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林 肖堅 陳文新 王合兵 陳基鋮 張茂泉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索乳房整形技術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2012年3月—2014年4月間于該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自愿原則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1組為對照組均接受常規(guī)乳腺癌保乳手術,納入患者28例。另1組為觀察組,該組患者均在接受保乳手術中應用乳房整形技術,納入患者32例。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對比兩組患者術后2年隨訪的復發(fā)情況,將所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 術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機率分別為25.0%、18.8%,局部復發(fā)率分別為7.1%、6.3%,兩者的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對乳房美容效果滿意率分別為75.0%、93.8%,觀察組更具優(yōu)異性(P<0.05)。結論 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應用乳房整形技術不會對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造成明顯影響,而且可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乳房美容效果,提高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降低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機率,故值得在臨床加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 乳房整形技術;乳腺癌;保乳手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12(a)-003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mmoplasty for breast conserving treatment.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voluntary princip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the mammoplasty,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of patients after two-year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ies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25.0% and 18.8% after surgery, and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was respectively 7.1% and 6.3%,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P>0.05), and the satisfactory rate of breast cosmetic effec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75.0% and 93.8%(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ammoplasty for breast conserving treatment cant impose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effect, greatly improve the breast cosmetic effect, improve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to treatment effec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medical dispute,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ammoplasty; Breast cancer; Breast conserving; Application effect
乳腺癌是女性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近年來該病癥的發(fā)病機率更有明顯提升。該病癥不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而且也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保乳手術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較為常用的手術方法,但有相關資料顯示約有24.6%的患者并不滿意手術后的乳房美容效果,甚至可能因此引發(fā)醫(yī)患糾紛,損傷醫(yī)院形象[2-3]。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乳房整形技術被應用于乳腺癌保乳手術當中。此次研究將以隨機選擇2012年3月—2014年4月間于該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和探索乳房整形技術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該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腫瘤直徑不足3 cm,(腫瘤直徑在3 cm以上的患者進行術前新輔助化療,化療后腫瘤直徑低于3 cm的患者也可入選)。②腫瘤未位于乳房中央?yún)^(qū)域且距離乳頭乳暈的距離在2 cm以上。③患者術前影像學檢查診斷未發(fā)現(xiàn)患側腋下有明顯腫大淋巴結。④可接受術后補充放射治療。⑤同意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jù)自愿原則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1組為對照組均接受常規(guī)乳腺癌保乳手術,納入患者28例。另1組為觀察組,該組患者均在接受保乳手術中應用乳房整形技術,納入患者3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2~71歲,平均年齡為(54.2±2.4)歲?;疾r間:1~15個月,平均患病時間為(4.4±1.2)個月。24例為已婚,4例為未婚。觀察組:患者年齡:32~71歲,平均年齡為(54.2±2.4)歲?;疾r間:1~14個月,平均患病時間為(4.3±1.5)個月。27例為已婚,5例為未婚。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基礎病例資料,結果均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存在明顯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①手術切口的選擇:合理選擇手術切口,綜合考慮患者的乳房大小、下垂程度以及腫瘤的大小、位置等等。對照組患者中9例患者采取單切口,19例在乳房、腋窩處做雙切口。觀察組中腫瘤位置位于乳房上半部的患者可選擇弧線或平行四邊形切口,若腫瘤位置在外下方則可使用“J”形或“L”型手術切口。若腫瘤位置在上部且靠近乳暈則可采用蝙蝠翼狀的手術切口,若腫瘤位置在下象限位置則可為患者采用乳房下皺襞切口。②腫瘤切除的范圍:正常手術應將腫瘤周圍約1~1.5 cm的正常組織一并切除,在切緣的各個方位與表面部位縫線進行標記,手術過程中要確保各個切緣位置無腫瘤殘留。