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力探究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教師真正做到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為學生建立一個教學互動良性循環(huán)的“共同體”,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愿學、樂學,進而煥發(fā)語文課堂教學活力。
關鍵詞:課堂;氛圍;激趣;潛能;創(chuàng)造力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真正提高教學實效,促進教學相長。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要以生為本,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作用,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那么,要怎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呢?
一、 和諧激趣,激發(fā)內(nèi)在潛能
語文課堂教學要能營造出寬松自由的氛圍,如此一來,師生間才能夠平等合作。也只有如此,語文課堂才能成為師生間互動、交流的寬松的平臺,學生也才能因此表現(xiàn)出輕松愉快的心情,激發(fā)出積極自主的學習熱情,發(fā)揮出天馬行空式的想象力,進而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融入課堂,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誠然,在師生關系的構建中,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無疑在師生互相溝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關系。在學習《一面》一文時,有一個學生對文中“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一句難以理解,問我“難道眼睛能這么有魔力嗎?”面對突如其來的提問,我不禁一愣,是要對該同學棒喝一聲呢,還是敷衍而過?腦子在飛速地讀盤。忽然靈機一動,問道:“同學們,你們認為《西游記》中六小齡童的眼睛怎樣?是不是具有火眼金睛那樣吸引你的魔力?”這問題一拋出,一石激起千層浪,看似把問題踢回給學生,實際上,學生們炸開了鍋似的,“那眼神很炯炯有神啊”“那眼神特會說話”“這是我看過《西游記》版本中,最有眼力的猴子了”等等。然后,我讓學生回到文本的軌道上來,“這就是眼睛的魔力?!蔽矣謫枺骸拔业哪抗饽軗崮ξ覀兊耐瑢W嗎?”學生笑而不語。我指了指一位學習比較后進的同學說:“你認為目光中的正直和慈愛怎么理解呢?”在我目光的期待和鼓舞下,這位后進生能夠答到點子上。這時,同學們似乎明白了什么。正是這種輕松愉快的氣氛讓學生自由地暢想,下課鈴聲響起,大家好像擦了擦嘴角,舔了舔嘴唇一般,意猶未盡啊。
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能夠最大限度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力?!泵裰?、自由、輕松、平等、和諧氛圍,能夠促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盡可能開發(fā),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中來。語文內(nèi)容多彩多姿,呈現(xiàn)出無窮的魅力,也由此體現(xiàn)出課堂的活力。故而,面對同樣的一個問題,學生的生活體驗、知識儲備、身心狀況等方面的不同,得出的理解就是不同的、哈姆雷特式的、異彩紛呈的,而這正是創(chuàng)造力的具體體現(xiàn),也應該是我們所想要的。所以,教師要能夠放下架子,聽聽學生的聲音,多給學生馳騁想象的時間,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從而誘發(fā)學生潛能,迸發(fā)思想火花,展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力。
二、 點贊激趣,激發(fā)學習熱情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總喜歡被認可激勵,學生自然不例外。我們應該關注學生成長,注意到他們進步的一點一滴,盡可能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并能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做出充分的肯定。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边@句話意在表明贊揚欣賞對于孩子的激勵效用。有時同學啪啪的拍掌聲,老師的一個淺淺的微笑,都將是學生前進的動力,甚至是成功的力量源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采取多種多樣的表揚方式:比如說,用親切的口吻說——“你這樣表達得很好!”“你這種想法非常新穎!”“你的想象很合理!”;或者以贊揚的動作——微微點一點頭。我們不應吝嗇表揚,不能只是偏愛一兩個學生,而應重點突出,平衡兼顧;必須注意的是不應為表揚而表揚,不要把自己變成“點贊批發(fā)部”,要體現(xiàn)出真情實意。如果能巧妙運用“表揚”這一“潤滑劑”,就能讓學生常常體驗到學習過程中那種成功的喜悅,學生的興趣就增加了,課堂氣氛也就興致盎然了。如此一來,就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對于學生學識的提高要能夠充分肯定,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給以點贊,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給予表揚,進而真正提高課堂實效性。
三、 多媒體輔助,提高學習效率
