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升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對女性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術后放療或化療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療后易對患者心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1]。現(xiàn)研究將超聲心動圖與心電圖對乳腺癌患者綜合治療后心肌損傷的評估作進一步探討,具體如下。
隨機選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放療組和化療組各37例,放療組平均年齡(46.4±6.2)歲;單純癌7例,腺癌8例,髓樣癌7例,浸潤性導管癌15例?;熃M平均年齡(45.7±6.5)歲;單純癌6例,腺癌9例,髓樣癌8例,浸潤性導管癌14例。兩組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放療組采用放療方案:改良根治術后一般為全乳照射加瘤床補量5 000 cGy,200 cGy/次,1次/d,5次/周;保乳術后增加補量1 000 cGy。
化療組采用化療方案:環(huán)磷酰胺800 mg/m2,表阿霉素80 mg/m2;第1 d,氟尿嘧啶500 mg/m2;均為靜脈滴注。在第1 d、8 d各給藥一次,為1個療程;每4周1個療程,共6個療程。
心電圖診斷:患者安靜狀態(tài)下連接12導聯(lián)進行心電圖檢查。采用Inno-u12導聯(lián)心電圖儀測定患者心率(HR)與心室復極時間(QTc)。超聲診斷:患者安靜狀態(tài)下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采用Vivid7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2~4 MHz,檢測指標主要為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當n>40,且T>5,用χ2檢驗,當n>40,但1<T<5,用校正χ2檢驗,當n<40,或者T<1,用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P<0.05表明數(shù)據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化療組的心率及心室復極時間為(76.7±10.1)次/min、(415.6±20.9)ms;放療組的心率及心室復極時間為(75.2±9.4)次 /min、(416.4±20.8)ms。
治療后化療組的心率及心室復極時間為(85.4±12.8)次/min、(437.2±21.5)ms;放療組的心率及心室復極時間為(77.1±11.2)次 /min、(421.1±20.5)ms。
放療組治療前后的心率及心室復極時間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化療組治療前后的心率及心室復極時間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化療組的LVEF為(66.7±4.6)%,放療組的LVEF為(67.1±3.5)%。治療后化療組的LVEF為(63.1±4.0)%;放療組的LVEF為(63.8±3.7)%。放療組治療前后的LVEF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化療組治療前后的LVEF相比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生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目前臨床常采用放療或化療等治療方法[2]。隨著乳腺癌綜合治療技術不斷進步,多數(shù)患者可有效延長生存率,但乳腺癌術后化療或放療均會對患者心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嚴重影響患者預后[3]。放療和化療對乳腺癌患者心機損傷的機制各不相同[4-5]。放療治療時一般是通過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患者心肌缺血,引發(fā)心肌功能障礙[6]。有研究報道,蒽環(huán)類藥物可產生不同程度的心臟毒性[7]。而化療多采用蒽環(huán)類藥物,蒽環(huán)類藥物在機體內可被還原為半醌,通過氧化反應可形成自由基,有利于自由基心臟細胞產生攻擊,進而引起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改變等心電活動,進而引發(fā)充血性心力衰竭[8]。超聲心動圖能夠有效監(jiān)測心臟內部結構及血流動力學,心電圖能夠監(jiān)測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臟電活動,二者聯(lián)合應用在評估乳腺癌患者放化療后心機損傷中有重要的臨床價值[9-10]。放療組治療前后的心率、心室復極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熃M治療前后的心率、心室復極時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放療組治療前后的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化療組治療前后的LVEF相比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研究數(shù)據表明,乳腺癌患者綜合治療后應用超聲心動圖與心電圖檢查結果中,放療及化療等治療方法均會對患者心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放療對心肌損傷較輕,而化療對患者心機功能影響較大。
綜上所述,超聲心動圖與心電圖檢查結果中,放療對乳腺癌患者心肌功能影響較小,化療影響較大。
[1] 黎炳堯. 乳腺癌手術對心肌損傷標志物影響的臨床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7,19(7): 46-48.
[2] 劉埃平. 乳腺癌保乳術后放療的臨床效果[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7): 123-124.
[3] 劉艷莉,李文輝,常莉,等. 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放射治療進展[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3,21(3): 656-658.
[4] 陸穎,黃海欣,李桂生. 局部晚期乳腺癌術后后程同步放化療及序貫治療的臨床對比研究[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4,21(11):854-857.
[5] 何墨林. 乳腺癌保乳手術聯(lián)合放化療與改良根治術臨床療效的對比[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7): 506-507.
[6] 潘改燕,張妮. 參麥注射液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導致心肌損害的保護作用[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30): 3327-3329.
[7] 趙靜,陳晨. 超聲心動圖與心電圖對乳腺癌患者綜合治療后心臟損傷的評估[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35): 4313-4316.
[8] 徐艷萍,納麗莎,賈梅,等. 常規(guī)超聲心動圖對乳腺癌患者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后心臟毒性的監(jiān)測[J]. 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8(4): 45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