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許多老師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在課堂上丟出一個問題,學生并非“一石激起千層浪”,小手直舉,小手如林,而是像一塊石頭扔在地上,沒有任何反響,激不起絲毫浪花。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啟而不發(fā)”。這種情況相信好多老師都有類似經(jīng)歷,面對學生的“啟而不發(fā)”我們應該反思:一、學生為什么會啟而不發(fā);二、如何化解這種尷尬的局面;三、如何避免啟而不發(fā)的情況出現(xiàn)。本文將從如何避免數(shù)學課堂上的“啟而不發(fā)”展開討論。
關鍵詞:設問藝術;啟而不發(fā);啟而發(fā)
“啟而不發(fā)”意思是指是:闡明事理,未能引起對方聯(lián)想而有所領悟或比喻善于啟發(fā)開導,而沒有領悟,或無動于衷。作為一名一線數(shù)學教師,數(shù)學課堂上的啟發(fā)教育尤為重要。如果啟發(fā)不到位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讓老師哭笑不得的時候,一些教師會把啟而不發(fā)歸結(jié)為學生的原因,認為是孩子的思維不夠活躍,認為是學生懶惰不愿思考。其實不然,教師錯誤的引導和設問往往是出現(xiàn)啟而不發(fā)的根本原因。特別是數(shù)學課堂上,藝術性的設問往往是帶領孩子走上正確思路的指向標。
如何做好課堂的導入和設問呢?本人結(jié)合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
一、 合理的設問營造輕松的氣氛
課堂設問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由于師生在課堂中所處的地位各不相同,同時師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權(quán)勢差異,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很多時候來自教師的譏諷和訓斥的語言會讓孩子產(chǎn)生心理壓力而無法正常思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做?
首先,問題的設置應注意角度新穎,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其次,設問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充滿著鼓勵和愛護,問題一經(jīng)提出,便會引起學生們濃厚的探知興趣,在這種氣氛中,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使他們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學習效果倍增。最后,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不僅要向他人表達“言辭”中的意義,同時也要使用“言辭”中的意義去影響學生的行為,從而達到師生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只有這樣的師生溝通才是有效的、積極的。
二、 恰當?shù)脑O問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恰當?shù)奶釂柸缫粔K石頭激起了萬朵浪花,讓學生們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之中。
例如在教學“認識時分”一課時,出示謎語:“弟弟長,哥哥短,兩人賽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讓學生思考謎底什么?學生通過討論可以猜出謎底是時鐘,教師同時追問,謎語中每一句話的意思,從而揭示今天的課題。通過這樣的課前謎語來引出課題,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充滿了趣味性,而教師適時的追問,補問很好地激起了學生的思考,起到了極高的啟發(fā)作用,避免啟而不發(fā)。
三、 貼切的設問避免課堂的沉悶
數(shù)學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教學中總是精心設計提出的問題,意圖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并有意識為他們發(fā)現(xiàn)疑難、解決疑難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頂峰。但有時教師胡亂無設計性的問題會使課堂陷入沉默和尷尬。
例如:一次聽一年級的公開課,當課堂得出4可以分成1和3時,老師提問:“為什么4可以分成1和3?”此時教室陷入了一陣寂靜,本來很愛答題的一年級孩子瞬間無人舉手,老師也沒有察覺到到自己的問題的無意義性,最終好不容易有個孩子舉手,起來怯怯的答道:“因為如果我有四個蘋果,那么就可以分成1個和3個了?!逼鋵嵚犝n的老師都能感覺出來,孩子做出這樣的回答已經(jīng)不易,然而教者的設問本身就是無意義的。4就是可以分成1個和3個,是沒有原因的。如果老師一開始問題變成:“4可以怎么分?”也許就能避免這樣的尷尬。
四、 機智的設問避免啟而不發(fā)
課堂上的設問直接關系到能否啟發(fā)孩子的思維,教師在課堂上的機智設問和靈敏反應都可以直接避免學生的啟而不發(fā),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以下幾點勢必就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課堂反響。
第一,設問必須目的明確、措辭精練、具體明了。每一次設問都有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于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那種漫無目的的盲目設問會讓學生感到不著邊際和無所適從,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第二,設問要緊扣重點、難點。課堂設問不僅要從教材的思路、教學重點、學生學習難點出發(fā),更應考慮如何步步引導學生把思維指向問題的關鍵和重點,指導學生架設一座從未知到知的橋梁。通過不斷地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使學生牢牢地掌握知識點。
第三,要多設計些發(fā)散性問題。在數(shù)學教學中,注重的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思路打破常規(guī),尋求變異廣開的思路,充分發(fā)揮想象,探索多種解決方案或途徑。發(fā)散性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建立在基礎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只有以精心設計的問題來設問,才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庇行У恼n堂設問,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思維的鑰匙,是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只有恰當合理的提問,才能指引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拓展、創(chuàng)造;只有設置有效的問題,才能把教師變成知識的海洋,而問題就是讓海洋波濤洶涌的巨輪,讓學生的認知不斷的沖突,主動去迎接思維的挑戰(zhàn)。當學生開始在教師正確合理的設問中思考,那么也就起到了“啟而發(fā)”的目的,最終打敗那些令人尷尬的“啟而不發(fā)”。
參考文獻:
[1]張文全,周華宇.小學數(shù)學教師技能訓練[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江秀青.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藝術.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作者簡介:
倪燕,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相城區(qū)御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