在時下的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手段已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要素。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就會使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方法靈活化,從而使以往的單調(diào)死板的教學模式“黃鶴一去兮不復返”,變得有聲有色、生機盎然。把多媒體教學技術方法和語文課堂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用生動的聲音、活潑的視頻及有趣的動漫來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境界。我特地尋找一些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等事物的圖片,再配上相應的背景音樂,如微風吹拂過樹梢的柔和聲、山泉清脆的叮咚聲、溪流淙淙的流水聲等來制作成幻燈片,從而促使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山中“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清爽的感覺。正是通過多媒體途徑,很自然地感染了學生,使學生親切地和大自然打了個招呼,傾訴了心聲。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自然而然地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無形地調(diào)動起來,進而喜歡上語文,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四、 魅力誘導,提高學習興趣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應有一支具有高素養(yǎng)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教師特有的魅力。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自然和藹、隨和真誠的教態(tài),穿上端莊得體的服飾,板書上端正大方的書法,含吐出一腔抑揚頓挫的標準的普通話等,都能夠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無意識的積極的作用。如魏巍在《我的老師》中所寫到的,同學們連蔡蕓芝老師寫的字都急于模仿,就很好地證明教師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無形的積極作用。這種作用對于學生的審美情趣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并由此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能夠把學生帶到美妙而神圣的文學殿堂,要能夠以豐厚的語文學識去熏陶學生,讓他們切切實實感受到——腹中有詩氣自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妙語連珠順手拈來,含英咀華字字珠璣,精妙點評恰如其分,使得學生如禾苗般歡飲甘霖,大大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endprint
五、 巧用藝術,活躍課堂氛圍
要能夠有較好的教學效果,誠然應有一定的教學藝術。什么是教學藝術?它是教學方法、教學技巧以及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并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的把握和運用上。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要能具有聲情并茂的形象性,要有準確得當?shù)谋砬檫_意,言簡意賅的概括性,準確嚴密的說明性,合乎事理的邏輯性。唯其如此,必然大大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能夠鉆研教材,對典范的名篇佳作了如指掌,并能夠使之化為自己的內(nèi)力,在教學中厚積薄發(fā),從而引領學生在文本的一字一句間體會到靜態(tài)美、動態(tài)美、質(zhì)地美、色澤美、音韻美,能夠進行心靈對話,領悟到妙趣橫生的愉悅,進而使學生受到了藝術熏陶、得到了美的享受。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語文教師不應單單只有出色的藝術審美能力,還應有藝術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力源于質(zhì)疑。有疑有問,能促使課堂氣氛的激活,從而使課堂富有朝氣與生機。因而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置一些相應有趣的懸念式的情境問題。如在教學《山中訪友》一課時,我問學生:朋友是指什么?能和樹木交朋友嗎?能和大自然交朋友嗎?這樣一來,學生在這疑問下有了探究的欲望,積極地展開思考,努力想要解決問題。在這種情形中,我大膽地讓學生小組討論、暢所欲言,進而產(chǎn)生了思維的交匯,碰撞出靈感的火花。所以,教學總應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獨立思考,大膽提出疑問。同時,教師要能夠以寬容的眼光看待這一教學情境,善于駕馭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語言技巧,來營造寬松、自由、民主、進取的課堂氛圍,進而促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從而煥發(fā)出語文課堂的活力。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摒棄以往高壓手段的陋習,彎下身來與學生一道互動、信任欣賞學生,給學生營造一個好學進取、輕松濃郁、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的活動中來。誠然,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和途徑,我們要能夠立足語文學科的本質(zhì)特征、關注教學對象、注意教學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靈活恰當?shù)剡x擇有效的教學模式,使語文課堂教學煥發(fā)出活力。
參考文獻:
[1]劉述文.怎樣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02.
[2]詹楚平.談談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科學教育,2007,06.
[3]彭錫強.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的探究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3.
[4]馬艷云.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A].2013年3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
[5]王桂萍.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氣氛[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七卷)[C].2014.
作者簡介:
莊梅香,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陳利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