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華
(中致社會發(fā)展促進中心,北京 100071)
2017年12月3-5日于浙江省烏鎮(zhèn)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烏鎮(zhèn)峰會”高度關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在這次峰會上設立了20個分論壇,其中之一就是“守護未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確,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網絡已是人們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根據國際電信聯(lián)盟的數(shù)據,截至2017年,全球大約有36億人在使用網絡;過去17年間(2001-2017),全球使用互聯(lián)網的人數(shù)從8%增長到48%;過去10年間(2007-2017),全球使用移動數(shù)據寬帶的人數(shù)從4%增長到56.4%[1]。在中國,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7.31億。在這些使用網絡的人群中,兒童和青年人占有很大比例。有四分之一的使用者為15-24歲的兒童及青年人,占到了該年齡段人群的71%。19歲以下的青少年網民約占全體網絡的21%,達1.5億[2]。在歐盟,2008年時便有75%的6-17歲兒童在使用網絡[3]。在美國,2007年時就有93%的兒童使用網絡[4]。另外,在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同時,利用手機上網的青少年人數(shù)也大幅度增加。據2016年中國少先隊事業(yè)發(fā)展中心等單位發(fā)布的《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擁有自己的手機,其中近九成使用過手機上網,網絡信息獲取的途徑進一步加大。兒童在使用網絡人群中占比例很大,網絡在給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和風險。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和服務樞紐,將虛擬和現(xiàn)實進行有效交融,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網絡在空間上的無邊界性、時間上的瞬間性和虛擬社群的較強交互性,使得信息傳播更加即時、隱密,以至于大量虛假、淫穢色情、反動、迷信、邪教、恐怖暴力、賭博、誹謗、謾罵等網絡不良信息蔓延到生活中,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一)互聯(lián)網技術下的內容和交流風險
互聯(lián)網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人們可以在網絡上獲得不同種類、不同內容的信息。在這些信息中,往往存在著一些對兒童身心發(fā)展不利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內容和信息。根據共青團中央發(fā)布的《2016互聯(lián)網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危害分析白皮書》顯示,有近80%的兒童通過電腦、手機等接觸過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5]。另根據《2016年互聯(lián)網不良信息對青少年危害分析年度報告》顯示,淫穢色情信息是兒童接觸不良信息的主要形式,舉報淫穢色情信息的數(shù)量占到了舉報總量的76.3%[6]。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極大方便人們的交往,人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等隨時隨地和他人開展交流。然而兒童在開展交流的過程中可能遭受網絡欺凌,遇到別有用心的陌生人等。網絡欺凌,是利用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實施的欺凌,是欺凌行為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表現(xiàn)。網絡欺凌問題受到許多國家關注,也有相關研究和措施。美國國家數(shù)據顯示,12-18歲的兒童中有21%的學生遭受過網絡欺凌[7]。菲律賓教育部公布,7-12歲的兒童中有30%的兒童是網絡欺凌的受害者[8]。馬來西亞教育部在全國兒童網絡安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三分之一的兒童在網絡中遭受過欺凌[9]。另外,互聯(lián)網的匿名特點給了犯罪分子以可趁之機。他們隱藏自己的身份,通過網絡認識兒童,和兒童開展互動交流,進而實施性侵、拐賣、詐騙等行為。
(二)隱私和信息安全風險
互聯(lián)網的開放性、傳播的廣泛性,使得個人信息在網絡中被迅速的傳播。人們通過社交媒體、使用網站,不斷地向他人、向網站交出自己的隱私。登陸注冊各類網站都需要填寫個人信息,由于網站缺乏相應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個人信息安全就面臨著極大的威脅。姓名、位置、住址、出生日期、聯(lián)系方式、賬號名稱、身份證號碼、肖像、賬號密碼、銀行卡信息等個人信息被泄露,導致各類的垃圾短信、郵件、電話盛行,他人冒名辦卡透支,存款被取,個人名譽無端受損等。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54%的網民認為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嚴重,84%的網民曾親身感受到由于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不良影響[10]。而未成年人,由于缺乏對個人隱私保護的意識,在使用網絡時更容易按照網站或他人的要求,泄露個人隱私。
(三)與網絡消費有關的風險
兒童可能在網絡中有簽訂合同、購買商品或服務等行為,在開展這些活動過程中,兒童可能面臨著一些風險,諸如兒童經常收到有關推銷產品的短信或電話,收到要求支付款項的信息,在淘寶等購物網站上買東西受騙、通過網絡獲取違禁產品等。騰訊的“兒童網絡保護大調查”顯示,網絡詐騙成為中國兒童在上網過程中遭遇的最大風險之一,發(fā)生比例占到了調查總人數(shù)的61%[11]。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中國高中生中,有42.3%的人在網上收到過虛假的付款請求,有17.7%的人曾在網絡購物中被騙[12]。另外,網絡中充斥著與兒童身心不相適應的廣告內容,諸如煙酒廣告、約會廣告等,引誘兒童購買相關產品。在美國,200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0%的青少年能夠在網絡中成功購買香煙[13]。
