚清時期倡導使用白話的報刊中,一般做法是采用常見白話,盡量避免方言的過多介入,比如1895年創(chuàng)辦的《杭州白話報》,1903年創(chuàng)辦的《中國白話報》大體都是采取的這種路數(shù)。采用常用白話減少方言介入的做法,在新聞報道、時評議論中通行無礙。但涉及到小說,一些知識分子則具有了不同的思路。從梁啟超提出小說具備“熏”“浸”“刺”“提”四種力開始,知識分子就認為要真正實現(xiàn)小說的民族動員功效,小說應(yīng)該是能夠深入人心的。而要深入人心,方言的力量就不可低估。因而在晚清知識分子那里,一方面有推廣白話的急切之心,有要求統(tǒng)一國語的訴求,因為統(tǒng)一國語是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重要標志;另一方面又因務(wù)實性考慮,尤其是衡量小說用語的感染力時,又存在著對方言寫作的認可,如楚卿在《論文學上小說之位置》中指出,“中國文字衍形不衍聲,故言文分離,此俗語文體進步之一障礙,而即社會進步之一障礙也?!抑袊袢?,各省方言不同,于民族統(tǒng)一之精神,亦一阻力,而因其勢以利導之,尤不能不用各省之方言,以開各省之民智?!盵4]64

        不管晚清知識分子在俗語白話的推廣普及上有哪些細節(jié)上的歧見,但是大家主張通過俗語白話這種可親可感的文字方式實現(xiàn)民族動員最大化的訴求是一致的。晚清思想家們對于俗語白話作用的論證亦可看成是現(xiàn)代語言民族主義自覺的生成。在具體小說的評介與推廣中,一些作者也把這種語言民族主義意識嵌入其中,如1905年出版的譯本偵探小說《母夜叉》中有作者評語為,“現(xiàn)在的有心人,都講著那國語統(tǒng)一,在這水陸沒有通的時候,可就沒的法子,他愛瞧這小說,好歹知道幾句官話,也是國語統(tǒng)一的一個法門。我這部書,恭維點就是國語教科書罷?!盵4]157在晚清的小說觀中,俗語白話的功用已經(jīng)與民族動員建立了直接關(guān)聯(lián),這種關(guān)聯(lián)到后來的五四時期進一步發(fā)展,對于中國通用國語的生成產(chǎn)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晚清時期的小說觀不是指向小說這一文學體裁本身的,對于文學的強調(diào)遠遠不及對于政治思想的強調(diào),因此這一時期的小說觀更是政治思潮的一部分而非文學評論。夏曾佑曾在《小說原理》一文中指出,非士大夫階層,“欲求輸入文化,除小說更無他途。其窮鄉(xiāng)僻壤之酬神演劇,北方之打鼓書,江南之唱文書,均與小說同科者。先使小說改良,而后此諸物,一例均改。”[4]61小說在晚清政治思潮的視域下,它是中華民族自覺的載體,在很多思想家那里,小說同打鼓書、歌曲、戲劇、平話是一樣的,都能夠推動中華民族自覺,只是小說較其它幾種方式更具傳播和動員的優(yōu)勢,才在晚清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小說觀,一種獨特的以小說視角切入?yún)s意在中華民族自覺自立自強的政治思潮。

        參考文獻:

        [1]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1.

        [2]李歐梵.中國現(xiàn)代文學與現(xiàn)代性十講[M].上海:復(fù)旦大學出版社,2005:9.

        [3]王德威.想象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M].天津: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6:4.

        [4]陳平原,夏曉虹.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1897年—1916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5]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5.

        [6]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5.

        [7]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5:238.

        [8]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吳叡人,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9.

        [9]劉禾.語際書寫:現(xiàn)代思想史寫作批判綱要[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65.

        [10]黃興濤.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60-61.

        [11]梁啟超.新民說[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10.

        [12]胡適.四十自述[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6:54-55.

        [13]相藍欣.傳統(tǒng)與對外關(guān)系[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7:1.

        [14]王東杰.“聲入心通”:清末切音字運動和“國語統(tǒng)一”思潮的糾結(jié)[J].近代史研究,2010(5):84.

        猜你喜歡
        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jīng)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日韩国产有码精品一区二在线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精品91|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视频| 人妻少妇猛烈井进入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白白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久久半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 青青青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碰| 给我播放的视频在线观看| 女优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四川老熟女下面又黑又肥| 久久精品爱国产免费久久| 国产亚洲日本精品二区|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免费| 亚洲最大av在线精品国产| 又色又爽又黄高潮的免费视频| 老熟女多次高潮露脸视频| 男女发生关系视频网站| 青青草骚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 丁香婷婷六月综合缴清| 7m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女同|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国产午夜福利av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