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計算機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新課程改革賦予現(xiàn)代教育的責任和使命。當前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由于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計算機技能低下。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計算機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技能,促進高中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計算機;能力培養(yǎng);意義;問題;對策
21世紀是知識化、信息化和網(wǎng)絡化的社會,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知識和技能成為人們立足于社會的根本。高中階段的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希望。在高中計算機的教學中,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很關鍵,但掌握計算機技能,能夠靈活地運用計算機技術處理日常學習和生活更加重要。因此,教師在高中計算機的教學中,應當結(jié)合新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強化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提升,促進高中計算機教學的改革,為實現(xiàn)良好的計算機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一、 當前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一) 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的機會
計算機課程是一門特殊的課程,需要學校有大量的軟硬件設施作為保障,學生方有實踐操作的機會,能力和素質(zhì)才會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在當前的計算機課程建設中,由于受到資金投入的影響,很多高級中學的計算機軟硬件設施并不到位,教師在教學中,即使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也會陷入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泥沼。正是因為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學生缺乏基本的實踐操作機會,極大地影響了高中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影響了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
(二) 計算機課程得不到足夠重視,教師忽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
如今,我國已經(jīng)全面開啟了素質(zhì)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使得當前的很多教師,依然有應試教育的思想,而學校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依然是建立在傳統(tǒng)的考試成績基礎之上。正是因為這些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計算機課程得不到足夠的應有的重視。教師對計算機課程的不重視,往往會讓教師在教學中,存在惰性心理,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高中計算機的課程設置形同虛設,難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技能。
二、 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性對策
針對當前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教師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應當深刻認識到能力培養(yǎng)對于學生計算機素養(yǎng)提升的意義,并采取積極的改革措施,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 “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促學生能力發(fā)展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由于學生的出生背景不同,接觸和掌握計算機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高中計算機的教學中,應當踐行“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將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教學模式的確定、教學目標的制定都充分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將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核心。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計算機系統(tǒng)有充分的了解,教師在教學之前,就通過充分的討論和交流,了解學生對計算機構(gòu)成的掌握程度,之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夠有的放矢的選擇教學內(nèi)容,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又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Excel的操作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對Excel軟件的操作能力,教師一般都會給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認識到Excel的強大功能,并激發(fā)學生對辦公軟件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的教學目的。
(二) 開展合作學習,促學生能力發(fā)展
在高中計算機的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的模式,為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奠定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對于打破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師的課堂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在高中計算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以下的原則和步驟:首先,教師應當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和目標。例如,flash動畫制作、舉辦電腦作品大賽等,這種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往往會極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意識,調(diào)動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在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之后,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一般而言,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應當堅持“同組異質(zhì)”的目標,人數(shù)的組成在4人左右,方便學生交流和討論;第三,學生們完成任務以后,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積極的評價,評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并予以積極的鼓勵,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這種任務型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學生能力發(fā)展
筆者在高中計算機的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提升,一般都會花費少量的時間給學生講解基礎知識,而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學生的實踐操作上。而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筆者會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操作,促進學生能力提升。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解Excel時,為了讓學生們能夠熟練的操作軟件,筆者設置了這么一個場景:假設一個公司要做年終報表,而所有的學生都是公司的職員,現(xiàn)在要求學生用Excel制作年終統(tǒng)計報表,學生們瞬間對這樣的主題充滿了興趣。此外,在PowerPoint的制作中,筆者假設了這么一個場景:馬上就到母親節(jié)了,你們每個人都要給媽媽制作一份禮物,表達你們對媽媽的愛。然后,在學生們制作幻燈片的過程中,教師予以積極的指導,例如音樂的植入、動畫的植入等等,因為是做給媽媽的禮物,學生們都很上心,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比較充分。
總而言之,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深刻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對于學生今后成長和發(fā)展而言的積極意義,并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培養(yǎng),促進高中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 王奇巖,王巍.淺析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自學能力的結(jié)構(gòu)與培養(yǎng)[J].吉林教育,2011,34.
[2] 周秀紅.淺談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快樂閱讀,2012,33.
[3] 郭芳.高中計算機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初探[J].青春歲月,2010,07.
作者簡介:余明英,貴州省普安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