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澎
市場上各種熱鮮肉、冷鮮肉、冷凍肉,讓許多消費者無所適從。很多人鐘愛熱鮮肉,覺得熱鮮肉更新鮮、衛(wèi)生,其實這是不科學的。這是我們基于長期以來的消費習慣和認識上的錯誤。今天我們就簡單談談它們之間的區(qū)別。
首先要了解一點常識:從動物宰殺到被消費者食用,肉類要經過屠宰放血-僵直變硬-解尸僵自溶-成熟的階段。大眾一直習慣購買的熱鮮肉是屠宰不久未經任何降溫處理的肉。這類肉在常溫下運輸和銷售,利于微生物大量繁殖,且在運輸、銷售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的污染,保質期較短,容易腐敗。另外,熱鮮肉從動物宰殺到被消費者食用所經由的時間短,一般都未能完成正常的成熟過程,正好處在肉僵直階段,既影響消化、吸收,又降低了肉類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
冷凍肉是采用零下25℃以下的低溫使鮮肉產品快速降溫并完全凍結,然后保留在零下18℃前提下,以凍結狀態(tài)銷售的肉。冷凍肉由于水分的凍結,肉體變硬,凍肉表面與冷凍室溫度存在差異,引起肉體水分蒸發(fā),肉質老化干枯無味,稱作“干耗”現象。
冷鮮肉是指對嚴格執(zhí)行檢疫制度屠宰后迅速進行冷卻處理,使溫度在24小時內降為0~4℃并在后續(xù)的加工流通和零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0~4℃范圍內的鮮肉。冷鮮肉從屠宰到銷售過程,大約要經由兩天時間,這是一個天然成熟的過程。在此期間肉在相宜溫度下有序地完成了尸僵、解僵軟化和成熟這一過程,肌肉經過排酸軟化,嫩度顯著進步,營養(yǎng)物質得到充分保持,非常有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一般熱鮮肉的保質期只有1~2天,而冷鮮肉的保質期可在一周以上,同時冷鮮肉在冷卻環(huán)境下表面形成一層干油膜,能夠減少水分蒸發(fā),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冷鮮肉與冷凍肉相比,具有風味的損失較小、營養(yǎng)價值高的優(yōu)點。
常見畜禽肉正常的成熟過程,豬肉一般為2~3天,雞肉更短一些,牛肉則要7~8天??梢姡瑹狨r肉購買后立刻食用,肉的味道并不是最佳。因此,最好將熱鮮肉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隔天食用。
而冷鮮肉經過天然的排酸處理,已正常成熟,可即買即食用。當然自己在家宰殺的畜禽沒有經過太多微生物污染、還未到達僵直階段,直接烹飪口感好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