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有研究簡易破產制度的理論與文獻之中,學者均從簡易破產程序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入手,并從簡易破產程序的適用范圍、啟動和終止、程序機構設置程序和環(huán)節(jié)簡化、期限規(guī)定以及相關程序相互轉化等方面來探討簡易破產程序設立的若干構想。其中,在對管理人制度研究探討時,學界有分歧:是應保留管理人還是由人民法院代替管理人行使職責。本文通過對管理人在破產法中的法律地位以及與法院之間的關系入手進行探討,認為管理人在簡易破產程序之中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關鍵詞:簡易破產程序;破產管理人;法律地位;與人民法院的關系
一、簡易破程序研究現狀
(一)簡易破產程序設立的必要性
在2006年版的《破產法》還未生效之前,就已經有許多學者以及司法實踐的工作者開始探討在我國建立簡易破產程序制度的必要性。之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健全優(yōu)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企業(yè)破產制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正確審理企業(yè)破產案件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提供司法保障若干問題的意見》和《關于人民法院為企業(yè)兼并重組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導意見》對改進企業(yè)破產程序、完善市場退出機制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企業(yè)破產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與此同時,企業(yè)破產案件的司法審判工作也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情況不斷出現,尤其是大量小微企業(yè)倒閉,但是卻很少通過破產程序退市。這一切現象,都表明建立簡易破產程序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在現有理論與文獻之中,學者均從簡易破產程序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入手,并從簡易破產程序的適用范圍、啟動和終止、程序機構設置程序和環(huán)節(jié)簡化、期限規(guī)定以及相關程序相互轉化等方面來探討簡易破產程序設立的若干構想。
(二)對于破產管理人的研究現狀
其中,對于簡易破產程序中破產管理人的保留問題學界有爭議。有人認為,簡易破產程序中債權人人數較少,用于破產分配的破產財產額較少,因此沒有必要設立管理人,有關破產清算的各種事項由人民法院主持進行即可?!渡钲谄飘a條例》(已廢止)曾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小額破產案件可以不設立管理人。不設立管理人的,其職權由人民法院行使?!绷硪环N反對意見,認為破產管理人代表一方當事人,債權人為一方當事人。若由人民法院來行使管理人的職責,有違公平原則和法官中立地位。而且法院也無力去履行職權原則的工作,在實踐中是行不通的。當然,支持者則認為,管理人在破產程序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管理人在簡易破產程序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現有文獻多從司法實踐的角度去論證了破產管理人在簡易破產程序中是否應該保留,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故筆者在本文從破產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以及其與法院的關系進行對比,對于其在簡易破產程序的重要性進行論述,以求打開新的局面。
二、管理人與法院的關系
(一)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及與法院關系總述
在破產程序中,管理人與法院是兩種不同的獨立機構,它們的職責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互不相同,也不能相互代替。
首先,法院不論在何種程序之中,均應處于中立的地位,這是司法公正的體現。司法公正是源于公正裁判的司法初衷,而要做到司法公正,必然要求裁判者在司法活動僅僅服從法律的安排,排除任何非法的干預。因為司法是判斷,一旦作為裁判者的法官開始代替管理人進行本應管理人所完成的由《破產法》規(guī)定的一切職責,如《破產法》第25條規(guī)定的職權(《破產法》第25條規(guī)定;管理人負有以下各項職責:(一)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印章和帳簿、文書等資料;(二)調查債務人的財產狀況,制作財產狀況報告;(三)決定債務人的內部管理事務;(四)決定債務人的日常開支和其他必要開支;(五)在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之前,決定繼續(xù)或停止債務人的營業(yè);(六)管理和處分債務人的財產;(七)代表債務人參加訴訟、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八)提議召開債權人會議;(九)人民法院認為管理人應當履行的其他職責。