(四)互聯(lián)網引起的兒童犯罪
2017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對未成年人案件特點、成因等進行了調研分析,據法官介紹,“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大多與網絡具有直接或者間接的聯(lián)系”。另據了解,有54%的被害人因為網絡交友并與網友見面而遭遇性侵,此類被害人年齡段集中在15-18歲。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因網絡而起。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青少年可以用極低的成本獲得不良信息、習得犯罪手段甚至購買犯罪工具,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有的青少年以網絡為工具或媒介,通過社交軟件結交他人,借交友名義實施犯罪或召集、組織他人犯罪,甚至出現(xiàn)雇兇殺人的情形;還有的青少年受一些網絡游戲的影響而崇尚暴力,為湊錢打游戲、上網而實施了搶劫、盜竊等犯罪行為,受到法律的嚴懲……可以說,網絡空間已成為青少年保護的新領域,網絡成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徑,需要引起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的關注。
(一)兒童在網絡社會同樣享有《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的權利
《兒童權利公約》第17條要求國家“確認大眾傳播媒介的重要作用,并應確保兒童能夠從多種的國家和國際來源獲得信息和資料,尤其是旨在促進其社會、精神和道德福祉和身心健康的信息和資料”。2003年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上,各國政府在《日內瓦宣言》中承諾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應當尊重兒童的權利,并為兒童提供保護;并要求信息社會下的各類相關方都應該為任何形式的兒童侵害,諸如戀童癖、兒童色情和性剝削、拐賣兒童等制定法律,采取適當措施。在2005年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所達成的《突尼斯承諾》中,政府承認信息技術在保護兒童和促進兒童發(fā)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政府在信息社會下仍要保護兒童免受侵害并保障兒童的權利;在高速發(fā)展的信息社會仍要以兒童最大利益原則為首要考慮。歐洲委員會在2014年出臺的《歐洲委員會部長委員會關于網絡用戶人權指南的建議》中指出,人權和基本自由在網絡社會中同樣適用;此外,作為兒童和青年人,還有權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獲得特殊保護。
(二)特別關注兒童網絡色情問題
互聯(lián)網下的兒童性侵害問題目前受到了許多國際、地區(qū)和機構的關注?;ヂ?lián)網的發(fā)展便利了兒童色情材料的廣泛傳播,便利了侵害人獲取、觀看、傳播、分享兒童色情材料。根據INHOPE(目前全球比較有影響力的關注兒童網絡問題的非政府組織)2014年的報告,全球大約有89 758個網站中存在兒童色情相關信息[14]。2016年,Internet Watch Foundation (目前全球比較有影響力的關注兒童網絡問題的非政府組織)接到的舉報中,有57 335個網站確認存在兒童色情信息,而這些色情信息中,又有53%的色情內容涉及10歲以下的兒童[15]。
面對如此大量的兒童色情信息,許多國際、區(qū)域組織及國家都開始著手處理這一問題,并建立了相關機制?!秲和瘷嗬s關于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制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即第2任擇議定書)特別注意互聯(lián)網下的兒童性侵問題,在序言中提出,“關注互聯(lián)網和其他不斷發(fā)展的技術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兒童色情制品并回顧打擊互聯(lián)網上的兒童色情制品國際會議(維也納,一九九九年),特別是它作出的要求在全世界范圍內對兒童色情材料的制作、傳播、出口、播送、進口、蓄意占有和宣傳予以刑事處罰,并強調各國政府與互聯(lián)網工業(yè)間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與伙伴關系的重要性”。2014年,WePROTECT全球聯(lián)盟(“WePROTECT Global Alliance to End Child Sexual Exploitation Online”,我國已在2017年加入)在英國政府的倡導下建立,旨在保障兒童免受網絡性剝削和性虐待,目前加入該聯(lián)盟的成員包括70個國家政府,20個全球信息技術企業(yè)以及17個有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建立了國際兒童性剝削圖片數(shù)據庫(“International Child Sexual Exploitation image database”),旨在通過照片上傳數(shù)據庫,進行比對分析,發(fā)現(xiàn)受害人、侵害行為地、侵害人,并對侵害人在相應國家提起訴訟。截至2016年10月,49個國家都鏈接了該數(shù)據庫。2004年,歐洲委員會通過《網絡犯罪公約》(截至2016年12月,52個國家批準生效該公約),其中的第九條專門規(guī)定了網絡兒童色情問題,要求“各方應當建立必要的國內刑法體系,對故意非授權的下述行為采取立法和其他措施:a.制造兒童色情內容并以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發(fā)布為目的;b.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提供兒童色情內容;c.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發(fā)布或傳輸兒童色情內容;d.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為個人或他人獲取兒童色情內容;e.在計算機系統(tǒng)或計算機數(shù)據存儲介質中持有兒童色情內容”。并規(guī)定了兒童色情內容包括“a.未成年人進行明顯的性行為;b.類似未成年人進行明顯的性行為;c.現(xiàn)實的描述未成年人進行性行為的圖像”。
