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陽
摘 要: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活動設計對教學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活動成了許多老師面臨的問題。“學習金字塔”理論的提出,不僅給教師們開展大學英語精讀教學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更為課堂活動的設計指明了思路與方向。因此,“學習金字塔”理論對大學英語精讀的課堂活動設計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學習金字塔”理論;大學英語精讀教學;課堂活動設計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深入,社會各行各業(yè)對英語人才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學畢業(yè)生綜合英語水平較低,所學英語與實際需求脫節(jié),英語運用能力較差。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不僅反映出相關教育部門和高校應當改革課程設置,完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更加暴露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就要求英語教師重新審視教學目標,整理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教法,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英語人才。本文受“學習金字塔”理論啟發(fā),探討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活動設計,旨在改革英語教學模式,完善教學實踐,進而提升學生英語水平。
一、 “學習金字塔”理論
1946年,美國視聽教育家埃德加·戴爾出版了《視聽教學法》一書,首次提出了“經驗之塔”理論,根據各種經驗的抽象程度,將其分為抽象經驗、觀察經驗和做的經驗三大類。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在此基礎上,得出研究成果:“學習金字塔”理論(圖一)。從塔尖到塔底,根據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的低到高,依次為聽講、閱讀、視聽、演示、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從而形成了金字塔狀?!皩W習金字塔”理論用數字形象且直接地顯示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或教學方式,學習者在兩周后還能記住的所學內容有多少,即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
分析“學習金字塔”理論,可以得出,同樣的知識輸入,采用七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學習效果會出現(xiàn)明顯差異。圖一中的聽講、閱讀、視聽和演示,這是絕大多數英語教師采用的課堂教學方法,但這些方法的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分別為:5%、10%、20%、30%,可見學習效果較差。這些教學方法或學習方式被埃德加·戴爾歸納為被動學習。而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較高的主動學習依次為討論、實踐和教授給他人,尤其是教授給他人的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高達90%。這些方法與數據為教師改革教學教法,設計課堂活動提供了明確的理論框架和實踐基礎。
二、 “學習金字塔”理論與大學英語精讀教學
1. “學習金字塔”理論與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理念相契合
《高等學校英語類專業(yè)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提出,英語類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厚實的英語語言文學知識和必要的相關專業(yè)知識,且能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英語專業(yè)人才”(蔣洪新 2014)。想要實現(xiàn)這樣的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僅需要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更需要有效的且可操作的教學方法。“學習金字塔”理論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而且有助于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學習金字塔”理論中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較高的討論、實踐和教授給他人的教學方法,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性學生,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學習,這有助于學生自身發(fā)展以及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
2. “學習金字塔”理論與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相一致
“學習金字塔”理論符合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習金字塔”理論涉及的七種教學方法、學習方式是相互依賴、層層遞進的關系,這符合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相對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與科學素養(yǎng)、國際化視野的基礎上,需要更加扎實的語言基礎和更高的英語綜合水平,與此同時,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邏輯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這樣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英語專業(yè)人才的需求。而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就需要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通過不同的學習方法、課堂活動,促進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
3. “學習金字塔”理論體現(xiàn)大學英語精讀的課程特點
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是一門學科基礎課程,是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一門課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要加強口筆頭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詞匯、語法、寫作、修辭等方面的知識,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本課程主要通過語言基礎訓練與篇章講解分析,使學生逐步提高語篇閱讀理解能力,了解英語各種文體的表達方式和特點,擴大詞匯量和熟悉英語常用句型,具備基本的口頭與筆頭表達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力求取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三、 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活動設計
