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建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整合教學內(nèi)容,優(yōu)化課堂教學,節(jié)約出大量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大量閱讀。一個學期里,學生除了學習語文課本中的知識之外,又讀了相配套的七本“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閱讀量大大增加。除了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我還與學生一起閱讀整本的書。假期是孩子們讀課外書的最好時節(jié)。寒假里,我給學生推薦的一本好書是《三國演義》。我要求學生先自讀或與家長共讀,再與家長聊三國。開學后,全班再次共讀。為讓課外閱讀落地開花,我組織了三次活動,反復“煮一煮”這傳世經(jīng)典。
一、經(jīng)典故事,講三國
《三國演義》故事情節(jié)變化萬千,里面的許多故事膾炙人口。如《三顧茅廬》《隆中對》《三氣周瑜》《七擒孟獲》……記得,我小的時候,村里沒有電,夏天的夜晚在外乘涼時,總喜歡聽村里的老人講三國故事?,F(xiàn)在何不讓學生也來講一講三國故事?于是,在集體讀完這本書后的那個周末,我只布置了一項作業(yè):選一個自己喜歡的三國故事讀熟讀透,講給家長聽。周一,班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輪流講三國故事,每組選出一個講得最好的同學,參加班里的講故事比賽。10個同學被選出來了,他們信心滿滿,積極準備著。兩天后,班里舉行了講故事比賽。同學們精彩的表現(xiàn)贏得了陣陣掌聲。幾個同學讀的是原版故事,一個故事有四五頁,幾千字。他們不但能熟練地講出故事內(nèi)容,還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講得惟妙惟肖,令同學們刮目相看?!翱烧娌灰】催@些孩子們!”我在心里驚嘆道。我采訪他們,讓他們給其他同學傳授傳授經(jīng)驗。他們說每個故事都讀了十幾遍,又講給家長聽了五六遍,開始時講得斷斷續(xù)續(xù),后來就越講越熟練,最后就能自由發(fā)揮了?!罢媪瞬黄?!”我由衷地表揚他們。一個小小的活動,不但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增加了學生的積累,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真是一舉多得。
二、思維導圖,畫三國
這本書故事生動,人物眾多,只有反復讀,才能把書讀透。為了加深學生對這本書的理解,我讓學生選擇一個點,以人物、情節(jié)或故事為核心,用思維導圖來畫一畫《三國演義》。全班交流時,我選擇了一些優(yōu)秀的思維導圖通過大屏幕展示給同學們看。樹狀圖、心形圖、圓圈圖、氣泡圖……形式各樣的思維導圖,可謂精彩紛呈,它清晰地再現(xiàn)了《三國演義》中那些生動形象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同學們用思維導圖再現(xiàn)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渡駲C妙算的諸葛亮》《諸葛亮七擒孟獲 》《義薄云天的關(guān)羽》《周瑜的生平》《我眼中的曹操》……一張張思維導圖,呈現(xiàn)著學生對這本書的深入解讀。一個個故事經(jīng)過這樣反反復復的研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也增加了學生對這本書的熟知和掌握的程度。
三、創(chuàng)編劇本,演三國
五年級下冊第19課正好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以此課為例,我指導學生演好課本劇。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仿照課本劇《半截蠟燭》,編寫《草船借箭》的劇本。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排練,語文課上展示、交流、評價。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我讓學生選取《草船借箭》之中的一個小片段展示,每節(jié)語文課前由一組同學表演。比如《立軍令狀》《借箭》……在編寫、表演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劇本的編寫方法,再自由組合,與自己喜歡的小伙伴一起,選擇《三國演義》中的其他故事,改編、表演和展示。課本劇的演出,調(diào)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要編好課本劇,學生就必須對故事進行認真地閱讀和理解,吃透故事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構(gòu)思劇本的表演技巧,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梢哉f,課本劇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理解力和表達力得到提高,更加豐富和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
一本書,一個寒假的自讀,兩個多月的班級共讀,學生在講講、畫畫、演演中,在故事里走了幾個來回。對《三國演義》中鮮活的人物,精彩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一本書只有反復誦讀品味,才能把書讀熟讀透。其實,這就是“煮書”。我們學習語文,對那些好的文章、好的書本,也應該這么煮。煮著煮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不再是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