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可以逐漸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散思維,積累豐富的知識等等。但是學生在閱讀中往往都只是粗略一看,興致并不高,尤其是對第一學段的學生來說,這種“走馬觀花”式的閱讀,無法讓學生在低年段期間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到有質(zhì)量有效率地閱讀。
“‘學習單是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的載體之一。在課堂上教師圍繞‘學習單的內(nèi)容討論、解決,展示學習成果,該種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展現(xiàn)自我的條件、空間,為學生思考問題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有十分有益。將學習單運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1)閱讀學習單的運用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同時也為孩子習得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搭建了支架。
一、教授方法,由扶到放
一年級也是閱讀的起步階段,繪本故事與普通書籍比較,字數(shù)相對較少,但內(nèi)容卻包括親情、成長等,富有許多人生道理,同時里面的內(nèi)容能夠發(fā)散孩子的思維,鍛煉其語言表達和寫話能力。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chǔ)上,我將閱讀學習單的運用先從繪本故事起步。
如在繪本《七只瞎老鼠》中,閱讀前期我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這會是一本怎樣的書呢?看了封面圖和題目,你覺得里面的內(nèi)容會講些什么內(nèi)容呢?讓孩子先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表達他們的想法。
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提問:第一次是哪只老鼠先去看究竟的?它看到了什么呢?接下來每天去調(diào)查“怪物”的老鼠分別看到了什么呢?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猜一猜每只老鼠的心里;接著提問:故事的最后老鼠為什么會爭吵起來呢?以上的問題為繪本揭示的道理奠定了基礎(chǔ)。最后讓學生討論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眾說紛紜。
通過一系列的鋪墊引發(fā)孩子的思考后,我將閱讀學習單發(fā)給孩子。對于閱讀單中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分別是哪種顏色的老鼠調(diào)查怪物的呢?并將它所看到的連一連,這時小朋友都能夠很快地尋找到答案。學習單中的一道開放性問題:用你的話來說一說書中的道理。由于之前的引導,孩子們都能寫出自己的看法來。
有的寫道: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盲人摸象的游戲;有的寫道:我們不能夠只看事物的一部分,而應該全面看待一個問題。(見圖一)通過這樣由扶到放的過程,孩子們不僅能夠?qū)緝?nèi)容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在老師的引導和同學合作下更能夠體會到故事的深刻含義。
二、開放思維,形式多樣
不同的書能帶給孩子不一樣的認知。學習單也一樣,根據(jù)內(nèi)容的差別,方向切入也不一樣。為了達到不同的閱讀效果,便需要設計不同類型的閱讀學習單,如提問式、繪畫式、思維導圖式等。
學生在閱讀繪本《好餓的小蛇》中,那條好餓的小時蛇在吃了飯團,菠蘿,
蘋果樹后的樣子十分有趣,小朋友們開動自己的大腦,根據(jù)想象進行了剪一剪,貼一貼加繪畫,把整篇文章的脈絡布局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記錄下來,將里面的文字內(nèi)容轉(zhuǎn)換成一幕幕影像。(見圖二)
在《我媽媽》這本書中,書本里羅列了許多不同的媽媽的形象,如:舞蹈家、航天員、大老板…又把媽媽比作蝴蝶、沙發(fā)、貓咪等,媽媽的形象被塑造得惟妙惟肖。為了加深對學生對繪本的理解,及拓展語言。在設計這份閱讀學習單時采用了想象式,以繪本中媽媽的形象為支架,再根據(jù)生活中的媽媽的樣子進行想象加工畫出媽媽的漫畫,同時再模仿繪本中的語言寫一寫,這樣孩子們都能夠輕松愉快地表達。(見圖三)
三、多樣評價,激發(fā)興趣
孩子們針對自己選取的圖書進行精心創(chuàng)作。每月我們都會在班級中進行了閱讀分享活動,孩子們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學習單向同學們分享不同的書籍。針對孩子們的分享,在評價的過程中為了全面客觀反映出學生的學習和閱讀狀況,就要改變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方法,在自評中能夠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互評中學會相互欣賞,取長補短;在師評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改進。這樣便充分能夠發(fā)揮多元評價的功能,調(diào)動了學生閱讀積極性,從而提高閱讀能力。(見表一)
課外閱讀能讓學生開闊眼界,儲備豐富的知識,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因此需要教師為學生的閱讀搭建支架。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踐,我們看到了孩子的成果,他們的閱讀興趣比我們預想的更高漲,思維比我們預想的更開拓,設計的類型比我們預想的更豐富。閱讀學習單作為一種學習工具,能給學生的閱讀學習帶來十分大的影響。在引導學生用心閱讀的同時,開拓了思維,讓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緊密結(jié)合,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讀寫和理解能力。
(作者單位:寧波上海世界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