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是一部閃古爍今的經典巨作,其五光十色的續(xù)書則是已積至近百種之多,蔚為大觀。本文以清代續(xù)本為主,討論背后所隱藏的個性特點和探究它們反應的時代特征。
關鍵詞:紅樓夢;清代;續(xù)書
作者簡介:蔣上(2000.10-),女,漢族,江蘇省蘇州中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3-0-01
一、引言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chuàng)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紅樓夢》后半部分的缺失歷來是紅學愛好者的最大的遺憾,[1]從清朝到現在,引發(fā)了不少文人墨客源源不絕的續(xù)書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續(xù)書有很多,其中現存的續(xù)書有《紅樓夢影》、《紅樓幻夢》、《續(xù)紅樓夢》(兩種)、《綺樓重夢》、《紅樓夢傳奇》等,據統(tǒng)計,至今已多達九十八種,其中清朝作品有十三部。
因此,本文將對現有的《紅樓夢》續(xù)書進行介紹、評述,以清代續(xù)本為主,探究它們反應的時代特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關于介紹
《紅樓夢》結局,早預伏于太虛幻境夢中,而前八十回僅露悲音。通過閱讀,我們發(fā)現續(xù)書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借用了紅樓夢當中的人物,來表現作者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自己對此的看法;
第二種是根據第五回的判詞生拉硬扯地套上差不多的結局;
第三種是不管第五回的判詞暗示,根據當時人們對于結局的需要,編造出“大好結局”。
(一)第一種續(xù)書的作者并沒有認真研讀原著,只是借助了世人熟知的一個悲劇進行完全架空于自我思維上的創(chuàng)作。這其中,可以以王蘭沚《綺樓重夢》以及吳趼人的《新石頭記》為代表。
王蘭沚《綺樓重夢》這部續(xù)書,作者自言乃“由衰而盛,所造無不適,夢之祥者。此書描寫十歲孩童封王掛帥,實屬妄想,已經荒誕不經;又寫小鈺小小年紀便在大觀園調笑荒淫,更是對《紅樓夢》真情之褻瀆,以至有評論者評價此書“誠為“紅樓”續(xù)書之惡札”。[2]此書情節(jié)比較荒誕,通常伴有大量超自然因素,很多也伴有低俗描寫。[3]
吳趼人的《新石頭記》借《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賈寶玉再次入世的經歷和線索來反映晚清社會的黑暗現實。[4]這本書僅僅套用了《紅樓夢》中的人物,跟原書幾乎沒有任何關系,純粹的表現了作者當時生活的時代,以及作者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看法。
(二)第二種續(xù)書的數量很少,雖然這是大多數人都會采取的續(xù)寫方式——即隨意從前文尋找一些伏筆,在后文用不很高明的方式體現出來。然而清代的文人們固執(zhí)地拒絕這種方式,因為他們“不喜愛悲劇”。所以在高鶚和程偉元的一百二十回版本之后,幾乎已經沒有什么人會認真根據原作者的思路安置一個恰當的結局了。不過,《增補紅樓夢》可以作為一個比較按原著暗示寫的文本閱讀,《紅樓夢補》也多少有原著悲劇的影子。
(三)可以說在清代的續(xù)本中,幾乎個個都有著“有情人終成眷屬”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圓滿結局,但這些第三種作品中不乏語言精練、對人物語言動作把握比較好的作品,比如歷史上評價較高的歸鋤子《紅樓夢補》和顧春《紅樓夢影》,雖然還是沒有跳出一般的俗套結局,但其作者對語言的運用比較成熟,也有一點創(chuàng)新之處。
《紅樓夢補》,清代小說,四十八回。歸鋤子撰。作者生平不詳。成書于嘉慶二十四年(1819)。據自序后署“嘉慶己卯,重陽前三日,歸鋤子序于三時定羌幕齋”。[5]本書關鍵是“補”字,“前書未了情緣,自必一一補之?!痹凇把a恨”的心理和主旨下,《紅樓夢補》的主要情節(jié)框架并沒有完全超越一般續(xù)書的模式。
但在小說末尾,卻有點睛之筆,它提升了整部作品的思想境界,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紅樓夢》的精神。
三、關于起因和未來
續(xù)寫的各位作者并不是沒有文化素養(yǎng),不乏飽讀詩書之人,為什么他們會紛紛選擇置曹雪芹明晰的悲劇暗示于不顧,一定要寫出“大團圓”式的結局呢?這與中國文化有關?!爸袊膶W比較缺乏那種尼采式的悲劇意識。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總企求一個美滿的團圓。假如有一兩個例外的文學家要打破這種團圓的迷信,就為中國文人所不許。”在西方莎士比亞已經創(chuàng)作出大量悲劇時,中國的民間廣為流傳的《西廂記》《牡丹亭》仍遵守著終成眷屬的規(guī)則。這雖然體現了中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正義的追求信念,但也反應了他們的缺點——總是避免對苦難和死亡的思考,對人生之痛避而不提。曹雪芹打破了他們的這一傳統(tǒng),無法滿足大多人民群眾的心理需求,于是便出現了大量拙劣的續(xù)本。
四、結論
這些續(xù)本的作者大多是曹雪芹的崇拜者,寫書的出發(fā)點也都是好的,但是他們始終抓不住(或抓住了但選擇忽略)曹雪芹精神的精髓——悲劇精神。他們收到封建思想的約束,不具有大膽的創(chuàng)新。這是中文文學的一個悲劇。
而在思想更為開放的現代,也出現了許多續(xù)本。雖然還沒有哪一個版本是被認為完全體現原著精髓的,但現代的嚴肅續(xù)本比起以前的已經尊重原著了許多。
參考文獻:
[1]熊立娟.論《紅樓夢》對于新時期續(xù)書創(chuàng)作的影響[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5-5.
[2]蘭皋主人(清).綺樓重夢[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7:1-1.
[3]張云.肉欲書寫和男性中心——《綺樓重夢》研究,紅樓夢學刊[J],2011 (1):250-283.
[4]王偉康. 晚清社會的折光 理想世界的“藍圖”——吳趼人《新石頭記》初探,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J],1997 (z1):27-31.
[5]歸鋤子(清).紅樓夢補[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