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民國報刊所涉陶淵明接受之新變及意義

        2018-01-30 01:00:10鄭華萍王青
        江淮論壇 2018年1期
        關鍵詞:新變意義

        鄭華萍+王青

        摘要:民國報刊所載陶淵明研究,在內容上涉及生年考證、人格思想、作品風格、藝術特色等多個方面,呈現(xiàn)出與以往不同的新見,取得了豐碩成果。對民國報刊所載陶淵明研究文著進行梳理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不僅可以加深陶淵明研究的深度,了解陶淵明的“民國化”,且對中國古代其他文人接受史研究具有啟示意義。

        關鍵詞:民國報刊;陶淵明接受史;新變;意義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8)01-0141-006

        民國是陶淵明研究的重要階段,相關著作、論文如雨后春筍,各大報刊雜志刊載尤多。但目前學界對這些資料的整理偏向于大家、名家的專著,如王國維、梁啟超、魯迅、胡適、朱自清等,而對報刊上有價值的文獻資料熟視無睹,這不利于陶淵明的整體研究。因此本文將從人物研究和作品研究兩大方向梳理民國報刊所涉陶淵明研究文著,旨在考察其時陶淵明研究的客觀情況及其新變,揭示其學術史意義。

        一、民國報刊所涉陶淵明接受的“熱點”

        民國報刊雜志事業(yè)興盛,各種報刊論文犖犖大觀。經筆者初步統(tǒng)計,有關陶淵明研究的論文達400余篇。具體涉及陶淵明生年、姓名、里居、著述等相關考證,陶淵明人生態(tài)度、生活方式、思想、“農民化”等人格研究,作品研究及接受等方面。主要有三大熱點:

        (一)陶淵明相關考證

        民國報刊關于陶淵明的考證文章很多,其中主要是行年考。自近代梁啟超在《陶淵明年譜》中提出“五十六歲說”[1],時人多就此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予以支持,如陸侃如《跋古層冰〈陶靖節(jié)年譜〉》,以“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世冥”兩句為依據,附和梁啟超的說法,反駁了古直的“五十二”歲說[2];有的著文反駁,如游國恩《陶潛年紀辨疑》[3],認為梁啟超的證據不能成立;有的認為年歲無法斷定,如朱自清《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4],認為梁啟超、古直二人論證不足,年歲問題只能姑且存疑;有的提出新見,如逯欽立《陶淵明行年簡考》力證應為“五十一歲”[5]、圣旦《陶淵明考》認為陶靖節(jié)得年五十九歲[6]。

        除生年考,還有關于姓名、里居、陶集版本等考證。首先,陶淵明姓名考。陶淵明的名、字在死后不久出現(xiàn)了多種說法,論者各執(zhí)一詞,至民國亦無法統(tǒng)一。朱自清在《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中說“淵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潛”[4],此說法為大多數人如宋云斌等所接受。而周鑒澄《陶淵明研究》認為“潛或是排名,而淵明則官名”[7]。其次,陶氏里居考。關于陶氏里居,史書中的陶淵明傳及顏延之的《陶徵士誄》皆只言及“尋陽”、“柴?!?,而未具體指明,以致后世論者不斷。朱自清認為始居柴桑,繼遷上京,后至南村[4],而逯欽立以為應是尋陽負郭、栗里、南里三處。[5]最后,陶集版本分析。針對版本問題,郭紹虞認為其病在闕、亂、偽、誤、晦,并對每一時期的版本進行了詳細的介紹[8],之后姚實《陶淵明集版本考》梳理了遺失的四種和現(xiàn)存的十三種陶集版本,并認為其中以丁福保的刊本最好。[9]此外還有一些零散的對陶淵明世系、生平事跡及親友進行考證的文章。這些考證或因循舊說,或提出新解,進一步深化了陶淵明研究。

