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新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樹立四個意識是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特別是樹立核心意識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為什么要樹立核心意識?綜觀歷史,立足當前,深入研習,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下三方面。
有國際社會革命挫折的歷史教訓?;仡櫄v史,19世紀的巴黎公社為什么只短短生存62天?就是由于政權誕生后,沒有及時建立適應新社會制度需要的政治體制和軍事領導體制,形成穩(wěn)定的、權威的領導核心,造成公社行政管理和軍事工作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造成政令、軍令不統(tǒng)一,導致革命隊伍內(nèi)部摩擦不斷、糾紛不止,消弱了革命力量,最后走向失敗。事實恰如恩格斯所說,“巴黎公社遭到滅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權威?!痹?0世紀90年代初,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政權會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是這個黨的民主集中制被拋棄了,政治紀律被動搖了,黨中央權威沒有了,有威望的領袖缺失了,“誰都言所欲言、為所欲為”,地方擾亂中央,黨內(nèi)思想混亂、紀律松弛,在這種情況下“轟然崩塌”也就成為難以逃脫的命運。正好印證了列寧所說,“造就一批有經(jīng)驗、有極高威望的黨的領袖是一件長期的、艱難的事情。但是做不到這一點,無產(chǎn)階級專政、無產(chǎn)階級的‘意志統(tǒng)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有我黨成長及社會主義建設的經(jīng)驗力證。自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興起了波瀾壯闊的革命運動,但這場革命受盡風雨和考驗,期間由于缺少領導核心,幾乎葬送我黨命運。在遵義會議之前,我黨一大到六大,陳獨秀五次獨攬領導權,向忠發(fā)六大掛名領導,期間“左”右傾思想泛濫,中央領導核心力量薄弱,缺少真正意義的領導核心,使得我黨遭受一次又一次浩劫。遵義會議后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我黨開始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從此中國革命便煥然一新,直到取得最后勝利。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黨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國家建設,以毛澤東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承受了1960年蘇聯(lián)援建專家撤退的沖擊,1956年取得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1958年盡管我黨開展大躍進運動,仍然艱難度過三年困難時期,取得不少建設成就。直到1966年,毛澤東錯誤發(fā)動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被少數(shù)反革命集團利用,實際上弱化了黨中央的領導核心作用,給中華民族帶來嚴重災難。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確立了以鄧小平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發(fā)揮領導核心作用,扭轉(zhuǎn)乾坤,力挽狂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正如小平同志所說,“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
有新時代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現(xiàn)實需要。一是樹立核心意識是由黨的組織原則決定的。黨是根據(jù)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tǒng)一整體。核心意識是個人服從組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重要體現(xiàn)。二是樹立核心意識是我國所處歷史方位決定的。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既意味著我們已經(jīng)積累起促成質(zhì)變的歷史性成果,也意味著我們到了最艱巨的攻堅階段,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重大挑戰(zhàn)、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在這關鍵的節(jié)點上,要決勝民族復興大業(yè),需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作保障。三是黨的領導核心是經(jīng)受實踐檢驗的。特別是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領導核心的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革。事實證明,該核心具有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具有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天下至德,莫過于忠?!比魏我幻艺\的黨員干部,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始終堅持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在全黨的核心地位,是實踐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是全黨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我們既要對領導核心充滿信心,又要與領導核心保持同心,做到忠誠于核心,維護核心,看齊核心。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時刻聽從號令,處處維護領導威望,緊跟領導步伐,擼起袖子,鼓足干勁,腳踏實地,奮力拼搏,以實際行動,決勝民族復興大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