(三)注重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
考慮到兒童的弱勢地位,預防、處理兒童在互聯(lián)網中所面臨的風險離不開各利益相關方的努力。兒童的弱勢地位決定了兒童需要來自國家、民間社會、家長及老師等各方的保護。近年來的諸多有關兒童問題中都要求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例如,《日內瓦宣言》中提到,在構建包容的信息社會時,所有利益相關方扮演重要角色。確認“各國政府,以及私營企業(yè)、民間社會和聯(lián)合國以及其他國際組織在促進信息社會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責任”。建立以人為中心的信息社會需要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合作。WePROTECT全球聯(lián)盟所開發(fā)的保護預防處理兒童性侵模式中,要求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司法機關、社會組織、工業(yè)企業(yè)以及媒體五方采取相應措施,保障孩子免受性侵害。另外,在2014年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的《工商業(yè)與人權:實施聯(lián)合國“保護、尊重和補救”框架指導原則》確認了工商企業(yè)對尊重和保障人權負有責任[16]。這要求企業(yè)在開展活動時應當保障兒童權利、避免其權利受到侵害。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利益相關方在采取措施對兒童提供保護時要注意兒童利益的最大化以及賦權兒童。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是《兒童權利公約》所規(guī)定的四項基本原則之一,要求“關于兒童的一切行動,不論是由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當局或立法機關執(zhí)行,均應以兒童的最大利益作為一種首要考慮”。信息社會世界高峰論壇2003年成果文件《突尼斯承諾》中便要求各國在采取措施保障兒童免受網絡不良侵害時優(yōu)先考慮兒童最大利益。賦權兒童是國際社會在涉及網絡問題時提出的一個解決思路。這是因為,無論各方主體提供如何完善的保護,但只要兒童還在使用網絡,就無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陌生人和與其年齡不相適應的信息。因此,需要通過賦權兒童,讓兒童明白正確的上網行為方式,了解網絡可能面臨哪些風險,進而增加兒童利用網絡受益的能力,降低兒童在網絡中受到侵害的風險。
另外,利益相關方在為兒童提供保護時還要遵循比例性原則,保護兒童免受網絡不良內容、行為侵害的同時讓兒童享受網絡帶來的積極效益。利益相關方在采取一些保護兒童的措施時可能會與兒童享受其他權利之間產生沖突。例如,家長在家庭電腦上設置攔截信息的軟件可能對兒童通過網絡獲取信息造成一定限制。此時,就需要注意平衡給兒童提供的保護和兒童享受信息獲取權、隱私權、參與權等權利之間的關系[17]。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在出臺的涉及兒童網絡安全的文件中,就建議國家在制定政策時要遵循比例性原則。
(一)加強國際合作
加強政策制定層面的國際合作和對話溝通可以幫助國家探索更有效的兒童網絡保護機制。從目前來看,國際、地區(qū)層面已經存在一些國際合作和對話交流平臺,諸如國際電信聯(lián)盟的兒童網絡保護部門、亞太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發(fā)起的兒童網絡保護相關機構的能力建設、信息社會世界高峰論壇中對兒童網絡保護的探討、英國發(fā)起的WePROTECT全球聯(lián)盟等。國家政府可以通過這些平臺開展合作和交流,共同應對兒童網絡安全。另外,我國也可以借由“互聯(lián)網大會”等由我國政府、企業(yè)搭建的平臺,共同探討兒童網絡安全問題。
涉及網絡安全時,與不同國家的司法機關的協(xié)調、合作非常重要。原因在于互聯(lián)網是沒有國界的,一張兒童色情圖片、一段兒童色情視頻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被不同國家的人訪問,那么對傳播色情制品的人的調查工作便會涉及不同國家、不同地域范圍。聯(lián)合國有關兒童販賣問題的特別報告員在保護兒童在信息社會中免受性剝削的報告中建議國家間開展司法合作,使那些在他國管轄權下的侵害人得到法律的制裁[18]。另外,一段有關兒童色情的內容,如果司法機關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刪除,可能就會通過互聯(lián)網傳播到世界各地。因此,應當與他國司法機關間建立及時、有效的合作,盡快處理在本國領域內出現(xiàn)的威脅他國兒童網絡安全的行為。
(二)加快國內立法
《網絡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該法對網絡安全支持與促進、網絡運行安全、網絡信息安全以及監(jiān)測預警與應急處置等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雖然為保護兒童遠離不良信息提供了法律保護,但這僅是針對網絡不良信息的一般性法律規(guī)制,沒有突出對兒童的保護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以及國務院發(fā)布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lián)網安全管理辦法》《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作為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兩部專門性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雖然都有加強針對未成年人網絡信息管制的規(guī)定,但是較為籠統(tǒng)和零散。2016年10月,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發(fā)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是第一部為保障兒童空間安全、保護青少年合法網絡權益而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曾引發(fā)社會熱議,但是,該部法規(guī)至今遲遲沒有出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因此,要推動完善相關立法,支持有關兒童網絡安全保護的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出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使兒童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開展務實研究