        (二)陶淵明人格研究

        陶淵明躬耕田園、安貧樂道、“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精神,傳為千古佳話,一直影響著中國士人的價值觀念。綜觀民國報刊論文,對陶淵明的人格大多高度贊揚,推崇備至。游國恩說他是“一個敝屣富貴,忘懷貧賤的人”,又是“一個任自然,率真的人”[10];李云峰在《讀陶淵明集箋注后略談》中肯定其“不慕榮利”的個性和躬耕自給的生活,認為他是一個自然主義的人生觀者[11];李則綱在《從農村破產想到陶淵明》中高度贊賞陶淵明回歸農村、親自耕種的生活方式,認為陶氏是一個農村里最能體驗自然了解人生意義的哲人,并積極呼吁當時人回歸鄉(xiāng)村。[12]他們都從贊賞、仰慕的角度來評述陶氏躬耕自給的生活態(tài)度。但亦有少數批評者,如根號說陶淵明除了有自然美的詩外,其他無一足取[13];艤客認為陶公“只是純盜虛聲,毫無足取。如果‘高士真都像陶淵明一樣,則我寧愿世間全是強盜賊子,而不希望有一個那樣的高士”,用語頗為激烈,批判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行為,認為士大夫在亂世更應盡其心力,發(fā)奮為雄。[14]

        除人生態(tài)度、生活方式的評述,民國學者還頗為關注陶淵明的思想、家境的困窮及其原因。陶氏思想來源在這一時期展開了爭辯,大致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以儒家為主,兼有道釋。如游國恩以為“他是從儒釋道三教糅合產生出來的一個高士”[10],陳福熙、雨初、公盾等都支持此種觀點。一種認為是“儒家出身”。如韓連琪在《陶淵明之思想》中說他未受玄風的影響,是一個十足的儒者。[15]一種認為受儒家、道家影響,無關佛家。如孫作云以為他心目中的孔子是儒家學說道家化。[16]忱農認為他的思想歸隱之前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歸隱之后以道家思想為中心。[17]言及陶公的困窮及其原因,歷來多持一致的看法。游國恩說“陶公一生算是窮極了。他人的窮是假窮,陶公的窮是真窮,窮到沒飯吃;他人的窮是暫時的,陶公則窮到老”[10]。而其窮困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他自身特殊的思想。

        (三)陶淵明作品的品鑒

        時至民國,陶淵明作品特色的研究依然是熱點。當時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了陶作的內容、風格、藝術等,大致有三種情況。其一,部分學者對陶詩、陶文進行總括性的研究,一致認可其作品自然、真、美的特性。如游國恩《一千五百年前的大詩人陶潛》以為“陶詩的好處平淡而外尤其是自然”[10],何聯(lián)奎《陶淵明文學》認為陶文學的價值即在“真”“美”二字。[18]其二,有些學者針對部分作品進行深入的探究,集中在《述酒》、《形影神》、《桃花源記》、《閑情賦》等篇。如逯欽立《〈述酒詩〉題注釋疑》[19]、《〈形影神〉詩與東晉之佛道思想》[20]、《〈洛神賦〉與〈閑情賦〉》[21],儲皖峰《陶淵明〈述酒〉詩補注》[22],陳寅恪《〈桃花源記〉旁證》[23]。其三,少量學者將陶淵明與其他詩人進行比較,各抒己見。如沈熙篯《陶潛與王維》一文,認為陶詩純?yōu)槿寮宜枷?,一片真情,元氣橫絕太空,蘊有愛國思想,有欣賞自然之作[24];儲皖峰結合陶淵明和儲光羲的時代環(huán)境和文藝思潮現(xiàn)狀,較全面分析了二人田園思想的構成、田園的組織、以及田園生活的特點。[25]endprint

        近代新文學發(fā)展迅速,白話文勢頭迅猛,但舊體詩詞仍占一席之地,民國報刊上大量刊載仿效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即是一證。仿擬陶淵明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仿效其文體、詩體進行創(chuàng)作。民國學者根據陶文、陶詩的句式、結構、風格、審美等進行再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大量的仿作。散文仿擬主要是仿《五柳先生傳》、《歸去來辭》、《辭彭澤令書》、《桃花源記》 等,詩歌仿擬如唐棣《擬陶潛〈歸田園〉詩》[26]、伯臧《返汪山故里用陶潛〈還舊居〉韻》[27]、季夫《擬陶淵明〈移家〉二首》[28]等等。雖稱不上佳作,但這種文學活動本身具有重要的價值。另一類是集句詩和步韻詩。如掞天《讀陶淵明〈歸去來辭〉書后》[29]、天梅《詠荊軻步陶靖節(jié)作韻》[30]、夏枝巢《孟夏苦旱晦日微雨旋己成十三首(用〈讀山海經〉韻)》[31]等。可見時人對陶作品風格是認可并推崇的。