本法對管理人的職責另有規(guī)定的,適用其規(guī)定。),必定會與債務人產生頗多的牽連,在這種情況之下,法院的態(tài)度會受到多方因素的干擾,保持司法中立會產生一定的困難。從法理上說,司法中立要求法院及法官的態(tài)度不受其他因素,包括政黨、政府、媒體、個人等的影響,至少在個案的審判過程中不應受這些非法律因素左右。如果法院不保持中立,那么對于以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破產法來說,無疑是不被允許的。如果清算過程中法院作出的某些決定與債權人的意見發(fā)生分歧,債權人對此向法院提出異議,由法院對異議進行裁定,則法院就會陷入既是案件利害關系人,又是裁判者的尷尬地位,而“任何人不能作為自己案件的法官”是司法供著和法治原則的一項基本要求。法院同時兼具審判機關和管理人的身份,顯然是違反法律基本原則的一項基本要求。法院同時兼具審判機關和管理人的身份,顯然是違反法律基本原則和基本法理的,不但缺少理論基礎,在實踐中也無法實現。所以人民法院應該體現裁判者的中立性和公正性,劃清與管理人之間的關系,最大限度消除當事人對裁判公正性的懷疑。
其次,雖然簡易破產程序是針對破產財產數額較小、債權人較少、債權債務關系明確、事實清楚的破產案件進行的,在無論是管理人還是法院在接手債務人財產后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都沒有普通的破產案件復雜,例如:由于債務人財產狀況已經十分明確,就不用再耗費大量的時間去調查債務人的財產狀況,去制作財產狀況報告。法院作為破產案件的審理機關,負責指導和監(jiān)督整個破產程序,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參與具體繁雜的管理債務人財產和清算事務,因此具體管理債務人財產的事務都由管理人來承擔??紤]到法院的人力物力以及執(zhí)法成本等問題,由法院代為行使管理人的職責,也許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二)從職務說看管理人與法院的關系
在大陸法系國家關于管理人有一種學說是職務說。該說認為,破產程序是全體債權人對于破產財產所進行的強制執(zhí)行程序,管理人是基于職務參加破產程序的,其既不代表債權人也不代表債務人,其身份相當于強制執(zhí)行機關的公務員,因而其法律行為在法律性質上是一種職務行為。在以職權主義為特征的破產制度中,破產清算是法院的強制執(zhí)行行為,法院有最終的決定權,無論是管理人是產生還是管理人的報酬都是由法院決定,這就是管理人職務說的體現。從表面上看,如果按照職務說,管理人與法院行使職責都是一樣的,因為在此學說之下,管理人與債權人和債務人所產生的關系是類似于國家強制執(zhí)行機關與二者所產生的關系,是公法關系。所以不論是由法院還是由管理人進行職務的行使,都是體現了國家的強制執(zhí)行。但暫不說法院與管理人本質的不同。如果管理人是由債權人會議進行選任,就很難說管理人的職務是法院委托的,所以在此學說之下,并不是所有的情況都可以適用。而且,按照公法職務說,管理人基于需要參加訴訟,就有了訴訟當事人的資格,這就使國家機關成為了訴訟的當事人,這與國家機關的社會職能和執(zhí)行法理論相違背的。endprint
所以,如果不設立管理人,其職責由法院代為行使,這樣法院就可能在訴訟案件中成為當事人,參加與破產財產有關的起訴、應訴等活動;作為當事人,法院就要承擔訴訟活動所產生的法律后果。由此可見,職務說也從側面印證了法院不適合代替管理人行使其職責。
(三)管理人與法院的關系
第一,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22條第一、二款規(guī)定“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債權人會議認為管理人不能依法、公正執(zhí)行職務或者有其他不能勝任職務情形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予以更換?!边@種情況下,法院在破產程序中一般居于主導地位,有權獨立自主地決定管理人的產生,即使債權人會議對管理人的選任存有異議,但是最終的決定權仍然由法院享有。由人民法院選任管理人,利于平衡債權人、債務人和其他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并能使管理人處于一個完全中立的地位。那么,當法院代替管理人行使職責的時候,我們并沒有理由相信法院會比管理人做的更加出色。我國實行管理人名冊制度,是由高級人民法院或者是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社會中介機構和個人的申請,經人民法院評審委員會審定通過,將公示期滿后審定的管理人名冊上報備案,成為法院在今后指定管理人依據的一項基本制度??梢姡覈谶x定管理人時是十分慎重的,其專業(yè)素養(yǎng)必定是十分優(yōu)秀的,而在法官隊伍之中各種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大人管理人的職務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我們并不能因為簡易破產程序比較簡便就實行如此的差別待遇,這對于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是不公平的。