對兒童使用網絡的情況以及存在的風險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研究,才能為之后制定科學、有效的預防和處理政策及措施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建議。因此,在處理兒童網絡保護問題時,要注重對兒童網絡保護相關問題的研究。不僅要對目前兒童在使用網絡中已經暴露出的問題進行研究,諸如網絡欺詐、網絡欺凌、信息安全以及未成年網絡犯罪等問題,也要注意對網絡中的其他潛在風險,比如目前在國內研究還比較少的利用網絡實施的兒童性侵害、兒童拐賣等犯罪行為加以研究。
另外,在開展兒童網絡保護問題研究時,也要注意與互聯(lián)網企業(yè)、社會組織等直接提供服務的機構合作,開展務實研究。要從這些直接服務的機構中了解情況、汲取經驗,站在客觀中立的立場上開展實證研究,并提出具體可操作的意見和建議,在法律政策的制定與執(zhí)行之間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
(四)注重社會參與
預防、處理兒童在互聯(lián)網中所面臨的風險,考慮到兒童的弱勢地位,兒童保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參與,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第四章也明確規(guī)定了未成年人需要來自社會的保護。
首先,要注重企業(yè)特別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參與。2014年聯(lián)合國理事會通過的《工商業(yè)與人權:實施聯(lián)合國“保護、尊重和補救”框架指導原則》確認了工商企業(yè)對尊重和保障人權負有責任[19]。這要求企業(yè)在開展活動時保障兒童權利,避免侵犯權利的行為。另外,在互聯(lián)網中,大量的社交網絡平臺、信息交流平臺都是由互聯(lián)網企業(yè)提供。因此,兒童的網絡保護離不開企業(yè),尤其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參與。企業(yè)在保護兒童網絡安全方面的作用可以包括三個方面:創(chuàng)造文明、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不提供可能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產品以及對有關產品、內容給未成年人造成的損害提供救濟。另外,實際生活中,企業(yè)特別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可能會因開展企業(yè)活動而不自覺的產生一些不利于兒童的產品或服務[20]。例如,互聯(lián)網公司開發(fā)網絡游戲,結果導致兒童沉迷網絡游戲;互聯(lián)網公司開發(fā)社交網絡平臺,結果給了懷有不良企圖的人以可乘之機,利用網絡實施詐騙、拐賣等行為。因此,企業(yè)需要平衡與協(xié)調商業(yè)活動與兒童網絡安全的關系。企業(yè)需要采取措施來減輕、消除網絡給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企業(yè)采取的具體措施可以包括開發(fā)利于兒童使用的網絡程序,開發(fā)安全使用網絡指南供家長、兒童參考,對兒童進行身份確認、設置訪問限制等。
其次,注重社會組織的參與。社會組織在兒童網絡安全保護中的作用得到了眾多國際機構、國家的確認。聯(lián)合國秘書處有關兒童暴力問題特別代表在談到消除、減少互聯(lián)網中的風險時,指出非政府組織以及其他民間社會組織在保護網絡中的兒童、采取措施處理侵害方面發(fā)揮著核心作用[21]。在信息社會世界高峰論壇中,各國所達成的《日內瓦宣言》提出的指導原則之一是承認民間社會在發(fā)展安全、文明的信息社會中有重要作用和責任[22]。近年來,我國也在不斷重視社會組織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社會組織發(fā)展做了專章規(guī)定,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12處就發(fā)揮社會組織作用提出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發(fā)揮社會組織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事務、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幫教特殊人群的機制和制度化渠道。在兒童網絡保護方面,具體來說,社會組織在提升公眾對兒童網絡安全的認識方面,提供與兒童網絡安全有關培訓和信息方面、影響與兒童網絡保護有關的政策制定方面、為受害兒童提供幫助和支持方面、開展兒童網絡保護研究以及運營熱線電話和舉報電話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3]。因此,在兒童網絡保護的前期預防和后期技術支持方面,都要注重社會組織的參與,發(fā)揮社會組織的作用。
(五)發(fā)揮家庭、學校的作用
保障兒童上網安全離不開家長、老師的指導和教育。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上網情況,建立家庭上網規(guī)則,在家庭電腦上設置攔截軟件等方式保障孩子的上網安全[24]。學校在宣傳尊重、合作、沒有暴力等價值觀方面有重要作用[25]。通過學校的教育,兒童能夠獲得使用互聯(lián)網的技能,掌握避免網絡風險的方法,使自身免受互聯(lián)網中的暴力傷害。因此,家長、學??梢酝ㄟ^在電腦上設置信息過濾本軟件、與兒童建立上網使用規(guī)則、告知兒童網絡安全風險以及應對措施等,來保障兒童安全使用網絡。
另外,家長及老師為了保護兒童免受網絡不良信息、行為傷害,在采取的措施中,可能會對兒童通過互聯(lián)網獲取信息、開展交往活動產生一定限制。家長及老師在采取相應措施前需要和兒童溝通、協(xié)商,聽取兒童的意見。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條也特別規(guī)定了未成年人的參與權利。通過與兒童的溝通交流,家長和老師才能更好地了解兒童的上網情況,進而根據兒童的上網活動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1]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Global ICT Development. http://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Pages/stat/default.aspx