        二、民國報刊所涉陶淵明接受的新變

        身處社會變革的民國學者將陶學研究推入一個新的階段。印刷技術的發(fā)展和報刊的急速增多推進了陶公作品的傳播速度和影響范圍,普通大眾有更多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與其中,并在文體形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西方學術思想和文學批評的滲透,陶文出現(xiàn)了中英文對照版,還出現(xiàn)了陶氏與西方學者比較的論文。平民文學思潮的影響,陶淵明首次被冠以“農民文學家”的稱號。這三者為最主要的“新變”。

        首先,陶學接受主體普及化,文體形式創(chuàng)新。陶學研究者首先是陶學接受者,創(chuàng)作群體的擴大反映出民國陶淵明接受主體的普及化。不僅僅是專家學者,文學愛好者、學生和普通民眾都成為接受者和研究者。學生作為接受和創(chuàng)作群體的一部分,當時出現(xiàn)了大量以學生為主體作者的陶學研究論文,如江蘇省立第五師范曹文棟《從〈飲酒詩〉二十首中觀察所得的陶淵明》[32]、東臺青鐘學社汪冠生《讀〈五柳先生傳〉書后》[33]、湖南第二中學夏孔義《從〈飲酒〉幾首詩里觀察陶淵明人品》[34]、交通部浦口扶輪小學校嚴仁亮《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論》[35]、三年級厲紹夏《陶靖節(jié)論》[36]、二年級李鳳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論》[37]、四川順慶聯(lián)合縣立中學李顏哲《讀〈五柳先生傳〉》[38]等等。數量很多,但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論述也較為簡單,大多是他人觀點的重復,缺乏學術性。在創(chuàng)作形式上,民國學者除向前輩學習,堅持以詩歌的形式來紀念陶公或表達自己的喜愛,如崔卓悟《和陶淵明〈飲酒〉詩》[39]、枕亞《和陶靖節(jié)〈讀山海經〉》[40]、約庵《和陶靖節(jié)〈形影神〉三首》[41]等等,還以小說或小品這種新的形式進行再創(chuàng)造,推演陶公生活經歷。如斯人《陶淵明》描述秋光中挨餓的陶淵明見到菊花后的心理活動,并以與鄰老的對話展現(xiàn)了他不愿為官、安貧樂道的高尚人格,表現(xiàn)了作者對陶公的尊崇。[42]雞晨《陶淵明到菊花展覽會去》的結構與上文類似,首先敘述陶公到菊花展覽會后的所思所想,之后借陶公與老翁的對話演繹了一段有頭有尾的故事。小說中的老翁是作者或當時部分人的代言者,文章以陶公鏟了自己的菊花,并讓雉子去買除蟲菊種子為結尾甚是可笑,但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有些人對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等行徑的反對態(tài)度[43]。小說或小品以通俗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陶淵明的人生態(tài)度和思想,具有民國文化時代特色。

