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鴻飛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柳宗元。細細讀來,用心品來,腦中似乎浮現(xiàn)出一幅美妙的畫面:
我們仿佛聽見流水淙淙,泉水激石,泠泠作響,水聲叮咚,清越動人,這就是“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仿佛看見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wǎng),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翠蔓附石,優(yōu)美清秀,這就是“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這就是有聲有色,聲色俱全。
看見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分明感受到魚兒的自由自在,悠閑快樂,這就是“水尤清?!薄翱沼螣o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這就是有動有靜,動靜結(jié)合。
想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想到“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出游從容,魚之樂也”,看到水質(zhì)清瑩,水色清亮。有光有影,鏡頭空靈,這就是有虛有實,以實襯虛,這就是一筆雙寫,言此意彼,語言凝練,令人回味。
小溪彎彎,九曲連環(huán),如北斗七星,如蛇蟒彎行,月光下層次分明,明明暗暗; 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又像是一條蛇在游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這就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不到源頭在何方,這就是“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這就是有遠有近,遠近結(jié)合。
青山綠水,畫面清純,一處一景,一筆一景,一詞一景,景物幽美清新,文筆精到,用語清雅,充滿了詩情畫意。
這就是作者筆下的小石潭。它清秀、清麗、清新、清涼、清爽、清晰、清澈、清雅、清純——美麗的風景讓我們沉醉其中,我們分明讀出作者的閑適、自得、悠然、愉悅??闪谠D(zhuǎn)筆一宕,“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清寂的世界
所有的清秀、清麗、清新、清涼、清爽、清晰、清澈、清雅、清純在柳宗元的眼中心里只是清冷、清凄、清寒、清寂,是一片冰雪般的世界,展現(xiàn)出一種如雪天瓊枝般的清冷晶瑩的世界,那有聲有色、有情有趣的青山綠水瞬間蒙上一層冰霜,冰冷浸入骨髓,由內(nèi)而外的感到清冷、清凄、清寒、清寂,這種憂傷瞬間蔓延全身,竟感到無限的傷感哀愁,不可抑控。
柳宗元為何有如此的愁緒,如此的哀傷,如此的凄涼?
柳宗元出身望族,少有大志,聰明過人,卓爾不群,21歲考中進士,32歲任禮部員外郎,仕途暢通,春風得意。而唐王朝此時宦官專政,藩鎮(zhèn)割據(jù),朋黨之爭,朝政不綱,氣象萎靡。
“以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務(wù)”的聲音一直響徹柳宗元心底,柳宗元沉浸在盛唐的追夢、尋夢和造夢中,一直在不知疲倦地追逐著。
永貞革新的政治改革失敗后,柳宗元被貶至永州任永州司馬(作為刺史的佐官,實際無職掌,多用于處置貶官)。頃刻間,理想、仕途、人生,連同他的浪漫情懷,被殘酷的現(xiàn)實擊得粉碎。他的理想虛得像夢,美得像夢,也短得像夢。想到以往,心神俱寒,悲從中來,不可斷絕,悄愴幽邃,化水成冰。懷才不遇的痛苦,無人賞識的悲涼。
一時間,天地里,只有清麗美好、清新秀麗的小石潭,只有才華橫溢、志向高遠的柳宗元。在竹樹環(huán)合、流水淙淙中,感覺天地萬物,俱為一體,小石潭水在靜靜的流淌,如同血脈中不斷追尋的方向;小石潭在靜默的矗立,如同堅定不移的執(zhí)著的理想。執(zhí)著堅守,不能忘記,明知希望渺茫,仍熱切追求。
未被發(fā)現(xiàn)的清美小石潭不就是懷才不遇的“我”——柳宗元嗎?但“我”只是為“我”的不幸而凄傷嗎?世人錯了。
孤獨的人、高貴的心,一生為了理想而寧可孤獨寂寥的信念又有何人能夠理解。如同《江雪》中的老翁。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惟有蓑笠老翁,堅守寒江。千萬孤獨又怎樣,鳥絕蹤滅又如何,在寒江中堅守的惟有我蓑笠老翁。人生在世,何人沒有寂寞,生命本身或許就是一個寂寞的等待。不能實現(xiàn)的,在想象中描繪它;破滅的,在心靈中復(fù)原它;逝去的,就在記憶中追逐它;宇宙永遠沒有回答,那就化作風,化作云,化作晨曦,化作晚霞。那位“獨釣寒江”的漁翁,不正是詩人自我形象的重疊、獨立人格的象征和理想追求的詩化嗎?因為,我的心中還有夢,我還在堅守。
執(zhí)著的堅守
何人理解?雖“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可在柳宗元的世界中,寂寥無人,惟永州小石潭,可傾聽我心。如同《湖心亭看雪》中張岱明明有舟子相伴,卻依感到獨往湖心亭,無人相伴謂之孤,無人理解謂之獨。
無人理解。惟有永州小石潭。憂國憂民的情懷,救國救民的理想,永貞改革的系列措施,誰能理解?誰人聽得懂執(zhí)著的堅守?愈堅守愈執(zhí)著,愈執(zhí)著愈苦痛。
懷才不遇,大志難成,當然憤懣,當然抑郁,但更大的憤懣是救國救民的志向難成,大唐王朝風雨飄搖,此痛何極!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悲”從心來,不可斷絕!“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是柳宗元的悲劇,更是大唐王朝的悲劇。
悲劇的實質(zhì)是悲壯不是悲慘,是悲憤不是悲涼,是雄偉而不是哀愁,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氣消沉。悲劇的美,屬于崇高和陽剛,正因為這樣,悲劇才是戰(zhàn)斗的藝術(shù)。
編輯/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