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三個月前上夜班期間,早有積怨的工友黃某和朱某,因工作瑣事發(fā)生爭執(zhí)并大打出手。我聞訊前去將他們拉開。由于雙方互不相讓,我在勸架過程中滾下樓梯,并因此住院治療,不僅花去5萬余元醫(yī)療費用,還落下10級傷殘。近日,我要求黃某和朱某賠償損失,可他們卻互相推諉。理由為他們斗毆是自己的事,并沒有要求我勸架,也不希望我勸架。我私自上前勸架純屬“多管閑事”,自然也就只能自食其果。請問:他們的理由成立嗎?
讀者 劉文娟
劉文娟讀者:
他們的理由不能成立,你有權(quán)要求黃某和朱某賠償。
一方面,你的行為并非“多管閑事”,而是同樣屬于法律意義上的見義勇為。有人認為,見義勇為僅應限于行為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和搶險救災救人行為,且應當經(jīng)過相關(guān)部門認定方可成立。這種觀點在民法上并不成立。因為民法上的見義勇為是指行為人在沒有約定義務,也沒有法定義務的情況下,為了使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權(quán)益不受或免受侵害,而實施的制止侵害、防止損失的行為。即其構(gòu)成要件在于行為人沒有法定或約定義務,且有為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quán)益之目的,受益人從中受益。與之對應,你的行為符合相應要件:對于黃某和朱某之間的爭執(zhí)、斗毆,你并沒有勸阻的法定義務;你之所以上前勸阻,是為了讓黃某和朱某停止爭執(zhí)、斗毆,避免造成不應有的精神或人身傷害和財產(chǎn)損失;你的目的一旦實現(xiàn),對黃某和朱某均是有利無害。
另一方面,黃某和朱某必須承擔補償責任?!蹲罡呷嗣穹ㄔ宏P(guān)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規(guī)定:“為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quán)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損害,因沒有侵權(quán)人、不能確定侵權(quán)人或者侵權(quán)人沒有賠償能力,賠償權(quán)利人請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圍內(nèi)予以適當補償?shù)模嗣穹ㄔ簯柚С??!薄肚謾?quán)責任法》第二十三條也指出:“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權(quán)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quán)人承擔責任。侵權(quán)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責任,被侵權(quán)人請求補償?shù)模芤嫒藨斀o予適當補償?!奔搭愃票景浮岸喙荛e事”式的見義勇為行為,如果行為人因此受到損害,同樣適用“受益補償”原則。也就是說,你具有索要補償?shù)臋?quán)利,作為受益人的黃某和朱某具有給予補償?shù)牧x務。
顏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