        其次,受西方思潮的影響,出現(xiàn)了陶淵明與外國作家對比的論文和陶文英文版。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民國文學更加活躍,陶學研究者開始以新眼光和新思想看陶作。他們不再局限于在中國文學的范圍內進行研究,而是將他放在世界文學的版圖中進行審視。甘蟄仙1922年發(fā)表的《中國之托爾斯泰》首開其風,將陶淵明和托爾斯泰進行了詳盡的比較。該文首先指出了二人的文學位置:“托氏底文學思想,是東方神秘思想和西方現(xiàn)實思想底結晶;陶氏底文學,是南方柔婉纏綿的文學和北方真率慷慨的文學底結晶?!崩^而結合作品分析了兩大文豪的相通之處。[44]于此稱呼陶淵明為“中國之托爾斯泰”似無不可。雨初《田園詩人陶淵明與湖畔詩人華斯瓦特》一文,開門見山地指出陶淵明和英國湖畔派代表詩人華斯瓦特“都是推翻古典文學的英雄,開啟自然派的路途,作了后代許多偉大詩人的先鋒”。進而敘述了二人不謀而合的事實:一是生平經歷類似,最后都回歸自然;二是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類似,佛教的影響和文學的革命;三是人生觀類似:皈依自然、愛自然、重人道、生命虛浮;四是文學風格類似:簡易自然、淡遠含蓄、真摯誠懇。[45]這種不同國籍不同時代詩人之間的對比,在剛興起時曾受到質疑,但確是陶淵明研究者邁出的重要一步。另外,這一時期還出現(xiàn)了一些中英文對照版本的報刊,如《中華英文周報》、《進步英華周刊》、《英文雜志》等,隨之產生的陶文英文版,尤以《五柳先生傳》為多,此外還有《歸去來辭》、《讀〈山海經〉》。數量雖不多,但這種方式直接擴大了陶淵明其人、其文的影響面,產生了重大的積極作用。這些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陶學研究取得的重要突破,陶公由此走上了世界的舞臺,推進了陶淵明研究的現(xiàn)代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再次,主張?zhí)諟Y明是一個農民,是一位“農民文學家”、“農民詩人”。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學者大多稱陶淵明為田園詩人、隱逸詩人之類。時至民國,受平民文學影響,有學者直接說他是一個農民,“農民文學家”的新稱號隨之應運而生。五四新文化運動倡導建設平民文學,周作人提出平民文學應“以普通的文體,寫普遍的思想與事實”、“以真摯的文體,記真摯的思想與事實”[46],著眼于“普遍”和“真摯”兩個特點。陶淵明躬耕隴畝的日常生活、高尚的人格品性以及詩文的“真實”、“自然”特色,某種程度上正好與平民文學相符。對民國學者而言,與其稱陶公為“平民”,不如直接稱“農民”來得更切合實際。他們將田園詩人或隱逸詩人陶淵明直接換為“農民文學家”或“農民詩人”,似乎更能見出陶公親民的本性和崇高的人格。倬之在《一個農民文學家——陶淵明》一文中直言“陶淵明確是一個農民,是一個親自去做工的農民,是一個賣菜蔬的園丁。他是一個文學家,我們從來就知道,他是一個農民,我們從他生活史中種種證據可以看得出來”。文章側重從陶公作品的真實和自然出發(fā),認為淵明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一部分即是他生活的環(huán)境:“因為農村間所接觸的,是些山林溪谷,蟲魚鳥獸,都很自然。所會面的是農夫野老,牧子漁翁,都很誠實真樸。所以有了自然誠實真樸的環(huán)境,自然要產生自然且真實的作品?!盵47]可以說,農村的環(huán)境成就了淵明的作品,“農民文學家”這個稱號是合情合理的。此后響應者不絕,如堵述初《陶淵明與農民》直言“陶淵明是我國最偉大的一位農民詩人”[48],然后圍繞這個基本觀點開展論證。陶公“農民”形象的定型是民國文化的必然產物,開拓了陶淵明研究的新視野。endprint

        三、民國報刊所涉陶淵明接受的意義

        民國時期,中華民族的覺醒、社會思潮的巨變、文藝批評的革新等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陶學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為后期研究的繁榮夯實了基礎。報刊業(yè)急速發(fā)展下出現(xiàn)的大量研究陶淵明的論文,是陶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該部分論文進行梳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這也正是我們將民國報刊論文作為對象進行全面系統(tǒng)研究的重要動因。

        首先,透過民國報刊所涉陶淵明接受研究,可以了解民國學者眼中和民國文化觀照下的陶淵明,進而觀察當時社會的審美趣味。陶淵明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生前是極其寂寞的,而死后,他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人格思想、處事態(tài)度等等,都受到了歷代文士的關注,對后來士人的價值觀、思想、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民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轉變時期,對陶淵明的接受深深受制于當時的審美觀、價值觀、文化觀等客觀環(huán)境。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中,早年的仕宦經歷讓他認識到政局的黑暗與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違背的,遂義無反顧的辭官歸隱,始終過著田園生活,親自耕種,與一般農民生活類似。這也決定了他的詩文作品始終圍繞著田園生活展開,呈現(xiàn)出真實、自然的特色。民國學者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對陶淵明的田園詩作和躬耕生活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如周作人。他曾說:“三代以后的文人里我所喜歡是有陶淵明顏之推兩位先生?!庇绕涫翘諟Y明,“陶淵明詩向來喜歡,文不多而均絕佳?!盵49]對其推崇備至。他將陶淵明恬淡閑適的詩風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無論是新詩如《秋風詩》、《小河》,還是散文如《烏篷船》、《故鄉(xiāng)的野菜》等,都明顯散發(fā)著田園詩的味道,使散文創(chuàng)作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早在民國,就有人將他們二人作比較,如堵述初《周作人與陶淵明》。[50]民國學者甚至直接稱呼陶公為“農民詩人”,這在之前是不曾出現(xiàn)的,深深刻上了民國文化的烙印,可以說是陶淵明“民國化”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反過來說,陶淵明的“民國化”又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的文藝風氣、審美取向等,進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陶淵明接受與時代環(huán)境的關系。