③對腋窩淋巴結的處理:采用美藍示蹤法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未存在轉移的情況的患者不做腋窩淋巴結清掃,存在轉移的患者則要行患側腋窩淋巴結清掃。④乳腺修復:觀察組患者對患者采用乳房整形技術進行乳腺缺損修復,如采取局部皮瓣或脂肪筋膜瓣轉移、乳腺組織腺蒂瓣轉位、背闊肌肌瓣法、雙環(huán)縮乳成型以及殘留腺體直接縫合等方法,具體方法的選擇要依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對照組患者則不進行該項治療,術后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②對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術后隨訪,統(tǒng)計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復發(fā)情況。③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治療時間及局部或者區(qū)域淋巴結腫瘤復發(fā)跡象。④采用自制量表評價患者對美容效果的滿意度,量表中共設有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等選項,以非常滿意+滿意計算總滿意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于觀察組與對照組組間對比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數(shù)據(jù)間比較行χ2檢驗。將均數(shù)±標準差(x±s)作為計量資料表示方法,數(shù)據(jù)間的對比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對比分析
觀察組4例出現(xiàn)乳頭乳暈感覺減退,2例出現(xiàn)患側上肢淋巴水腫,并發(fā)癥發(fā)生機率為18.8%,隨訪結果顯示局部復發(fā)率為6.3%,上述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治療時間及及局部或者區(qū)域淋巴結腫瘤復發(fā)跡象
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治療時間為(6.49±1.21)d,且并沒有局部或者區(qū)域淋巴結腫瘤復發(fā)跡象,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2.3 兩組患者對乳房美容效果滿意度的對比分析
觀察組32例患者中30例患者對乳房美容滿意效果表示滿意,總滿意率為93.8%,與對照組的滿意率相比具有顯著提高(P<0.05),見表4。
3 討論
乳腺癌是女性較為高發(fā)的惡性腫瘤類型,其發(fā)病年齡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不僅為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影響,若未能得到及時治療也會造成患者生理缺失,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多以化療及手術治療為主,隨著臨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手術治療方法逐漸發(fā)展為改良根治術以及保乳手術,對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保乳手術是患者更為傾向的治療方法。但該種傳統(tǒng)保乳治療方法存在術后乳房美容效果不佳的不良情況,故在保乳治療中為患者實施乳房整形治療十分必要[4-5]。
目前臨床用于乳腺缺損修復的乳房整形技術較多,臨床應依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選擇,以便提高術后乳房美容效果,提高患者對乳房修復效果的滿意度。一般而言對于乳腺缺損較小的患者可將缺損部位四周的腺體進行游離后直接縫合,但若縫合存在一定困難,則可進一步將一定范圍內的乳腺組織腺蒂瓣進行游離,之后再進行乳腺缺損修復。對于腫瘤位置處于乳房內側的患者可為其進行皮下腺體瓣法對缺損部位進行修復。對于乳房體積相對較大的患者則可采用乳房縮小的方式進行腺體修復。若患者屬于象限切除則可選擇背闊肌肌皮瓣法或側胸部皮下脂肪筋膜組織瓣法進行修復[6-8]。
在該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單純進行了保乳手術治療,而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合理選擇乳房整形技術為患者進行治療。從研究結果來看兩組患者在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局部復發(fā)率方面無明顯差異,觀察組在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達18.8%,與李薇晗等[5]研究結果(17.5%)大致相當,在局部復發(fā)率上為6.3%,也與李薇晗等研究結果(7.2%)相差無幾,該研究中觀察組未見一例出現(xiàn)局部或者區(qū)域淋巴結腫瘤復發(fā),可能與采用整形保乳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較大范圍地切除腫瘤周邊組織有關,但對比我們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治療時間及局部或者區(qū)域淋巴結腫瘤復發(fā)跡象及其對乳房美容效果滿意率則顯示觀察組更具優(yōu)異性,觀察組總體滿意率達93.8%,與唐亮等[4]研究結果(94.2%)大致相當,充分說明該技術的優(yōu)越性。該次研究結果充分顯示了保乳手術中應用乳房整形技術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應用乳房整形技術不會對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造成明顯影響,而且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乳房美容效果,提高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降低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機率,故值得在臨床加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康驊,朱江,海濤,等.乳房整形技術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5,35(9):917-921.
[2] 朱江,康驊,海濤,等.乳房整形技術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J].癌癥進展,2013,41(5):392-399.
[3] 涂陽君,曾德浩,陳兵,等.乳房整形技術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4,37(22):2178-2181.
[4] 唐亮,張菊芳.乳房整形技術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可行性及其對美容效果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4,45(10):164-166.
[5] 李薇晗,雷睿.應用整形外科技術對乳腺癌患者保乳手術治療的效果評價[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5,32(4):637-639.
[6] 李如杰,范鵬舉,周超,等.乳腺癌保乳手術中乳房整形技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9):60-62.
[7] 于芷晗,常鐵君,曲巖,等.整形外科技術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醫(yī)學與哲學,2016,17(2 B):51-52.
[8] 姜大慶,謝賢鑫,趙林,等.乳腺外科整復術在乳腺癌保乳根治術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6,42(9):1380-1384.
(收稿日期:2017-09-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