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5·12是個極為特殊的日子,十年前的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區(qū)遭受有史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強烈地震,為緬懷這傷痛的一天,國務院決定將5月12日定為國家防災減災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績,防災減災綜合能力不斷提升,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要求樹立安全發(fā)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為人民創(chuàng)造良好生產生活環(huán)境。
當前即將進入主汛期,從全國情況來看,地質災害災情險情已出現增多趨勢。經省氣象局分析預計,2018 年浙江省氣候年景偏差,氣象災害偏重,臺風影響重于去年,梅汛期強降雨維持時間和覆蓋范圍大于去年,局地強對流災害和強降雨引發(fā)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較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已到了關鍵時期,各地務必要早動員、早部署、早落實、早防范。務必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資源部要求,全力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
防患未然,未雨綢繆。做全、做細、做足前期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發(fā)生的機率。加強監(jiān)測預警。建立精細化監(jiān)測預警體系,切實提升地質災害監(jiān)測預警科技水平。全面排查隱患。進一步完善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三查”制度。完善應急預案體系,進一步加強預案演練。建立臨災避險網格化管理體系,全面提高災情隱情的應急處置能力。
齊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方案,密切協(xié)同配合,狠抓工作落實,突出聯動、聯防、聯辦。強化防災共同責任體系建設,全面落實政府主體責任,進一步敲實各部門工作職責,形成工作合力。國土資源部門作為地質災害預測、預防的主要責任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與氣象、水利等部門的聯合會商,實時共享氣象、水文監(jiān)測預報信息和災害監(jiān)測預警信息,及時發(fā)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要充分發(fā)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作用,群專結合,充分利用各種預警信息發(fā)布手段,第一時間預警到村、到戶、到人,切實解決預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問題,做到預警信息發(fā)布全覆蓋。接到預警信息或發(fā)現地質災害前兆后,要協(xié)助當地政府第一時間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qū),加強對已轉移人員管理和安置。
2018 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 40周年,是建設“兩個高水平”、實施“十三五”規(guī)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是“八八”戰(zhàn)略15周年。我們要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tài)減災和非常態(tài)救災相統(tǒng)一,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防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的重要思想指導下,進一步增強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加強防災減災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實施好這一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