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生活不完美,心態(tài)因樂觀
青年時期,是一個人希望與絕望并存的階段。與迷茫,彷徨與探尋,是這段時期年輕人生活的主題。正如《國境以南,太陽以西》的主人公,迫不及待地想改頭換面,急切熱烈地渴望成長,期盼外界的認可??涩F(xiàn)實卻考驗重重,難以逾越。人最艱難的是面對自己,這好似一種內(nèi)心的碰撞,是自我的出走與拉扯,是一場又一場艱難的拉鋸戰(zhàn),在不斷地肯定和否定自我,確認與批判中痛苦地徘徊。認識自己是可貴的,因為認識自己才是真正的成長。碰撞激蕩過后,浪潮回落之時,你的內(nèi)心會邂逅久歸平靜的美。黃庭堅曾言:“莫笑老翁猶氣岸,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臺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有誰想象得到,黃庭堅在此時,正面對黔州貧瘠的土地,秋日連綿的陰雨?他沒有向困境低頭,他的靈魂在荒野上揮灑,留下一片美麗的色彩,綻放成奪目的風景,我特別欣賞這句話: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人生不完美,有裂痕在,希望的光才能照進來,事物才能成長。生活中的萬事萬物不可能達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們一味以消極的眼光去審視它們,便只能感受到遺憾和缺陷,甚至是自卑與墮落。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相反,如果我們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看待生命中的彎道與起伏,便可以從不完美中看到希望,看到光明。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在周易看來,只有“示弱自強”,也就是“無往不平形于外,高山仰止蘊其內(nèi),空谷藏峰之象”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我們追求完美,但正視和接受不完美,成功更容易光顧磨難與艱辛,正如只有經(jīng)過泥濘的道路才會留下腳印。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圓規(guī)為什么能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人為什么不能圓夢?因為腳不動,心不定。在驚濤駭浪中,拿定著舵,雖千轉(zhuǎn)百折,但仍朝著正確方向前進,才終有達到彼岸的時候。才會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狼槿f丈。只有心定腳不動,在行動中沉淀自己的能力。我們才有獲得成功的機會?,F(xiàn)代人的通病是浮躁,人們渴望成功,卻近功近利;人們渴求達到人生之巔,卻不肯腳踏實地。成功更容易光顧磨難與艱辛。正如只有經(jīng)過泥濘的道路才會留下腳印。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相信夢想,相信努力的意義,相信遺憾比失敗可怕。與其茍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歐陽修說自己“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他的心瀟灑坦然。蘇軾最敬佩歐陽修,敬重他的才情,尤其敬重他面對風雨巋然不動的心靈?!膀E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笔挛锔饔虚L短,是身重翅短的鴕鳥就不要翱翔藍天,是矯健勇灑的雄鷹就不要留念枝頭。蘇軾曾云:“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堅韌不拔之志?!敝挥袌远▋?nèi)心,不畏懼困難與誘惑,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人會有三次成長:第二次是在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時發(fā)現(xiàn)即使再怎么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欲望無邊,前路無涯,而生命有數(shù)。于濁氣纏身的浮躁紅塵里超然物外,在恬淡從容的松風流泉中安放人生。這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門為敲者開
誠如《阿甘自傳》所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滋味?!比松粗倚挠兄?。主動便是連接未來與必然的橋梁。變革時代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唯有把握人生的主動權,直視島嶼和暗礁,方可在洪水奔流的生命之河中,激起美麗的浪花。懶惰者凌亂不堪的足跡,徘徊倒退,是寫在人生路上的懺悔書,狼狽不堪;勤奮者堅實有力的腳印,勇往直前,是刻在高峰險處的抒情詩,何等豪放。我們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大多數(shù)時候卻忘記了成功不會自動向你走來,我們必須自己去努力取得。世界很大,未知和奇妙充盈著每個人的心,有的只是無盡的探索和追求,正如蜜蜂對花的不懈追求,一如既往。也就是對于我們來說,永遠不要停止學習,不要放棄心中的信念,即使你很老很老,也要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學會感恩,要相信所有的經(jīng)歷都是生命的饋贈。在為夢想拼盡全力之前,永遠別說運不好,生活是公平的,當一個人努力增加自己的籌碼時,天平就會向這一方傾斜。主動努力搏擊未來,走向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