[2]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ICT Facts and Figures 2017. http://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Pages/stat/default.aspx
[3][4]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Online: Risks Faced by Children Online and Policies to Protect Them, OECD Digital Economy Papers No. 179, 2011.
[5][6]《青少年接觸網絡不良信息超七成含淫穢色情》,http://game.people.com.cn/n1/2017/0105/c40130-29000961.html
[7]U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and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 The 2014-2015 School Crime Supplement. https://www.stopbullying.gov/cyberbullying/what-is-it/index.html
[8]Department of Education,Philippines: Cybersafe Survey 2015,2016. http://www.cybersafe.asia/wp-content/uploads/2016/03/Cybersafe-Survey_LOWRES.pdf
[9]Ministry of Education Malaysia:Safety Net: Capacity Building among Malaysian Schoolchildren on Staying Safe Online: A National Survey Report 2014. Page 23. https://digi.cybersafe.my/files/article/CyberSAFE_Survey_Report_2014.pdf
[10]《2016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摘要) ,http://b2b.toocle.com/detail--6418179.html
[11][12]《上網低齡化成普遍現(xiàn)象 我國低于10歲網民超1800萬》,載《人民日報》,2016年7月22日。
[13]Dooley, J.J., Cross, D., Hearn, L. and Treyuvaud, R.: Review of existing Australian and international cyber-safety research, Child Health Promotion Research Centre, Edith Cowan University,2009, p.133.
[14]INHOPE Foundation: INHOPE 2014: Facts, Figures & Trends. http://www.inhope.org/tns/resources/statistics-and-infographics/statistics-and-infographics-2014.aspx
[15]Internet Watch Foundation, https://www.iwf.org.uk/#
[16][19][20]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工商企業(yè)與人權:實施聯(lián)合國“保護、尊重和補救”框架指導原則》,A/HRC/17/31,2011年3月21日。
[17]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Child Safety Online: Global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Publishing, May 2012. p.70.
[18]Human Rights Council, United Nations: Report of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the sale of children, child prostitution and child pornography, Maud de Boer-Buquicchio, A/HRC/28/56, 22 December 2014, Para.46.
[21][23]Office of the UN Speci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on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Releasing Children’s Potential and Minimizing Risks: ICTs, the Internet and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New York: SRSG on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Publishing, October 2014, p.50.
[22]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 global challenge in the new Millennium, Document WSIS-03/GENEVA/DOC/4-E, 12 December 2003, Para 20.
[24]The Gallup Organization: Towards a Safer Use of the Internet for Children in the EU - a Parents’ Perspective (Analytical Report), December 2008.
[25]Office of the Speci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ecretary General on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Tackling Violence in Schools: A global perspective -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SRSG on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Publishing, 31 March 2013,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