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又稱為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一種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臨床治療首選糖皮質激素[1]。經(jīng)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或脾切除等治療均無效者稱為難治性ITP[2]。臨床研究顯示,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對治療難治性ITP有積極效果[3]。此次研究將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慢性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價值做進一步分析,取得滿意的結果,具體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4例慢性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53.4±5.2)歲。
入選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有不同程度的皮膚黏膜出血點或瘀斑;病程均在6個月以上;經(jīng)脾切除或經(jīng)達那唑、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后無效,血小板計數(shù)仍在30×109/L以下者。
排除標準: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者;有血管栓塞疾病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給予所有患者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生產(chǎn)廠家:沈陽三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49)治療,300 IU/kg,皮下注射,1次/d,連續(xù)治療14 d。治療過程中若血小板計數(shù)升高至100×109/L或血小板絕對值增高≥50×109/L,應立即停止給藥。
觀察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療效評定[4]:顯效為血小板計數(shù)正常,在(100~300)×109/L,未出現(xiàn)出血癥狀;有效為血小板計數(shù)上升至50×109/L或較原來水平上升30×109/L,基本無出血癥狀;進步為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癥狀好轉;無效為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明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治療前的血小板平均值為(15.31±7.94)×109/L,治療后血小板最高平均值為(146.19±82.97)×109/L。治療前后數(shù)據(jù)對比(t=15.658;P<0.05)。患者治療后的血小板值高于治療前(P<0.05)。
用藥后患者中顯效10例(29.41%),有效14例(41.17%),好轉8例(23.52%),無效2例(5.88%),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部分患者出現(xiàn)輕微頭暈、乏力,多于治療后緩解,其中注射部位疼痛1例(2.94%),血清丙氨酸轉移酶(ALT)升高1例(2.9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89%。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多是由于免疫因素導致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正?;蛟龆啵瑱C體止血功能障礙的一種獲得性出血性疾病。臨床常表現(xiàn)為黏膜皮膚出血,骨髓巨核細胞正?;蛟龆唷⒀“鍦p少、壽命縮短等[5]。研究資料顯示,ITP在育齡期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而在其他年齡階段的患病率男女之間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6]。rhTPO能夠與骨髓巨核細胞特異性受體相結合,從而發(fā)揮其生物學功效,具有調(diào)節(jié)巨核細胞增殖、分化以及成熟分裂形成功能性血小板的作用[7]。同時rhTPO可以在體外誘導和促進巨核細胞成熟,提高巨核細胞生物活性[8]。上述研究結果中給藥后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最高平均值為(146.19±82.97)×109/L,較治療前(15.31±7.94)×109/L升高,同時患者用藥后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可達到94.12%,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89%,說明應用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改善患者瘀斑、出血癥狀,臨床應用治療效果頗佳,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對促進患者康復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慢性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癥狀,治療效果確切,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
[1] 計成阜,何廣勝,周海俠,等.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聯(lián)合環(huán)孢素A治療難治性血小板減少癥16例[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22):3789-3790.
[2] 曹慧琴,任羽,蘇保雄,等.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難治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應用[J]. 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12):781-783.
[3] 高然,曲藝,李艷.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難治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觀察[J]. 山西醫(y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2,41(14): 724-726.
[4] 劉雋,程毅敏,鄒麗芳,等.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療效觀察[J]. 中國臨床醫(yī)學,2013,20(3): 390-392.
[5] 孔凡霞,韓偉.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難治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循證評價[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6):1291-1292,1294.
[6] 曹林娟,陳沙娜,烏蘭圖雅,等. 以血小板減少為首發(fā)癥狀的結締組織病與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鑒別診斷[J]. 實用檢驗醫(yī)師雜志,2016,8(1): 41-44.
[7] 郭芳,張琰,王改峰.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 中國民康醫(yī)學,2017,29(12):36-38.
[8] 郭學軍,程英.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聯(lián)合潑尼松治療新診斷ITP的臨床研究[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8):136-137.