        其次,民國報刊所涉陶淵明研究論文的梳理有助于補充陶公接受史中的不足,加深對陶淵明的研究。陶淵明是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詩人,自南北朝開始至今,始終受到學界持久不衰的關注,相繼刊出的論著非常之多。目前,關于陶公研究的資料已有學者進行了整理,如1962年出版的《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陶淵明卷》,將南北朝至1949年陶淵明研究的資料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匯編;鐘優(yōu)民的《陶學發(fā)展史》全面、具體地梳理了南北朝到20世紀90年代各個階段陶學研究的歷程和特點,是一部填補學術空白的著作。之后還有張燕瑾、呂薇芬《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李劍鋒《元前陶淵明接受史》、劉中文《唐代陶淵明接受研究》、余恕誠《中國詩學研究》等,都對不同時期陶淵明接受的資料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整理,有的還剖析了其特征及成就。但他們似乎都默契十足,對民國報刊上的論文鮮少提及,損害了陶淵明接受史的完整性。對民國報刊論文進行整理和分類,為后續(xù)深入研究陶淵明提供了資料基礎,補充了陶學研究史中的不足。

        最后,梳理民國報刊所涉陶淵明研究論文對中國古代其他文人的研究具有啟示意義,將推動文人接受史研究。陶淵明接受史研究中的紕漏,即對民國報刊論文的漠視,不能再發(fā)生在其他優(yōu)秀文人身上,這是我們應深以為戒的。李劍鋒曾言:“任何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作家都應有一部接受史。不僅是作家,任何一篇名作、一個流派都應有它的接受史。”[51]陶淵明的人格及作品在隋后各時代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且在不同時代不同階層讀者中的接受效果迥然不同,我們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個時期。對民國報刊論文進行梳理和研究,可以進一步完善中國古代文人接受史。

        綜觀民國報刊陶淵明研究論文,無論是在研究方法、觀念或成果上,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呈現(xiàn)出新面貌和新氣象。這些論文是陶學研究的必須史料,對陶學接受史的研究有所裨益,對中國古代其他文人接受史研究具有啟示意義,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正如曹辛華在《民國詩詞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及其意義》中所說的:“全面整理與研究民國詩詞學文獻無論從學術意義、文化意義還是社會意義來講都是不可小覷的?!盵52]民國是中國社會的轉型期,對民國報刊論文的整理和研究充實了文人研究的文獻基礎,更有助于深層次地揭示社會轉型對文學批評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梁啟超.飲冰室合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5:10429.

        [2]陸侃如.跋古層冰《陶靖節(jié)年譜》[J].國學論叢,1927,(1).

        [3]游國恩.陶潛年紀辨疑[J].國學月報匯刊,1928,(1).

        [4]朱自清.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J].清華學報,1934,(3).

        [5]逯欽立.陶淵明行年簡考[J].讀書通訊,1942,(50).

        [6]圣旦.陶淵明考[J].文藝月刊,1934,(4).

        [7]周鑒澄.陶淵明研究[J].民大高中自治會月刊,1933,(1).

        [8]郭紹虞.陶集考辨[J].燕京學報,1936,(20).

        [9]姚實.陶淵明集版本考[J].學風,1937,(3).

        [10]游國恩.一千五百年前的大詩人陶潛[J].國學月報匯刊,1928,(1).

        [11]李云峰.讀陶淵明集箋注后略談[J].心聲,1934,(4).

        [12]李則綱.從農村破產想到陶淵明[J].白地,1935,(3).

        [13]根號.關于陶淵明[J].長郡青年,1943,(1).

        [14]艤客.陶淵明非高士[J].大方,1944,(1).

        [15]韓連琪.陶淵明之思想[J].勵學,1935,(4).

        [16]孫作云.陶淵明思想評述[J].朔風,1938,(11).endprint

        [17]忱農.陶潛及其詩[J].校風,1933,(84).

        [18]何聯(lián)奎.陶淵明文學[J].括蒼,1925,(4).

        [19]逯欽立.《述酒詩》題注釋疑[J].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48,(18).

        [20]逯欽立.《形影神》詩與東晉之佛道思想[J].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47,(16).

        [21]逯欽立.《洛神賦》與《閑情賦》[J].學原,1948,(8).

        [22]儲皖峰.陶淵明《述酒》詩補注[J].輔仁學志,1939,(1).

        [23]陳寅恪.《桃花源記》旁證[J].清華學報,1936,(1).