第二,管理人向人民法院報告工作。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23條規(guī)定:“管理人依照本法規(guī)定執(zhí)行職務,向人民法院報告工作,并接受債權人會議和債權人委員會的監(jiān)督?!钡?6條規(guī)定:“在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之前,管理人決定繼續(xù)或者停止債務人的營業(yè)或者有本法第六十九條規(guī)定行為之二的,應當按人民法院許可?!边@些規(guī)定都保障了管理人在人民法院的監(jiān)督下公平、合法地行使職權。同時為了保證管理人能夠客觀、公正、公平的從事破產管理工作,我國《企業(yè)破產法》還規(guī)定了管理人在破產程序中,因未勤勉盡責、忠實履行管理人職資財,人民法院有權作出更換管理人或對管理人處以罰款的行為。而如果在簡易破產程序之中由法院親自代替管理人執(zhí)行其職務,那么對于法院的監(jiān)督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三,管理人報酬由人民法院決定。管理人在從事資產管理工作中付出大量的勞務、專業(yè)、技能,作為對價,有權獲得報酬。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28條規(guī)定“管理人的報酬由人民法院確定”。這是為了平衡破產程序中各方主體的利益,強調人民法院在破產程序中的作用,但否定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不允許管理人和債權人(會議)等協商決定。我國破產法規(guī)定管理人的報酬由人民法院確定,具體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標準,考慮破產案件的復雜程度、債務人財產的規(guī)模大小、破產分配的比率高低、管理人花費的時間、精力的多少及其努力程度、所需專業(yè)水平的高低、同業(yè)收費標準、工作中的過錯等各種因素,合理確定報酬數額。那么,當法院在簡易破產程序中行使一系列的職責是,其報酬如何決定,是與訴訟費用合并在一起還是單列出來進行收取。
第四,人民法院保障管理人行使職權。由破產法的相關規(guī)定可知,在法律規(guī)定的管理人的職權范圍之內,人民法院是不可以隨意對破產管理人的工作進行干預的,其僅僅可以對其進行監(jiān)督,但是不能直接代替管理人進行工作,人民法院在破產案件中應該置身事外的態(tài)度,僅僅對破產案件起到最后把關的作用。雖然說管理人在執(zhí)行職務時需要人民法院的支持,比如管理人對債權債務情況進行檢查時,有時會遇到阻礙,此時就必須由人民法院運用職權調取證據,以便迅速準確地采取措施。但是,如上文所述,法院在專業(yè)問題上要相信管理人的專業(yè)水平和公正性,充分考慮管理人的意見。所以,在筆者看來,法院更適合去做一個把關者而不是參與者。
第五,管理人作為利益訟爭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決。管理人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或者應訴。而管理人則是在破產程序中專門負責對破產財產進行清算的特殊管理機構,其職責不僅是對破產財產進行保管、清理、估價、處理和分配,還要負責接管破產企業(yè),對破產企業(yè)為履行的合同決定解除或者繼續(xù)履行,在與破產財產有關的訴訟案件中作為當事人提起訴訟或者應訴等等。雖然根據破產法的相關規(guī)定,管理人是有法院依法設立的,其成員由法院指定,管理人的工作受法院監(jiān)督,向人民法院負責并報告工作,但管理人在清算工作中仍然是獨立的機構,進行獨立清算,既獨立于債權人、債務人,也獨立于人民法院。由此可見,管理人并非簡單的人民法院輔助機構,它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法院作為審判機關,其主要職責是主持破產案件的審理,并且對有關破產的程序事項和實體問題依法作出最終、最有權威性的司法裁判,以保證破產案件的公正性,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在公平、正義的前提下提高訴訟效率,實現訴訟經濟。
三、結語
由上文可知,即使是在簡易破產程序中,管理人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法院并不能代替管理人去行使其職責。而且在國外破產立法中關于簡易破產程序的立法都沒有排除破產管理人的職權,如:日本破產法中不但沒有排除管理人,反而規(guī)定對小額破產的裁定必須送達破產管理人;同樣在德國破產法中雖然沒有破產管理人的身影,但是有托管人的存在來代替其職權,而我國破產中并沒有認可由法院來行使管理人的職權,這在國外的破產法中也是予以否認的。所以,不論是在普通破產程序中還是在簡易破產程序中,管理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
參考文獻:
[1]李顯先,吳冬強.《我國簡易破產程序的創(chuàng)設》.載人民法院報,2002年7月24日第三版
[2]周洪生,馮鵬玉:《析簡易破產程序的設立》.載《法學》,2004年第一期
[3]劉子平.《簡易破產程序研究》.載《民事程序法研究》,2006年特別刊
[4]姚斌,孟偉.《破產程序中管理人制度實證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版
[5]王欣新.《破產法原理與案例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版
[6]康曉磊,仲川.《對破產管理人法律地位的思考》.載《法學論壇》,2007年第六期
[7]郭玲楠.《簡易破產程序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5月
作者簡介:
梁曉祺(1993~),山西大同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法專業(yè),財稅法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