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麗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前后血清肌鈣蛋白T、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變化和預后相關性。方法 選44例患者對比觀測。結果 介入治療后效果顯著。結論 對該病患者可行介入治療
【關鍵詞】治療;冠心??;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2..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飲食結構發(fā)生巨大改變,冠心病患者的發(fā)病人數也呈現出逐年增長態(tài)勢。炎癥反應貫穿冠心病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有決定性作用[1]?;诖?,我院特開展此次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間收治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44例作為研究組,其中有男性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從37歲到71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7.1±5.5)歲。入選患者均符合臨床對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并接受心電圖檢查確診,所有患者心功能在II級到III級,術前檢查心肌鈣蛋白T反應正常,排除急性感染患者、其他心臟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手術治療。選取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44例體檢者作為對比組,其中男、女分別為22例,年齡為33~69歲,平均年齡為(44.3±3.2)歲。兩組參加者臨床基本資料經嚴格比較,未見明顯差異。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均接受PCI手術,采用碘海醇造影劑進行造影,完成支架植入,手術全程均予以給藥治療。選入研究的88例研究者均接受治療前、后的血清肌鈣蛋白T、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兩組患者的cTn-T,hs-CRP水平進行比較,同時比較44例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療前、后的cTn-T,hs-CRP水平。
介入治療后,24 h內,患者的 hs-CRP>3.0 mg/L,cTn-T>0.1 mg/mL則設為1組,兩種指標水平不滿足1組入選條件的患者均設為2組,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后住院期、術后1年隨訪期的心臟惡變事件概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1)研究組患者的hs-CRP明顯異常,兩組患者臨床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研究組患者經介入治療后,hs-CRP和cTn-T數據較治療前明顯增高,治療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44例冠心病患者中入選1組的共有21例,入選2組的共有23例。在所有患者住院治療期間,1組患者出現急性冠脈閉塞、頑固性心絞痛等事件的發(fā)生率為18.1%(4/22),與此同時,2組的心臟病事件發(fā)生率為4.5%(2/22),兩組患者治療數據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隨訪期間,1組患者心臟疾病發(fā)生率為27.2%(6/22),明顯高于2組的13.6%(3/2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探 討
冠心病的病情發(fā)展程度與患者體內炎癥有著密切聯系,hs-CRP是用于獨立評估冠心病危險因素的重要參照指標,能夠作為預測患者冠心病病情嚴重程度的關鍵因素,而且hs-CRP又可以作為臨床評估冠心病穩(wěn)定性的重點參照標準,這是因為該指標可以充足的反映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活躍度。血清肌鈣蛋白T是反映患者心肌細胞損傷的重要因素,一旦患者血清中的cTn-T水平出現異常升高,很有可能是因為患者心肌細胞已經大幅度壞死。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的hs-CRP指標和cTn-T指標明顯異于健康體檢者。這些研究數據說明,采用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的冠心病患者雖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療效,但患者心肌細胞損傷并沒有得到完全改善,這可能是因為患者接受微血管再灌注而發(fā)生心肌細胞損傷或微血管堵塞、微血管痙攣等,其發(fā)生因素與術后用藥、心臟支架、球囊擴張等有著密切關系。PCI術是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的首選方案,但是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手術后,hs-CRP,cTn-T兩種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這可能會增加患者血管腔再狹窄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療后,體內cTn-T ,hs-CRP水平經臨床檢測能夠有效反映患者心肌細胞壞死嚴重程度,對術后預后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 磊,劉先霞,張遠生.冠心病患者PCI手術圍術期發(fā)生心肌損傷的相關因素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5,26(15):2218.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