        [24]沈熙篯.陶潛與王維[J].大同附中期刊,1932,(40).

        [25]儲皖峰.陶淵明與儲光羲[J].國學月報匯刊,1928,(1).

        [26]唐棣.擬陶潛《歸田園》詩[J].滬江年刊,1945,(28).

        [27]伯臧.返汪山故里用陶潛《還舊居》韻[J].國聞周報,1934,(41).

        [28]季夫.擬陶淵明《移家》二首[J].新武周刊,1941,(16).

        [29]掞天.讀陶淵明《歸去來辭》書后[J].潭岡鄉(xiāng)雜志,1929,(3).

        [30]天梅.詠荊軻步陶靖節(jié)作韻[J].民心,1911,(2).

        [31]夏枝巢.孟夏苦旱晦日微雨旋己成十三首[J].雅言,1942,(5).

        [32]曹文棟.從《飲酒詩》二十首中觀察所得的陶淵明 [J].學生文藝叢刊,1924,(7).

        [33]汪冠生.讀《五柳先生傳》書后[J].學生文藝叢刊,1926,(10).

        [34]夏孔義.從《飲酒》幾首詩里觀察陶淵明人品[J].學生文藝叢刊,1926,(8).

        [35]嚴仁亮.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論[J].學生文藝叢刊匯編,1924,(1).

        [36]厲紹夏.陶靖節(jié)論[J].東中學生文藝,1920,(1).

        [37]李鳳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論[J].東中學生文藝,1920,(1).

        [38李顏哲.讀《五柳先生傳》[J].學生文藝叢刊匯編,1911,(1).

        [39]崔卓悟.和陶淵明《飲酒》詩[J].正風半月刊,1935,(8).

        [40]枕亞.和陶靖節(jié)《讀山海經》[J].民權素,1915,(9).

        [41]約庵.和陶靖節(jié)《形影神》三首[J].海潮音,1930,(5).

        [42]斯人.陶淵明[J].星期三,1933,(1).

        [43]雞晨.陶淵明到菊花展覽會去[J].梅訊,1936,(67).

        [44]甘蟄仙.中國之托爾斯泰[N].晨報副刊,1922-8-1-11.

        [45]雨初.田園詩人陶淵明與湖畔詩人華斯瓦特[J].女青年月刊,1931,(1).

        [46]周作人.平民文學[J].每周評論,1919,(5).

        [47]倬之.一個農民文學家——陶淵明[N].晨報副刊,1924-12-11-14.

        [48]堵述初.陶淵明與農民[J].藝風,1934,(10).

        [49]周作人,著.鐘叔河,編訂.周作人散文全集 [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6-122,9-194.

        [50]堵述初.周作人與陶淵明[J].藝風,1936,(4).

        [51]李劍鋒.元前陶淵明接受史[M].濟南:齊魯書社,2002:9.

        [52]曹辛華.民國詩詞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及其意義[J].泰山學院學報,2015,(1).

        (責任編輯 清 風)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變意義
        挖掘與新變——德國新表現(xiàn)主義繪畫探究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有意義的一天
        生之意義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0
        “k”的幾何意義及其應用
        民國時期漢劇坤伶登臺與舞臺新變——以漢口《羅賓漢報》《戲世界》為中心的考察
        戲曲研究(2018年2期)2018-02-16 07:43:34
        數字媒體語境下的動畫“新變”
        今傳媒(2016年6期)2016-07-02 00:51:59
        構造方程求兩個三次根式的代數和
        點鐵成金 妙筆生花
        蒲松齡研究(2015年4期)2016-01-11 10:07:11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性裸交a片一区二区三区| 9lporm自拍视频区| 免费毛片视频网站| 亚洲免费看三级黄网站| 日本av亚洲中文字幕|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自产久久久|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操| 亚洲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站| 97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丝袜| 日本免费a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级免费黄片无码AV|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亚洲日韩AV无码美腿丝袜 | 人妻忍着娇喘被中进中出视频| 粗大挺进尤物人妻一区二区| 少妇被躁到高潮和人狍大战|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国产自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18禁| 丰满多毛的大隂户毛茸茸| 国产精品刺激好大好爽视频| 偷柏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超碰av|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精品福利一区| 侵犯了美丽丰满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又爽又大又黄a片| 国产区精品| 天美麻花果冻视频大全英文版 |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天美传媒一区二区| 少妇三级欧美久久| 日韩av他人妻中文字幕|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