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作為學生成長學習的重要場所,課堂在學校教學工作中為教育和學習的主要陣地。學生在學校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因此,加強對課堂的關注力度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當重視對于課堂紀律的把握和對課堂效率的提高。但是對于年齡較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對于小學階段的課堂管理更應當格外注意。同時,在小學課堂上,教師不僅僅應當做學生的朋友帶著學生在玩中學習,更應該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帶領學生學習。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己,不斷轉換教育理念,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效率,讓孩子們在短時間內接受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管理;有效管理
一、 小學課堂教學管理特點
(一) 教學對象的特殊性
這一階段的孩子雖然有了部分辨別是非的能力,但是他們的這一能力并不能很好地使用。同時,這一階段正是孩子智力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注意力不能長時間地集中,仍然很喜歡玩,注意力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小學生年齡較小而且剛剛脫離了幼兒園,這就意味著學生從一個完全玩耍的場所轉入了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的課堂中,這對于不適應教學生活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痛苦的。面對小學生這一年齡段的特殊性,教師必須結合這些特性合理安排教學進程和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投入更大精力去管理和引導學生。
(二) 師生關系的特殊性
1. 小學生的向師性很強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七八歲到十二三歲,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一般都很崇拜自己的教師。這種崇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表現為對教師盲目的信任和崇拜。在他們這一階段的意識里總認為老師是完全正確的,對于老師布置的任務總能及時完成。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僅僅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更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身上良好的品行去影響和教育學生。這一條不僅僅是教師職業(yè)操守中重要的一條,更應該是教師自己心中的底線和原則。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學生對教師行為的模仿會對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甚至這時期養(yǎng)成的好習慣會伴隨學生一生。
2. 小學師生關系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大
作為小學教師必須明白自己身上肩負的重任。年級較小單純的孩子們就像一塊塊柔軟的橡皮泥,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引導、關懷都對學生這塊橡皮泥產生著無法想象的影響,學生會形成怎樣的習慣、性格都可能與教師的培養(yǎng)有關。但是,對于心智仍在成長的小學生而言,教師必須無時無刻用自己的耐心教導學生,小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和領悟能力較差,教師如果沒有耐心,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必然會釀成大禍。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必須把握好度,在該嚴肅的時候一定要嚴肅,在關于原則的問題上不能妥協(xié)。但是也不能過于嚴肅,不能隨意體罰學生。教師應該是學生的朋友和良師。
二、 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在學生和教師共同構成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就像是一條紐帶。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僅能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更能提高課堂和教學的效率。教書和學習這兩個過程是密不可分的,有教才有學,學習才能促進教育,在這兩個過程中就是靠著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所維系的。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的良好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對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師生之間張弛有度的關系,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輕松。
(二) 建立完善的課堂規(guī)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边@一道理也適用于課堂教學。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強,而且能很好地完成老師的指令。對于這階段的學生,教師必須建立正確的課堂規(guī)范。這一規(guī)范不僅僅每個學生都應當嚴格遵守,更應該讓學生長期堅持,不斷強化,使之成為最基礎的日常習慣。遵守規(guī)矩必然是痛苦的,它給了學生一定的束縛。它讓學生清楚地明白,在課堂中應該做什么是對的,做什么是錯的,更讓學生清楚地明白自己在課堂中應該學習到什么。在教學的最開始,教師應該循序漸進,不該急功近利。在最開始,教師必須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制定一定的課堂紀律,教師對于學生可能犯的錯誤和懲罰獎勵措施必須加以明確規(guī)定。同時,在實施時不能有所偏倚,必須做到公平公正。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些紀律設立之后,教師必須嚴格實施并且加大執(zhí)行力度,同時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喜歡某一學生而包庇他的錯誤。這是在紀律實施過程中的大忌,這樣做不僅不利于學生長期的發(fā)展,更是不利于教師自身威嚴的建立。同時,對于規(guī)則和規(guī)范的遵守不應該只是一時興起,而應該是長期的堅持,這些準則都是最基本最基礎的行為規(guī)范,只有長期地堅持,學生將這些行為規(guī)范變成自己的習慣,才算是真正地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在學校學習中遵守課堂紀律對于學生而言不僅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更是對學生適應能力、準守紀律能力的培養(yǎng),未來走入社會后,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融入社會生活中。
(三) 建立合理的課堂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育作為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教師在進行對學生的教育時需要將管理制度化。管理的制度化不僅僅能夠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是對學生好習慣的長期養(yǎng)成。但是,這仍然是有缺陷的,在使用這種管理制度的同時,必須結合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系統(tǒng),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作用。評價,是不同人員對于同一事物的主觀判斷,是管理者從自己的判斷出發(fā)對被管理人員進行的評價。對于教師來說,合理客觀的教學評價必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等涵蓋教學全過程的主要因素。通過對教學全過程的各方面的綜合評價,教師期望能夠改進自己的教學過程、方法等,同時將教學過程進行改進。
對于教學這一工作需要教書者和被教書者共同參與的過程,一堂完美的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配合。對于教師而言,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yè)能力,必須能夠將自己頭腦中儲存的專業(yè)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教師的實戰(zhàn)經驗必須足夠充分,教師需要在不斷學習和鍛煉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術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技巧。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有發(fā)散的思維。然而對于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向上的學習興趣。
三、 總結
從眾多教育學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個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能力、管理課堂的能力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效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良好人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喻華偉.管理的有效性:一個新的解讀——《管理有效性的七項修煉》評介[J].經濟評論,2006,(04).
[2]史杰,李廣超.論教學管理的有效性[J].北方經貿,2000,(06).
作者簡介:
戴欣,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