以“學習金字塔”理論為基礎,結合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參照大學英語精讀課程特點,得出以下有效的課堂活動形式。
1. 課堂問答
教師在準備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時,首先將問題設計成一題多問,即一個問題,多種問法,多種角度。這樣的問題設計有助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其次,考慮問題效果。教師需要提前設想好學生可能的回答,以及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怎么引導學生貼近答案。最后,做好及時反饋。針對學生的回答馬上給予評價,肯定其正確的方面,對于有所偏差或錯誤的方面,提供引導與幫助,完善其思路與答案。
2. 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分為結對討論、分組討論和大討論。結對討論適用對語言知識點、句子的理解。分組討論適用于對問題和現(xiàn)象的分析。而大討論適用于對文章大意、主題思想的討論。課堂討論需要教師做好多方面工作,包括時間控制、過程監(jiān)控、適當干預和總結點評。以第二版《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4》中的第五課For Want of a Drink為例,作者探討了水資源危機的話題。針對水資源的特點,出現(xiàn)水資源危機的原因和解決方案,以及存在的困難,可以選擇分組討論的方式。以第二版《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3》中的第二課 How Reading Changed My Life為例,作者以自傳體的方式講述了自己讀書的經歷以及從讀書中獲得的樂趣。文章以一名小女孩的來信作為文章結尾,為什么?這就可以作為大討論的話題。endprint
3. 筆頭練習
筆頭練習包括選詞填空、課文段落再現(xiàn)、改錯(課文句子)、句子翻譯、句子排序和文章結構。關于選詞填空,教師需要提前準備,找出相關段落和句子,選擇考查的單詞,挖空,補充同義詞和同源詞,制作成選詞填空的形式,在學生完成練習后對答案進行課堂討論。關于課文段落再現(xiàn),教師可提供關鍵單詞,要求學生組織語言,完成文章內容再現(xiàn)。句子排序要求段落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層次性。
4. 口頭報告
口頭報告即Oral report或 Presentation??陬^報告需要提前準備,內容可以涉及課文背景和課文理解,要求學生展示自己或小組的成果。教師在開展此項課堂活動前應做以下要求:(1)可以使用PPT,但不鼓勵。即使使用PPT,內容呈現(xiàn)為Outline,而非整頁的文字,作報告者應面對觀眾。(2)不能念稿子。鼓勵學生盡量不帶稿子,這也是督促學生課下認真準備的一種方式。學生只有認真準備,才能做到心中有數。(3)內容具體。主題要確切、要具體,忌寬、大、泛。(4)注意結構。口頭報告內容包括主體和結論部分。主體部分要有層次性與邏輯性,結論部分要清晰明了。(5)提前演練。此外,教師應關注學生反應,做好點評工作。在報告者陳述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臺下聽眾學生的反應,尋找共鳴點和認同點。同時,做好記錄,點評以鼓勵為主。
5. 以教為學
以教為學,即Students play the role of teacher。首先,布置任務。教師應在課下告知一到兩位同學,課上直接找學生上臺講解,這會讓其他同學精神集中,認真聽講。其次,提前演練。要求學生課前演練,教師聽后提出建議,給予指導和幫助。但是,以教為學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為學生只注重單詞、詞組的講解,加之對文章段落的機械翻譯。這將段落與整體內容分割開來,對于文章的理解依舊存在困難。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從整體把握部分,即在字詞意義的基礎上,分析句子和段落的深層含義以及在全文中的作用和意義。同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和干預。
總之,大學英語精讀課堂的活動設計首先要著眼實際,切忌好高騖遠。教師要從教材出發(f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可實施的教學活動。其次,確保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活動的設計是為了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故一切課堂活動應從學生出發(fā),但這需要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不能忽視。最后,重個體關注,促師生和諧。不管是在課上還是課下,教師應當給予個體充分的關注,明其需求,促其發(fā)展,這樣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學習金字塔”理論較好的迎合了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活動設計的需求,但是,在應用“學習金字塔”理論的過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習金字塔”中的各種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依賴和順承關系,教師切不可將各個教學方法獨立開來。教師講授法是一切教學方法的基礎,且不能因為其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低就徹底摒棄。其他的教學方法都是在此基礎上的發(fā)展與延伸。其次,教師切不可盲目追求“學習金字塔”中的數據。數字只是一個定值,而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都是能動的主體。
參考文獻:
[1]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05).
[2]鞏湘紅.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方式的探索——基于對語言輸入、學習投入和可理解性輸出過程的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4).
[3]顧敏.“學習金字塔”理論在高校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1).
[4]華維芬.自主學習中心——一種新型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J].外語界,2001,(05).
[5]蔣洪新.關于《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質量國標標準》制訂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03).
[6]滕威.“學習金字塔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16).
[7]于莉.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2,(08).
[8]仲偉合.《英語類專業(yè)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指導下的英語類專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J].外語界,2015,(3):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